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的官能训练与认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2
/ 2

声乐教学的官能训练与认知研究

周美丽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歌唱训练中的“官能听觉”,要求教师在生理学、心理学、物理学等诸多方面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本文从理清声乐演唱者能力生成与优化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入手,为高校更有效地输出声乐优秀人才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可行性操作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学官能训练场域认知

一、概述

声乐,是用人声来表达音乐的艺术形式。“是人在大脑高级神经系统指挥及意识与情感的心理支配下,通过发声器官的生理机能运动,产生物理机能效应——即高低、长短、强弱变化的乐音”。短短的几句话可以看出,声乐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但今天我们所谈的是生理机能和物理机能,不去谈声乐漫长的400多年的声乐发展史,也不去谈我们民族声乐是多么源远流长。我们声乐理论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学科研究大大的滞后,尚属年轻学科,但是我们仍然看到了我们取得的伟大成绩。随着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声乐教师已经从经验主义教学向科学理论教学转变,开始探求科学的发声原理,使得我们的声乐朝着更加理论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几十年,在声乐教育家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如:喉动态镜、示波器、X光摄影、每秒六千张的快速摄影、肌电图等等,将嗓音科学的研究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二、官能训练法的操作实施

(一)研究对象与分组

随机选择2019年至2020年新入学于华南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大一新生100名。纳入标准:1.性别比例各占50%;2.无泛音共鸣管相关疾病;3.配合进行快速动态喉镜检测。

(二)研究仪器、软件及方法仪器及软件

告诉摄像镜头(PHOTRONFASTCAMPCIR2),70°硬管望远镜(KayRA1295),300W疝气灯光源(STORZ20153020),Kay’sImageProcessingSoftware(KIPS),Model9181。方法:1.将上述100名新生进行动态喉镜检测:学生取端坐位,检查者用喉硬管望远镜暴露喉腔,嘱被检查者平静发“i”音,持续至少3秒。将声带暴露满意的连续震动图像设定2500帧/s的速度记录并以AVI文件保存,将AVI文件导入KIPS软件,选择时段分别以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及声带中点边缘作为采样点标记,由KIPS自动得出采样点震动频率值及振幅值。对以上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采用SPSS软件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2.对上述新生进行系统性官能训练3个月后,采用上述相同方法进行检测并分析。

(三)研究结果

训练前后声带振动频率与幅度的比较。

图表, 图示, 箱线图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1训练前后声带振动频率值的比较图2训练前后声带振动幅度值的比较

三、场域认知研究带来的启发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医学研究表明:人类在紧张的环境下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增加。结合“场域认知”理论,本研究采用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超出参考范围与否,将个体判定为“场域认知充分”Or“场域认知不足”。

(二)研究分组

将血液检测结果在参考范围内者纳入对照组(场域认知充分,n=200,性别比例各占50%),将血液检测结果超出参考范围者纳入研究组(场域认知不足,n=200,性别比例各占50%),将分组个体及其快速动态喉镜结果进行匹配并汇总,采用SPSS软件中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三)研究结果

场域认知充分与不足组声带震动频率与幅度的比较。

图表, 图示  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3场域认知充分与否声带振动频率的比较图4场域认知充分与否声带振动幅度的比较

四、声乐教学官能训练法的研究价值

(一)声乐教学的认知

人类的发声器官——“泛音共鸣管”,从粗矿的角度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人体扬声器。但是,人类是有思想的,发声是带有主观能动性的。作为歌唱行为载体的人是通过高级神经指挥,从而传递感性语言的。人声的科学不仅仅包括了医学、声学的基本原理,还应着重强调心理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学进行研究。心理紧张与压抑等高级神经活动将对个体的歌唱发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声乐教学除了训练个体的基本歌唱技能之外,还应着重于个体的心理塑造,尤其在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方面。本研究从:人的心理与特定场景相互作用的关系——“场域认知”作为切入点,通过设定特定的环境与氛围,研究环境与氛围对学生歌唱发音影响的内在机理。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场域认知充分的学生群体相比场域认知不足的学生群体,其声带的振动频率及幅度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此结果可为声乐教学中培养并增强学生的认知方面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研究结果在声乐教学中的指导意义

1.声乐技能是由个体内部组织器官基因要素与外部环境的契合决定

技术分析、心理调适、后天训练是培养一个合格演唱者的基本模式。所以,对声乐教学的本质主义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选择性地从发力点、呼吸方式、口腔形状、共鸣方式到音乐准度等方式对声带进行强化记忆训练,采用电子喉镜为主要的检测手段,选择声带的平均振幅及其平均振动频率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将原本经验化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对声带肌肉进行可视化的,量化性的教学方法,本质上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日常的训练效果提供了客观充分的理论依据,将极大的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训练动力。

2.声乐教学需要多方面的综合发力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传授的内容形式和表达方式适合于学生的场域认知方式时,其心理状态表现为稳定平和,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当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以及传授方式、形式与学生的场域认知方式相排斥时,其精神状态表现为紧张、困难,则不利于学生的发挥。从医学的角度我们可以知道,当个体的心理状态呈现出稳定平和的心理特征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正常,血液中肾上腺素水平将基本处在正常的参考范围内;当个体呈现出紧张的心理特征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液中肾上腺素的水平则会高于正常参考范围,且随着个体的紧张程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3.将原本经验性、抽象性的模糊评估方式进行了量化及具体化

从研究问题的方法上看,本研究的创新在于将官能训练理论运用于声乐教学研究,是对国外声乐理论的一种传承与创新,开创了利用进化生物学研究声乐教学的新范式。从研究问题的具体内容上看,本研究建立了声乐教学在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概念体系,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理清声乐演唱者能力生成与优化的本质规律和特征,为高校更有效率地输出声乐优秀人才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可行的操作建议。

六、结语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获得启发,传统声乐教学那种单纯经验主义、非国际化的声音概念,已经不适宜与我国的声乐教学事业,它需要理清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克服以往着力关注歌唱技术的偏向,加强艺术修养的全面修炼。科学化、量化、具体化教学将会成为未来声乐教学的主要模式。声乐教师更应该加强关于歌唱技术及声乐教学心理学等等综合类学科的研究,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教育理念思维的不断进步,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专业化,感性素质教育,技能型人才的专项培养模式的创新和聚焦,这些都对我们音乐教育中的声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保持扎实的专业教育态度,提升与时俱进的学术型教育思维,这样才能加快声乐教学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肖黎声《声乐理论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6

[2]Herbert—caesairi著,李维渤译《心的歌声》 上海音乐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