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用、评”一体化,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构建“学、用、评”一体化,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王磊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育才实验学校    223900

摘要: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传统的育教学模式,较为注重教授学生体育知识及体育技能,却往往会忽视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这样的育教学模式,未能使学生深入全面地进行学习。学生在整个的体育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而通过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构建“学、用、评”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学生只要具备了良好的规则意识,就能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学习掌握各种体育运动的技术动作,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构建“学、用、评”一体化;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不仅能让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使学生更好地内化体育知识技能,还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营造轻松愉悦的体育教学氛围,为安全的课堂教学保驾护航的同时,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习体育知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学”规则,建立规则意识

掌握必要的竞赛规则知识是运动技能知识学习的前提,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合理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的运动技能知识[1]基于此,规则知识和动作技能应同步学习,从学生学习视角来看,需要懂得体育学习的知识范围以及学习的方式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怎么样”“违规动作有哪些”“违规的判罚是什么”。如“为什么学”,让学生明确合理的技术运用是需要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完成的,这样才能避免犯规赢得比赛,防止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2]。教师通过系统讲解规则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则知识的理解,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遵守规则是参与各项活动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讲清违反规则的具体表现以及处罚方法,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在体育学习的过程当中,能够懂得要如何遵守规则,并能够有效地规避违反规则,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如,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时,一定要加强规则学习,讲解时运用口诀化,结合直观形象的视频进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讲清违反规则的动作,如,起跳踩线、单跳双落、垫脚起跳、顿脚起跳、落地回走都是违例动作,视为动作失败,成绩均判定为零。学生在教学实践练习时,就要有意识地规避出现这样的犯规动作,从某种意义而言,在体育运动训练当中,只要能够真正的做到规避出现犯规动作,就能够规范自己的运动动作。通过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掌握规则知识,建立规则意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

二、“用”规则,强化规则意识

“用”规则,就是组织学生参与游戏或比赛时遵守规则的情况及学生做为“小裁判”运用规则进行执裁情况,不仅是检验学生在活动中是否遵守规则的具体标准,还能为游戏和比赛的安全开展保驾护航,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如,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接力比赛中,体育教师在强调已知规则的同时,还要加强新知的讲解,才能保证比赛安全、有序、公平和公正。已知规则是“走步—抱球跑”、“二运—双手运球”,新知是“直线运球,不能曲线运球”、“球脱手后必须捡回在失误处重新运球”、“运球到达终点要绕过标志物”、“排一学生运球返回到距离起点线3米处,运用双手胸前传接球和排二学生传球3次(不能越线,大声报数)后回到队尾为本队加油,排二学生出发”。讲解完规则后,体育教师和学生演练一次,加深学生对各个规则的印象,同时,还要讲清违反规则惩罚办法,凡是违反规则1次,比赛成绩就增加2秒,以增加时间后的成绩判定最终比赛成绩。通过游戏和比赛,让学生能够将学到的规则灵活运用,体验乐趣,赢得比赛,学以致用。同时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只有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所取得的成绩才是有效的,才能赢得同伴和对手的尊重和认可。当然,比赛一定会出现输与赢的结果,但不要绝对论输赢,要能“赢得了”也要“输得起”,要注重对学生正确得教育与引导[3],培养学生正确的胜负观,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同时,对违规者一定要根据规则要求进行惩罚,及时提出批评,对遵规者进行表扬激励,让学生感受比赛的公平公正,让学生充分享受遵守规则做游戏或比赛带来的乐趣,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

另外,培养“学生裁判员”“赛规讲解员”等教学方法容纳学生进入课堂规则普及及执行体,促进“他律”向“自律”的有机过渡[4],能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比赛中更好地运用规则来进行判罚比赛中遵守规则的情况,提升规则意识。如,在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接力比赛中,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小裁判”对相邻小组的比赛进行判罚,如表1,“小裁判”一定要根据规则要求,进行公平公正地判罚,及时记录违规次数,做到有理有据。通过“小裁判”在比赛中的执裁,不仅提升“小裁判”们在比赛中运用规则的能力,促进学以致用,进一步理解“没有规则,就没有比赛”的道理,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临场应变能力、思考问题等多方综合能力。

表1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判罚表

违规内容

二运

走步

曲线运球

球脱手

没绕标志物

传接球

违规次数

增加时间

三、“评”规则,提升规则意识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需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5]。在评价中,要厘清“为什么评”“评什么”“谁来评”“如何评”“何时评”这些问题,“评”的核心指向“学”的效果和“用”的情况,这样的“评”才更有效。这样的“评”规则,也是将“评”与“用”进行相互融合,通过“评”的方式,促进“用”。而通过“用”的实践,改进与完善“评”,从而充分体现出“评”规则的实效性;如,在“评”课堂常规时,要让学生明白评价意义: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安全、有序、顺利的保证,确保体育课安全第一。评价内容:是否存在迟到早退、服装是否统一规范、小组合作是否打闹、练习是否遵守要求、游戏比赛是否遵规、是否正确对待胜负等。评价主体:师评、自评、互评多元化评价。评价方式:提问法、观察法和记录法。评价时间:贯穿课堂始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和发展功能,对于在课堂教学中遵守规则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通过赏识教育的方式,可鼓励学生更多地学习体育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并进行适度的惩罚,教师可对个别学生的提醒与惩罚,让其他学生能够引以为戒,注意不要犯同样的错误。通过这样的多维度评价,让学生明白“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不仅有助于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还能营造良好的锻炼氛围,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从而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培育学生健全人格。

总之,在规则教学中,应遵循学规则、用规则和评规则循序渐进的原则,达到“以学促用”、“以用促评”、“以评促学”、“以评促用”。引导学生严格遵守各项活动的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从而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房永华,马玉红,对加强规则知识教学的思考[J],体育教学,2014(12),64.

[2]易辉龙,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之培养策略[J],体育教学,2020(06),33—34.

[3]梁龙旭,体育课“学、练、赛、评”有效设计[J],体育教学,2021(04),13—15.

[4]刘俭,篮球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探讨[J],体育教学,2021(08),41—42

[5]周兵,现代体育课程评价论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82.

注:本文系宿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依托校园篮球培育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实践研究”(SQ2021GHLX072)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