隐性猪瘟预防和控制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隐性猪瘟预防和控制方法分析

郝宝娟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天津市  300201

摘要:猪瘟是养猪生产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危害损失极大地影响着整个养殖业,猪瘟发生后会造成猪大规模感染传播,所以在生产中主要采用的是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措施,因此必须积极将防治措施做好。当前,基层养殖者并未深入了解此类疾病,甚至仍有诸多问题存在,需要促进猪瘟防治能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字:隐性猪瘟;预防;控制方法

1隐性猪瘟疾病的发病特征

猪瘟疾病为一类因猪瘟病毒所引起的高度热性、接触性、急性传染病。这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其在极大程度上威胁生猪养殖行业发展。猪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品种的猪只都容易发生感染。猪瘟疾病的潜伏期为5~7d。结合发病猪只的临床症状,兽医临床可以将其分为温和型、慢性型、急性型(发病猪只被毛粗乱、食欲减退、行走不稳、精神萎靡、多处皮肤黏膜存在出血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呕吐、猪只先便秘后水样稀便等等)、最急性型(发病猪只体温在短时间内上升到42℃,直至死亡)。发生猪瘟的病猪为猪瘟疾病传染重要源头,这种疾病一般经过发病猪只的口腔黏膜、呼吸道黏膜和扁桃体实现疾病感染。

2流行现状

2.1 发病时间不确定

猪瘟并非是集中在某一个时间段发病的,其发病时间并不明确,所以,养殖户需要加大猪瘟的防控力度。结合以往猪瘟爆发时间来看,春秋季节是猪瘟爆发的重要时期,当然,高温季节下也易爆发猪瘟。猪瘟爆发传播速度和范围非常快,如果在一头猪感染猪瘟之后,没有及时对病猪进行隔离处理,那么则会在短时间传播至猪群。普遍来讲,猪瘟有一定的潜伏期,在潜伏期时间段内,与正常猪共同生活在一起,会通过水槽、食槽传染给猪群。为了降低猪瘟发生概率,养猪户应充分掌握猪瘟发病时间段,在春秋季节加大防控力度,一旦发现感染猪瘟的现象,应第一时间对病猪进行隔离处理,避免传染给其它正常猪群,确保养殖户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2.2 发病规律不固定

随着养殖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疾病防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对大多猪瘟均能得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有效降低流行性猪瘟的发生率。但值得注意的是,逐渐出现了新型猪瘟病毒,这也为养殖户的猪瘟防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新型猪瘟病毒发病规律多变,普遍存在着区域性、周期性以及母体传播等特点。结合当下养殖户对新型猪瘟病毒的防控情况不难发现,大部分养殖户并不了解其发病规律,从而难以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防控。近年来,新型猪瘟传播方式逐渐呈扩散方向所发展,简而言之,同一时间段出现多个病原体,不再是以往一对一的传播,这也在无形之中增加了猪瘟的防控难度。

2.3 难以精准判断发病程度

普遍来讲,猪瘟发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猪瘟又分为急性和慢性猪瘟。针对急性猪瘟来讲,其潜伏期普遍在60h左右,病猪会出现发热、抽搐、不进食不饮水、体表有红点等症状,并且急性猪瘟的致死率极高。针对慢性猪瘟来讲,其潜伏期普遍在144h左右,有时长达1个月。慢性猪瘟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等,由于这种症状不易引起养殖户的注意,从而导致猪瘟病毒潜藏时间较长,最终出现死亡的现象。另外,如果养殖户自身经验不足,则难以充分掌握猪瘟发病程度,也会导致猪瘟病毒的长期潜伏,难以在第一时间发现。

2.4 疫苗接种效果不佳

站在理论的角度上来看,猪在接种疫苗之后,其自身免疫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会得以明显提升,最大程度降低猪瘟发病率。但结合当下疫苗接种效果情况不难发现,接种使用猪瘟疫苗的效果和预期有较大的出入。追溯其根源,主要是因为猪瘟病毒传播呈复杂化和多样化特点,而我国目前猪瘟疫苗难以预防多样化的猪瘟病毒,这种情况下,即便接种了猪瘟疫苗,其实际效果也并不理想。正因为猪瘟疫苗效果不佳,养殖业在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的情况下,一旦爆发猪瘟,依旧会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

