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及环境保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及环境保护对策

祁秀娟

盐城市大丰区环境卫生管理处   江苏省盐城市   224100

摘要:各地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力度加强,借助各项政策和先进监测技术真正改善大气空气质量,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监测的质量对所获取数据的可比性、准确性以及精密性都会产生影响。只有对当前大气环境监测有更好的了解,始终以“标本兼治”为核心要求,才能保证其工作质量,文章对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大气环境   污染监测

中图分类号:TS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气环境治理意识较为落后,投入技术和经费不足,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健全,公众缺乏参与渠道等,导致大气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面临极大的挑战,对此提出几点优化策略和保障措施,仅供参考。

1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依据大气与环境监测要点及内涵分析,明确监测质量控制必须在根源上严谨处理。结合监测数据为常规问题分析与处理提供参考依据,并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在监测过程中加大各项技术手段与配套设施的应用力度,并充分掌握、细致分析监测工作要求,了解监测系统的平衡性与完整性,始终遵循“科学化、严谨化”的监管原则,对整个监测工作进行系统化处理。监测数据是监测工作中的直接商品及最终商品,监测数据质量会影响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可靠性、完整性、精密性、准确性等,成为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监测数据的完整性是在实践阶段不能出现数据丢失情况,如果一旦出现数据丢失情况,就会对后期分析及处理造成阻碍。监测数据有较强的代表性,在采样阶段控制监测范畴及规模,在数据可比性的剖析中,选择具体的实施方案,在各项数据对比中进一步完善监测机制内容,为后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2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发展的现实困境

2.1承保范围狭窄

通过浏览官网、询问保险公司相关业务员、简单统计支付宝等平台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相关的保险产品发现,保险公司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态度基本不太积极,其承保范围基本只用三四个条款草草规定了事,且大多承保范围仅包括被保险人在从事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在法律规定的时效期内发生的突发事件导致的损失与需赔偿的必要费用等。可见,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以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为主,尚未涵盖渐进性环境污染事件。

2.2政策性承保主体缺失

承保主体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然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相关规范对承保主体的规定不甚明晰,《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管理办法(草案)》(2018)也只是简单规定承保主体是保险公司,而对保险公司的相关资质和性质并无明确规定。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和政策性文件缺乏对政策性承保主体的相关规定,不足以弥补我国私营性保险公司在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时能力不足的弊端。

2.3政府的参与度不足

缺少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及时介入与引导,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难以获得理想效果的原因之一。一方面,试点工作推进过程缺乏上级财政资金的支持,经费主要由各个试点省市的财政自行承担,导致地方政府推进该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就算有积极性,很多地方财政也显得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原则上属于以自愿为主、强制性为辅的保险制度,因此地方政府宣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很多企业没有正确认识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定位。针对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寻求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推进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良性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

3提高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的措施

3.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大气环境监测要点较多,为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与完整性,需加大投资力度,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定期更新监测设备。质量管理部门应做好大气环境预算工作,编制合理的资金投入方案,购买先进监测设备,提升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精确度,推动后续工作有序实施。同时,还应定期开展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延长设备使用年限,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提升大气环境监测质量。

3.2 完善质量监管机制,提升大气监测管理水平

首先,大气环境监测中对各项设备管理与维护的高要求,是提升监测质量与效率的必要条件。定期开展设备维护与保养工作,及时反馈设备存在的潜在性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检修措施以降低设备应用中的故障发生率。其次,定期更新设备。加大监测质量监控系统构建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如: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等,能实时监督环境监测管控目标,提升监测技术水平。最后,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阶段,要求监测人员详细探究工作内容及要点,根据具体规定要求,完成数据记录工作,在提升监测控制水平的同时,最大化地满足大气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需求。

3.3强调现场采样工作质量,保证样品完整性

在大气环境监测质量评价阶段,影响其评价结果真实性的主要因素是采样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首先,在现场采样阶段,以现场查询为基础,核实相关资料,明确采样地点、采样时间、采样频率等,制定合理的采样计划,始终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其次,探究污染源监测要点,在样品盛放容器、保存条件、采样设备等保证规范。最后,依据工作内容与职责,细化各队伍工作内容,采样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实施中严谨管控,始终以监测质量控制为核心内容,确保大气环境监测质量

[1]

3.4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大气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大气法治化和规范实践,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大气治理结构,建立完善的大气治理体系,明确界定地方政府和职能设施的具体责任,加强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合作,促进大气治理结构的协同、稳定和有效实施。构建以基层环境部门为基础的环境管理体系,涉及许多功能领域,包括信息共享、协调、清晰和功能性的大气污染系统。加强了对违反环境法律的处罚,企业和个人不能以任何理由违规。当执法机构发现环境违法行为时,他们将惩罚肇事者。作为环境控制的一部分,执法机构应该采取严厉的刑事措施,以引起其他污染当局对备灾和减少空气污染的存在的注意。相信参与式合作环境管理体系将指导中国北方农村地区的空气管理措施,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造福广大公众[2]

3.5创新大气环境治理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大气环境治理”的新工作模式,完善重点区域和污染源监测,提高生成空气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将空气污染控制在初始阶段。在线监测与离线监管相结合,旨在彻底消除法律规定的范围,将联系延伸到更低层次,全面覆盖空气质量监测领域。执法部门负责移送刑事案件,多个部门同时起诉,推动相关部门及时调整污染源。必要时可中断停电,防止达不到生产目标前大气上升持续改善,使生产恢复运行[3]

3.6提升环境保护的专项宣传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促进普通公众的主动性,使他们能够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和控制,确保环境保护的有效实施,提高他们工作的整体成效。国家有关机构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调解者,企业、社区和公共组织的相关人员必须更好地了解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和相关政策,以提高环境意识,吸引社会对这些领域的关注。政府积极动员的同时,可以提高社会的集体环保意识和行为。

结束语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的许多原因和当前实践中的缺点,必须建立健全的大气法律法规和监督体系,确保充足的资金来源,建立新的环境管理模式,使用大气监测系统实时动态检索有关空气质量的信息,并制定高质量的环境法律,特别是促进公众意识。

参考文献:

[1]陈涛.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及环境保护对策[J].科技资讯,2019,20(16):122-125.DOI:10.16661/j.cnki.1672-3791.2219-5042-1043.

[2]马元斌.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及环境保护举措研究[J].清洗世界,2019,38(03):104-106.

[3]廖惠玲.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及环境保护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19,2(1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