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优化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优化措施研究

李宾

贵州省 纳雍县第十中学   

摘要:初中数学课程中每个单元都有独立的初中数学体系知识核心内容,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在教学组织与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个章节放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就现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实施情况来看,教学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单元整体教学功能的发挥。本文就如何优化单元教学设计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单元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优化;

一、现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简单叠加各个章节内容,主次不清

很多教师认为单元教学就是将一个单元下的几个章节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以此缩短教学所需的课时,从本质上来看就是将它们简单地叠加在一起,内容上并没有实现深度融合,也没有明显的层次,整体教学浮于表面。

(二)教师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有效发挥学生主体功能。然而,就现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情况来看,教师“一言堂”现象仍然较多,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投喂”知识,逐个突破知识难点,虽然在教师的帮助下建立了知识建构,但对整个单元的初中数学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的认知,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

(三)课堂教学缺乏针对性,知识传送呈现出单向性特点

单元教学相较于单个知识点教学更具有系统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等,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作为教学组织者,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他们对知识的吸收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弥补。然而,部分教师只注重自身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两者未能实现协调发展,甚至师生之间的互动接近于“零”,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一无所知”,造成“教”与“学”脱节,这样就增加了教学的盲目性,单元教学通常事倍功半。

二、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优化策略

(一)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单元主题以及目标

单元教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特征,教师在教学设计前需要透彻、全面分析教材内容,将重要的知识点凸显出来,依据重要性排序划分,做到主次分明,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分配最优化与教学效益最大化。例如,“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被安排为一个单元,一元二次方程中最核心的知识点是方程的解法,所以本单元教学重点和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明确了教学重点和目标后,教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设计,将一元二次方程解法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始终,作为主题将该单元其他方面知识串联起来。在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这个单元的教学分成三个部分,初期可以向学生提出涉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生活问题,以此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中期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由易到难给他们布置一些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使他们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形成自己的认知与理解;后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及时、有效巩固刚学习的知识。这样的教学设计下,整个教学活动中贯穿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单元主题时时刻刻被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不自觉或自觉地实现对一元二次方程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二)设计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单元教学强调教师回归主导者角色,更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实际参与。因此,基于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明确单元教学目标、主题后可以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引导他们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既可以提升学生认知水平,还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在单元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要把握好学习任务的难度,如单元教学初期阶段尽量设计一些简单的、基础性的学习任务,以此激发学生学习该单元知识的动力,也消除他们对陌生知识的抵触和畏惧情绪;中期阶段设计一些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单元知识,把握单元主题;后期阶段设计一些具有生活性的问题,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和意识。

例如,在“全等三角形”单元教学的中期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任务:“假如给你两个三角形,你在知道哪些条件相等的情况下可以判断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要求不超过三个条件。”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学习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各自提出假设和观点并与同组成员交流,探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展示的成果进行教学评价,以此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给学生详细讲解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单元数学知识探究活动中,既能够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辅助其构建完善的初中数学知识认知体系。

(三)展开课堂测试,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巩固

与传统教学形式不同,单元教学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上的知识密度更大,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策略,避免学生出现“消化不良”或其他方面的问题,导致最终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课堂测试题,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现代化技术提供给学生,如建立智慧课堂,将测试题发送到学生的电脑、平板上,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具有大数据技术的系统平台会自动分析学生的答案并生成详细的报告,教师可以通过报告上每道题的正确率、错误率等调整教学内容与策略,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巩固与强化,确保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以此提升单元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由于单元教学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知识环环相扣,若是学生没有牢牢掌握前期知识,在学习中期知识时就会感到吃力,出现“消化不良”,越往后学习越艰辛。所以,教师要及时测试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巩固,帮助他们打好基础。

(四)及时归纳总结,有效升华单元教学主题

在单元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及时总结归纳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整理相应的数学理论知识建立个性化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单元教学目标。在归纳总结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适度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的内容并学会如何将单元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例如,“相似”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章节,这个单元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依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分清楚图形相似与位似的区别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思维导图,上面很多地方都是空白,要求学生去填写。如“相似三角形”这个关键词上分解出三个枝干,分别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围绕这个“半成品”的思维导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整个单元学习的内容并补充空白的地方,从而形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带领学生重新梳理一遍本单元所讲的知识,一方面帮助他们查缺补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单元主题的升华。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用本单元知识去分析、解决,以此拓展他们的学习深度,促使学生真正内化本单元的知识,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意识,立足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单元教学方案,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在这个基础上明确单元主题与目标,然后围绕单元主题以及初中生实际情况设计学习任务,组织他们合作探究,最后还要针对学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他们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个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巩固,从而推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充分发挥单元教学功能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东.把握主题,整体设计——例说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J].数学教学研究,2016,35(10):18-26.

[2]胡春燕.浅谈初中数学整体单元的教学设计[J].甘肃教育,2018 (1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