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林特 ,白林霞 ,李文广 ,陈先长

温州市生态环境局平阳分局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325400

摘要: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管理不到位和农村居民环保意识淡薄,农村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甚至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农村环境污染进行综合治理,寻找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模式,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

引言

农村水污染又被称之为面源污染,是导致江河湖泊水质不断恶化除城市污水、工业污水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受诸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长久以来我国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发展是比较滞后的,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仅仅只有10%左右,而城市污水处理率却达到了90%左右,两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2018年我国农村大约排放了230亿吨污水,这个数值正在逐年增加。农村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给当地的土地、水体等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进一步确保农村地区水源安全以及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积极探索实践切实有效的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刻不容缓。

1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

1.1部分地区缺乏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底子较薄、基础较差、情况较为复杂,各个地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后期项目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很容易导致污水处理工艺和建设标准相对模糊等问题。正因为如此,自2018年9月生态环境部和住建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制定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的通知》,各个省市纷纷加快了制定农村污水排放标准的进程,目前发布征求意见稿和正式颁布的只有28个省市。还有很多地方到目前为止没有订立《地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1.2排水系统问题较为突出

在农村污水的源头控制方面,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散、乱”。农村地区的村落往往没有经过系统的规划,主要是依村道两侧、依河两岸或是依山而建。大多数污水都是无序排放的,农村居民参与“源头减排”的积极性并不高。在建设收集管网方面,由于相应技术规范的缺乏,农村污水管网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唯有参照市政排水的相关规范来加以进行,“杀鸡用牛刀”、技术不接地气的结果自然是由于投资过大而存在资源的极大浪费。分散与收集处理实施具体技术指南的缺少,对考核评估、投资规模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管网在实际布置的时候也存在实施较难的问题,主要在最后10m入户管联网打通、管网路由、管网用地三个环节。

1.3农业污染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每年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会加剧土壤板结,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此外,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和化肥会随着雨水逐渐流入农田地表、周边沟渠,造成严重的农村水污染,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人体健康和农村经济发展进程。

2农村水污染问题防治措施

2.1健全农村水污染治理法律体系

法律制度作为保障人民利益的手段,能够从高位阶上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农村水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当前的环境保护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农村水污染防治的需要,针对农村水污染问题进行专门立法刻不容缓。在专门立法出台之前,也可以对现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进行一定的修改,明确相关主体的责任和监管体系,在农村水污染方面作出原则性规定,从而在宏观上指导实践操作。在制定水污染防治立法时,首先要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针对农村水污染现状制定具体对策。在相关政策制定时,要注意解决各项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确保各项法律法规的协调适应,以有效防控和治理农村水污染。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群众是防治水污染的重要主体,只有群众全体参与治理才能实现政策效用的最大化。长期以来,环保宣传教育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和工业企业,对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工作普及范围不广,加之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各级政府应创新宣传方式,采用广播、报纸、宣传公示栏等形式加强宣传,切实增强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农民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垃圾分类和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有计划地进行环保法制教育,为改善水环境质量、保证水环境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3增加基础处理设施建设

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作。为了提高治理工作的整体效率,有必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方面增加投入。重视垃圾分类问题,建立中端分流收运体系,制定科学实用的农村垃圾分类收运方案,并在垃圾分类后,建设垃圾末端处理配套设施,实现不同垃圾的精准分类。另外,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可以借助科学技术手段,建立流程完备的垃圾分类、回收和处理系统,实时追踪垃圾的流向和回收状态[5],从而精准处理各类垃圾,实现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2.4健全、完善排水管网系统

农村地区污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结合当地排水实际情况,尽可能将现有的管道和沟渠充分利用起来,使污水排水管网建设方式更加简单实用,减少成本投入。二是在确保有效收集污水的基础上,污水干管的位置及走向要将现状地形条件充分考虑到,还要符合当地的用地规划,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出现农田占用、拆迁的情况,节省工程投资,力求造价经济。三是考虑到农村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问题,应尽量避免使用动力设备,减少或是不设置污水提升泵站,便于后期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维护管理。对于南方山区丘陵地带的乡村而言,需要有选择性地加以局部集中收集处理。对于平原地区的乡村而言,应对污水处理设施选址加以优化,减少管道埋深,避免多级提升。

2.5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技术

在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到排水敏感性、经济发达程度、丘陵山区与平原乡村、南北地域等因素,处理工艺设备以少维护、稳定运行为主。而且多数农村地区布局分散的现状,让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难以应用,农村地区大多经济力量薄弱又缺乏专业人员,因此适合采取因地制宜、运行费用低、便于维护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针对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特点建议:一般人口多、规模大的村组宜采用集中处理形式,即建设小型、微型污水处理站,采用工艺技术有一体化A2O、生物转盘、接触氧化、MBBR等。做到达标排放或是根据实际需要达到循环利用目的即可;人口少、规模小的村组宜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原有的坑塘、洼地)采用人工湿地、净化塘处理技术;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当地情况与生态净化、化粪池、净化沼气等技术组合处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地区水污染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也是一项复杂、系统、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治理农村水污染应避免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今后应重点针对农村污水、畜禽粪便,研究开发造价低、能耗低、结构简易、维修方便的污水处理新设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水污染处理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乡镇环保机构人员及设备配置,建立健全农村水污染环保补贴制度,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农村地区水污染治理合理有序稳步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姜文达,闫哲.农村水污染治理立法现状及建议[J].内蒙古水利,2021(6):45.

[2]吴清怡.新时代背景下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相关建议[J].环境与发展,2020(7):28-29.[3]冯露,宋宪国,张艳,等.农村水污染治理难点与应对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