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在岩土工程调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8
/ 2

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在岩土工程调查中的应用

张万红

   612322198312020411

摘要:岩土工程调查是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的基础,也是查明拟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方法。工程地质条件勘察是岩土工程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了解拟建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才能结合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编制出合理的方案,为进一步展开治理或建设提供指导。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工程地质条件勘察在岩土工程调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道路桥梁等工程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是确定拟建区域地基适宜性的重要评价指标,也是确保拟建工程安全可靠的主要参数。因此,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是提高拟建工程质量的前提和保障。岩土工程勘察包括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研究拟建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意义重大。鉴于此,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分析工程地质调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1特殊岩土体特征

(1)人工填土:拟建场地内填土主要为地表分布的①层杂填土,呈松散—稍密状,浅部成份主要由碎石、砼块、砖砾、粘性土等组成,组成份复杂,主要因拆迁挖除旧房基础回填整平形成,地表松散状杂填土现已基本清除;中下部以粘性土混碎石,少量建筑垃圾为主,局部底部为30cm耕植土。该土层后期基坑施工时将被挖除,仅基坑侧壁分布,由于该土层成分复杂,密实度不高,因此,应对基坑侧壁出露段进行清理并支护,保证基坑侧壁安全。(2)软弱土:拟建场地内分布有第四系饱和软土地层,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地基土浅部③-1层、④-2层有机质粘土,呈软—可塑状,具高压缩性,力学强度低,对基坑开挖不利;第二类为地基土中下部⑥-2层、⑦-2层泥炭质土,可偏软塑状为主,局部软塑,高压缩性为主,局部中等压缩性,力学强度相对第一类软弱土相差不大,以透镜体或薄层形式分布。第二类软弱土位于基坑开挖深度以下,对基坑不利影响较小。(3)液化土:地基土0~20m分布有③层、④-1层、局部⑤层液化粉土,上述土层局部厚度分布较大,分布连续,对基坑工程有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其一,当基坑使用时间较长时,周围较大的震动(如桩基施工、重车通行等)可能导致液化土产生液化;其二,基坑使用过程中突发事件(如地震等)也可能导致液化,砂土液化后将危及基坑的整体稳定。

2工程地质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岩土工程勘察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的综合,故水文地质调查与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早期阶段对拟建工程区域的工程地质调查不够重视,认为采用防水设施等就可实现隔水目的。随着各类工程地下水对建筑物的破坏案例越来越多以及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化以及对水文地质调查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加强了岩土工程勘察中工程地质的调查研究工作。拟建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条件是随着季节而略有变化的,在干旱季节和暴雨季节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存在较大差异的,这就要求在工程地质调查中充分考虑不同时段下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工程设计提供基础依据。此外,地下水位的变化与一定范围内的水量密切相关,导致水体中的酸碱度产生较大的变化,进而对建筑材料产生不同程度的腐蚀。因此,在拟建区域岩土地质调查中,必须加强地下水的酸碱度等研究,才能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方案。虽然现阶段岩土工程勘察中加强了工程地质调查工作,但是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包括:①调查范围的片面性,拟建区域的面积相对工程地质单元是小的,现阶段普遍存在工程地质调查范围偏小的现象,这是由于地下水的循环是以工程地质单元为主的;②区域调查内容的缺失,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调查不清楚等,导致对拟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的认识存在片面化,进而导致岩土工程勘察出现偏差;③工程地质调查结果的客观性不够,大多数工程地质调查报告仅是泛泛而谈,对于拟建工程所需的信息未能明确给出相应的结论,使得对拟建区域的工程地质条件认识不足。

3岩土工程勘察策略

3.1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质量的方法

在勘察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加强对原始资料的审核,确保其真实性和可靠性,建立岩土工程地区的地质结构、历史天气情况等多方面信息,根据原始资料把关基础选型。引进先进的勘察技术与勘察设备,保证勘察测量相关数据的精确度。加强勘察过程的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各个阶段的步骤、环节,确保规范化施工。施工前,对机械设备进行检验鉴定,根据原始数据选择合适的测试手段,在勘察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需要及时向技术人员汇报,根据勘察的实际情况调整勘察方案与技术。加强对勘察作业人员的培训。作业前,对勘察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考核,确保其资质与能力能够充分支撑勘察工作,加强对勘察人员的培训,丰富勘察的技术水平与经验能力。在引进新技术与新仪器时,也需要引进相关人才,做好勘察作业的技术支持。在对岩土工程勘察结果制定相应的报告时,需要确保相关数据是按照勘察场地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分析、评价,使其能够真实反映工程地点的地质、水文情况,为后期施工做好参数准备。勘察报告中应对盐土层的承载力、强度等参数进行确定,通过勘查测量的基础参数确定地基岩土层的性质特征,依托评价结果为其后的施工方案与技术选择提供数据支持。在编写完勘察报告后,需要对勘察结果进行审查,确认其符合相关标准后,再报送业主使用。

3.2重视培训,奠定新技术的有效应用基础

企业要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并实现目标,就要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系统化展开,各项管理工作体系化运行,所涵盖的管理内容中,培训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其发挥激励效应,同时也是沟通平台,对企业文化宣传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对人员培训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是提高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其中所涉及到的激励机制主要体现在培育人才上。在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中,所有的员工都可以在沟通平台上交流,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在此过程中,还要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宿感,工作中能够承担起责任,即便遇到困难也会采取措施解决。企业在进行人员培训的时候,要做到培训和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计划实施,不仅使企业的需求得到满足,个人的需求也能够得到满足。在企业实施培训管理的过程中,任何的培训内容都是为新技术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并将其作为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还需要组织开发和管理活动。在培训工作中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对于抽象的技术用多媒体呈现并采用动画的方法进行分析,做到各项工作系统化运行,在实施培训管理中,内容要全面,还要保证规范性。比如,对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进行研究、提高企业的再造能力和与技术创新能力、对员工的新技术操作能力有效掌握、注重培养起快速应变能力等等,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软件分析。

结束语

本文通过在项目设计中实际施工应用的技术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地质灾害治理中的施工技术要点及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从中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猛.浅谈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处理技术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18):170-171.

[2]张存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通病及破解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7):134-136.

[3]周清丽.浅析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对工程重要性[J].珠江水运,2020(07):111-112.

[4]李儒挺.岩土工程勘察基本要求及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06):253.

[5]陈浩然.岩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现状及勘察要点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1):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