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国际关系体系重新洗牌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30
/ 2

 原有国际关系体系重新洗牌下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李雨洁

四川传媒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611745

当今世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政治经济格局不同于过去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格局,长期稳定的国际关系平衡正在被打破。从特朗普执政以来整个世界就一直在讨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被称作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旗手的约翰·伊肯伯里也在外交事务上就相关问题展开论述,该领域的知识精英也都就国际秩序的动摇表达了强烈的危机感。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原型是冷战结束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一方的秩序。冷战结束后,自由主义国际秩序逐渐将世界各国吸收入以美国为中心的该秩序框架内,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石油危机以及奥巴马政权的诞生等一系列事件,美国已经无法再像从前一样以超级大国的身份支撑现有的国际秩序了。在欧洲,欧盟遭遇英国脱欧危机。人们普遍认为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巨大变动。可以说,当今时代是发达国家风险时代。我们不光要注意到19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霸权的凋落,另一方面,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崛起对重塑世界格局的影响。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增长,中国的文化、制度、政治都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比此前任何一个时期更加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过去,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外交方针总体分为3大主题。即1949年至1978年的革命外交。1978年至2008年的发展外交方针。2008年至当下的大国外交方针。1949年至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主要服务于中国的革命政治需求,那个时期中国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国家政权,因此在外交上的目标主要是争取更多国家对中国主权的承认,而最高的外交目标则是将革命推行到世界。在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主要目标由巩固政权转移至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围绕着经济发展这个中心。

而当下,政治经济格局不同于过去五百年以来形成的国际格局,长期稳定的国际关系平衡正在被打破。西方发达国家的凋落与新兴国家的崛起要求我们必须承担起我们作为大国的责任。一方面,中国疆土辽阔,人员众多,资源丰富,在客观条件下就决定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因此不可能只以小国的身份自居。这里所说的小国也并非传统中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弱国形象。近代以来,中国经历过弱国无外交的惨痛历史,因此不可能也绝不会将小国等视为弱国,认识到自身大国状况和经济取得发展后也绝不会采取霸权、强权主义,而是尊重平等的原则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清当下的国际形势:中国在2010年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不仅仅是经济,世界越来越认同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制度与中国的政治体系,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必须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与义务。中国也由过去的理性融入现行国际体系转变为重新塑造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如何在重新洗牌的国际关系中重新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客观条件和中国长期以来的传统价值观导向都要求中国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政策。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个客观事实的指向要求也是中国各民族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实施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以一个大国的角色重新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时,原有国际关系平衡遭打破,世界均衡重新洗牌,当然会引发一些国家的质疑也会遭来不满与排斥。当前,国际关系的主流思想依然是以西方国家的思想为基础的国际关系理论,在自威斯洛伐特体系以来,世界格局一直处在西方支配中,因而自那时起,主流的思维方式也是西方那一套方式。尤其是在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更加深了对这种观点的认同。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大国的崛起意味着霸权国的崛起,也就意味着强国对弱国的欺压,赢者通吃的国际关系理论。

但是,中国必须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实:中国要走的大国外交之路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强权外交与霸权外交,然而,既然中国要重新塑造国际格局,就不能再以原来的西方的零和思维和赢者通吃的思维来理解中国的外交模式。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于中国外交将以共赢代替零和。中国梦的实现并不是与世界梦背道而行的,而是为了支持世界梦的实现。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实现大国的崛起并非横向与各个国家相比较,成为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中所坚信的强权国家和霸权国家。而是与自身的历史纵向相比,回到中国辉煌时期的大国地位。中国要实现的大国外交不同于传统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新理论,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文化”,核心内涵是“合作共赢”,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梦。

中国大国外交的根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文化”,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和平发展观始终时中国对外政策的战略基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要求。中国的新安全观是合作安全与共同安全,践行新型安全观,共维稳定,共创安全,共促稳定,共建繁荣是亚洲安全环境现状,也是中国新型安全观目标之所向。再者,中国自古以来一直秉持正确的义利观。利义并重、重义轻利,这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是我们一贯的价值观导向。正确的利义观使得三个重大问题的到辩证统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和捍卫国家核心的辩证统一,共谋发展与促进自身发展的辩证统一,维护人类共同利益与实现个体利益的辩证统一。

其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型国际外交内核在于合作共赢。追溯国际关系发展历史,各个国家都是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维护世界和平已不至于发生战争。国际关系历久弥新,时讲时新。以建设整治合作伙伴关系的政治思路,推进国际秩序更加公平化和合理化。为此,中国打出一带一路战略,投资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发展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之间的关系,与各个国家之间采取对话协商协调,合作不结盟战略。今年,中国在于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这位大国关系的处理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本,进而,中国与美国友好关机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势头,这为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发展大国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范本。这是一条“对话不对抗,合作不结盟”的和平发展道路。

最后,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在于构建“命运共同体”,即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在重新塑造国际关系格局时将依托东亚,走向世界。为此,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中,陆上丝绸之路主要依托中亚,美国在中亚的基础较薄弱,中亚局势普遍较稳定对中国的安全隐患也并不大,因此中国的重点主要放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东亚和东南亚,东亚近几十年来经济飞速增长,美国也将中心转移至亚太,这一地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此外,中国还积极发展中巴经济走廊,秉承合作不结盟的原则发展同沿线南亚各国的友好关系,积极塑造新型国际关系。在安全保障方面,对中国至关重要的是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政府在与周边国家交往时,总结出了“亲诚惠容”的交往理念,积极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从周边国家住建走向世界。有助于在维护中国自身和平稳定的同时维护世界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发展。在命运共同体中,逐步形成世界共同发展、世界共同繁荣的良性循环。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势在必行,然而,中国要成功推行大国外交,必须要有大国的自信和大国的心态。中国悠久的历史造成了中国的 “天朝心理”,这种“天朝心理”其实就是过分的自大与自尊,对邻国日本的蔑称“倭国”“小日本”等均为这种天朝心理的表现。而进入近代以来,中国长年以来的积贫积弱造成了中国的自卑心理,即“受害者心理”。这种自卑心理时至今日在崇洋媚外方面依然有体现,一些对外国人的优待则是这种自卑心理的表现。在当下,更需要中国推进中国的“文化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走出中国特色,走出中国的自信,走向世界,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影响力。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兴业北街168号  收件人:李雨洁  1336629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