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念 开启学生思维闸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6-03-13
/ 1
古代学者陈献章说过:“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有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神秘色彩,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积极主动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设置悬念:一、精心设障制造悬念好奇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指向困惑之处,精心设置一些学习障碍,可以造成悬念,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产生强烈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这时候我向学生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这时学生瞪大了眼睛望着我,好像要从我的脸上找出答案。我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我并提示学生,“10个月超产30%”,这10个月实际完成了全年计划的百分之几?每个月实际完成了计划的百分之几?这时候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我们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