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下消费升级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08
/ 2

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下消费升级路径研究

杨亚明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现代服务教研室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摘要: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连续3年突破1万美元(2021年超过1.25万美元),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不断增强,趋向中高端消费升级的潜力巨大。然而,消费不足、消费升级滞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现阶段,由于国际大循环引发的增长动力日渐式微,而国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促使我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数字经济正在成为人类社会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双循环格局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重构消费市场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来释放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驱动消费升级,进而奠定当今和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我国扩大消费需求和消费升级面临的挑战

1.消费率和消费额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发挥不充分。尽管自2000年以后,消费对GDP的贡献率整体保持平稳上升的趋势,但与发达国家和同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在最终消费支出中居民消费支出占比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消费升级严重滞后。

2.人口老龄化抑制消费增长

早在2000年时,中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阶段。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8.70%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0%),与2010年相比上升5.44%,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人口结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面临着失衡风险。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会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产生较大影响,不利于消费升级。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大和区域收入差距大,制约了消费需求扩大和消费升级。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同比增长4.7%。从收入构成来看,经营净收入与财产净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从城乡收入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6倍。从区域来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086元、3056330748元、30722元。这表明整体收入差距虽有所改善,但地区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协调,社会贫富分化的矛盾日益凸显。

4.中高端消费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产业状况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低端商品产能过剩,中高端商品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强,产品更新迭代周期较长,无法及时有效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很难创造出新的消费热点和满足消费升级的要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作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大量的中高端消费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供给与需求间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国内消费需求流失。这种现象阻碍了本国产业的转型升级,未能将中高端的消费需求转化为拉动本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二、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的理论逻辑

1.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而夯实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的经济基础

在双循环格局下,数字经济凭藉三个机制对消费升级产生影响。一是数字经济发展引发产业创新裂变,引致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引领消费升级,提升全民福祉。二是在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中,挖掘内循环的增长潜力,在一定消费存量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消费增量,并激发消费升级。三是数字经济催生新兴消费群体的成长,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和消费者剩余,促使消费升级。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商品的生产成本和价格大幅降低,新产品不断涌现,使居民的消费购买力得到相对提升,居民在刚性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调整消费结构,增加对新产品的消费。

2.产业创新拓展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的市场空间

产业创新是推动消费升级的关键路径,必须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生态,填补消费需求的供给缺口,促进产业发展与消费升级的良性互动。数字经济发展凭借组织架构的重组优化和数字技术的深度赋能,促使企业创新研发,供给创造需求,为企业发展拓展空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引领消费前沿的未来趋势,为消费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3.商业模式创新打造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的新生领域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写道:劳动生产力上的最大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在世纪疫情的冲击下,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新业态的诞生则是劳动分工的一种表现,更是激活消费市场的新动能。这种新兴商业模式正成为众多厂商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途径,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有效地连接生产端、流通端与供应链,实现真正意义的数字化消费。

4.产业链重构赋予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的产业功能

中国具备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制造业体系,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消费市场规模庞大且快速扩张,奠定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发优势。因此,通过打造数字产业链集群,将国外优势产业链引进来,利用国内数字产业的发展优势与国际市场的需求缺口有效对接,鼓励更多的企业走出去, 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创造中高端消费,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的推进路径

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者,数字经济的发展将在数字消费、文化消费、绿色消费等领域驱动消费升级。为了更好地推动消费升级,必须不断完善数字生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消费升级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国内统一市场。
1.构建开放高效的数字生态,发挥数字技术的乘数效应
在实践上,将核心企业的优势业务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先驱力量,深度嫁接世界先进数字技术资源,培育复合型数字化发展团队,攻克数字研发的技术难题,并制定严格规范的工业互联网执行标准,激活众多企业共建共享良性的数字生态。构筑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聚焦企业发展的核心业务,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和信息共享,打造开放高效的数字生态,激发数字经济的矩阵效应。
2.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消费升级的新动能
根据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划,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实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特高压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绿色低碳、经济高效、安全稳定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丰富数字经济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场景。三是落实数据基建的战略布局,打造世界一流的大数据中心,提高数据生产要素的发展红利,为消费升级提供新动能。
3.推进国内市场一体化,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在双循环格局下,将数字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重构,实现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第一,加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确保产业链的循环畅通。第二,加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交叉融合,填补数字经济中的产业缺口,提升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整体实力,满足国内中高端商品的消费需求。第三,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体系,依靠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链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分工,提升自主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为消费升级拓展广阔的市场空间。
4.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开创数字商业文明
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环境。一是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文化氛围,强化企业家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吸引优秀企业家为数字经济驱动消费升级贡献出力量。二是制定相关政策保护企业家精神,不断推动营商环境向法制化、透明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三是全面激活企业家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支持企业家投身于创新创业的事业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