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解读及发布问题分析--以暴雨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解读及发布问题分析--以暴雨为例

韩莉瑛

摘要:在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关系了社会生产及人们的安全,在工作中应明确各项要求,实现全面的规范,为气象灾害预防工作的进行提供支持。通过对预警信号的种类及级别的阐述,明确暴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及发布时间,提出预警信号发布问题的应对措施,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更加可靠,为社会的安全运行提供相应的保障。

关键词: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解读;发布

引言

结合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需求来看,要求相关部门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进行规范,应根据其中的等级划分要求来明确发布的内容,以保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解读的可靠性。由于气象灾害的产生会带来较大的影响,为了有效防范灾害,保障社会的安全,需要对气象灾害预警信号进行深入解读,并且使发布的要求得到明确,进而为气象灾害防范的进行提供相应的支持。

1预警信号的种类及级别概述

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内容中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以及防御指南等构成,其中详细划分为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等类型。预警信号级别根据气象灾害可能引起的危害的程度来明确,结合其紧急情况可分成4级,分别为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I级(特别严重),,并且用蓝色、黄色、橙色以及红色来表示,还需进行中英文标识。应结合不同的种类的气象灾害特点、预警能力等来明确不同种类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可了解不同地区的气象灾害发生情况,明确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以暴雨预警信号为例,结合预警信号发布的专业技术进行分析,暴雨预警信号指标体系的基础为预警信号的定义,暴雨黄、橙、红暴雨预警信号含义分别为6 小时≥50mm、3 小时≥50mm、3 小时≥100mm,而暴雨的发生具有复杂的特点,需要在业务及防灾要求上对其进行时间、空间上的细化。

2暴雨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及发布时间

根据暴雨预警信号四个级别的预测降雨量的统计时段来分析,由于在实际业务中各级别的预警信号在时间上有着重合性,对预警信号级别、时间把握有着一定的难度,需要对其进行有效优化。

2.1最优预警信号发布级别及时间选择

对预计累计雨量达到50 mm 或100 mm临界点进行假设,在前[12,6) 小时之内预测未来0时刻累计雨量可达到50mm,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比较适合,该时段是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的重要时段。在[6,3) 小时预测0时刻的累计雨量达50mm,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比较适合,该时段为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的重要时段。在[3,0)内预测未来0时刻累计雨量达50mm或者100mm,发暴雨橙色或者红色预警信号比较适合,因此该时段为暴雨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发布重要时段。判断条件具有清晰性,与高一级的预警信号之间在时段上不应存在重合情况。

图1 暴雨预警信号最优级别和时间选择

2.2次要预警信号发布级别及时间选择

在业务中受到了预报技术及水平的影响,预报人员没有预先对天气演变趋势进行准确地判断,应根据监测的情况来判断预警级别及时间,各预警信号级别在时间标准中存在着重合的情况,应根据降水强度、标准来选择级别。应重视对较低级别暴雨蓝色、黄色预警信号情况的分析,预报员在A处作出了发布判断,虽然A落在[6,3) 时段,但是在预警过程中根据[12,6) 时段的降水才能达到 50 mm的情况分析,距离0点的时间不符合该要求,同时落在了换个预警信号标准的6h时间之内,可预报为暴雨蓝色预警信号。当A点处于[3,0) 时段范围,而在预警过程中考虑到[6,3) 时段的降水才能达到 50 mm的条件,虽然距离时间达不到3h,落在橙色预警信号标准的3h时段之内,可预报为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当判断在[3,0) 时段内累计雨量可达 50 mm 或 100 mm,符合要求可预报橙色或者红色预警信号。

图2 暴雨预警信号次要级别和时间选择

2.3监测方面的预警信号发布级别及时间选择

结合监测方面情况分析,预报技术及水平会产生影响,可能会对灾害性天气预测准确性产生不利,或者无法提前对灾害性天气进行预警,而实际上出现了灾害性天气情况,同时其具有持续性。为了避免其带来严重的影响,需要向人们发布相关的预警信息,应结合实际情况的强度来对级别进行选择,比如在实际情况下出现或者临近出现0 时间点,应考虑到灾害过程持续发布预警信号,根据先高级别、后低级别从0点往后根据3 h、6 h、12 h来进行预警级别选择,考虑到持续过程中达到的级别,当符合高级别应先发布高级别的预警信号,反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发布低级别信号。

图3 监测情况下暴雨预警信号级别和时间选择

3预警信号发布问题的应对措施

预警信号发布有着一定的要求,其会对社会安全带来影响,其中技术及预报人员等因素会带来影响,应在发布后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并且进行持续性的判断,能够根据有效时段的规定来调整预警信号。

3.1预警信号过程中强度及落区调整

在预警信号有效时段之内,当发布的预警信号在强度上要大于或者小于实际情况监测中可能出现的预警信号级别,可对发布的预警信号进行合理调整,以使其符合实际情况。在预警信号有效时段范围之内,发出的预警信号与实际情况监测的空间落区之间有差异,当预警信号出现了强度变化,可根据上述要求进行调整,预警范围变为新的区域。当强度没有变化,可对发布的预警信号进行明确,预警区域变为新落区。当预警信号在经过确认后强度及落区没有变化,达到本级别多次不需要进行回应,在之后再进行确认即可。

3.2预警信号在有效时段结束时及属地不同情况下的调整

当预警信号有效时段之内没有进行预警信号的升级、降级以及确认等调整,在有效时段结束之后应根据灾害性天气的变化趋势来进行预警信号升级、降级及确认、解除回应。结合标准要求来看,气象台站预警信号发布权限不同,应根据当地的要求来进行。由于关注的预警区域不同,会使上下级预警信号不一致的情况产生。比如,省级结合全省范围来发布,对于个别的市州级来说可能是不同的级别,而对于特定县来说可能是另一种级别。因此,应根据属地原则来进行选择,以保证发布的准确性及统一性,做好沟通工作。

结语

在当前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中对各类灾害的等级划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发布中应合理决策,使发布的内容更加可靠,并且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提醒作用。应对最优预警信号发布级别及时间选择、次要预警信号发布级别及时间选择 、监测方面的预警信号发布级别及时间选择进行明确,并且采取有效的预警信号发布问题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发布信息的可参考性,为社会的安全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立强,云静波. 基层台站突发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流程的探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20,(05):59-60.

[2]吕明辉,李焕连,成秀虎,姚秀萍. 气象灾害预警与评估的研究及实践[J]. 气象科技进展,2021,11(04):183-185.

[3]陈瑾,郭俊萍,王佳禾,张永宁. 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数据看灾害性天气下城市居民出行行为变化规律[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21,11(30):60-63.

[4]王昊宇.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时空特征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22,28(03):154-157+168.

[5]陈婷. 面对气象灾害  预警这样发出[N]. 四川日报,2022-03-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