3隐性猪瘟的现代化防控对策

3.1养殖工作者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疾病诊断工作

从国内当前所推进的猪瘟疾病防控工作推进过程与推进成效来分析,相关政府机构与研究工作者如果想要提升猪瘟的疾病防控实际成效,则需要在养殖场实际的生猪养殖工作展开过程之中,促使养殖工作者在日常工作的内容之中加入完善的疾病诊断部分,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养殖工作者对于各类生猪疾病的防控成效。在完成生猪养殖内容之中的疾病检测工作后,如果存在有患病生猪,则需要对这类生猪展开对应的治疗,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与治疗方式,来对疾病展开完善的管控,切断疾病的蔓延渠道。在一般情况下,相关养殖工作者在推进生猪的疾病诊断工作时,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的具体内容展开有效结合,如果当前养殖工作者无法对患病生猪的实际发病症状展开分析,则需要采用专业的手段进行检测。

3.2慎重选取生猪的注射疫苗品类

在对猪瘟展开现代化的防疫工作时,养殖工作者应当重视起对生猪疫苗的注射工作。从这一方面出发,在对猪瘟疾病展开现代化的预防工作时,应当慎重的选取注射疫苗的品类,这也使得筛选出优质的疫苗成为了猪瘟防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生猪养殖工作者在对疫苗展开筛选工作时,需要注意优先选择抗体含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疫苗。同时生猪养殖工作者还需要根据养殖中的实际情况,科学地筛选与应用疫苗,提高疫苗使用的熟练程度和准确程度。科学地筛选疫苗,能够从本源上优化疫苗注射工作在猪瘟疾病预防方面所具备的实际作用。而在对疫苗展开选择的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按照养殖场内部的实际饲养与管理状况,来展开对应的疫苗管理工作。

3.3对猪瘟疫情展开及时有效的管控工作

相关生猪养殖工作者在推进日常的工作内容时,如果发现了患有猪瘟的生猪个体,则需要将患病生猪与周边的密切接触生猪进行全方位的隔离工作,并对患病个体展开相应的观察与治疗工作。完成这方面的工作后,相关养殖场工作人员需要对生猪的活动区域与生活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消杀工作,以此来减少养殖场内部的猪瘟病毒数量,降低猪瘟疫情的大规模暴发风险。如果患有猪瘟疾病的生猪出现了死亡问题,则需要按照国家所制定的相关规定,来对病死生猪展开无害化处理。在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出现猪瘟疾病的养殖场展开严格的管控,禁止外来人员与非工作人员随意进出,以此来更好地对猪瘟疫情展开完善的管控工作。

3.4提高对于养殖工作者的养殖管理水平

对生猪展开现代化的养殖工作时,养殖工作者如果想要提高对于猪瘟疾病的防控成效,则需要强规划对于养殖场的管理内容,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有效地减少生猪在生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类外界病菌,确保生猪自身所具备的身体健康安全能够维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养殖工作者还需要定期对养殖场展开定期的消杀工作,提高养殖场内部的卫生清洁程度。养殖场内相关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养殖能力,从而对猪瘟疾病进行良好的把控。

结束语:由于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所以没有特效药物来防治,使用有效疫苗进行接种是防控猪瘟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我国猪瘟疾病流行和污染情况比较严峻,因此在防控猪瘟疾病方面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从做好生物安全、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动物方面抓起,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参考文献

[1]柏秀娟.猪瘟流行的现状及对流行原因的分析[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6):22.

[2]程坚.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建议[J].农民致富之友,2017(18):205.

[3]赖佳思.我国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1(6):143-144.

[4]赵文强.猪瘟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18,39(12):29-30.

[5]李文超.我国猪瘟流行现状与防控措施分析[J].中国畜禽种业,2019,1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