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转型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措施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城镇转型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措施分析

祖祺,郭娜娜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37

摘要:在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背景下,国土空间的总体规划具有新的时代意义,需充分把握其属性变化,并对传统空间型规划进行审视,这也是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相关技术措施,为该领域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措施

1我国村镇发展的主要特征

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共有建制镇20515个,乡(含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11315个,58.5万个行政村,270万个自然村[2]。存在于如此庞大村镇基数之上的差异性、自发性、自主性和政策性是中国村镇发展区别于其他国家村镇、区别于中国城市发展最主要的特征。各式各样的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源于地理条件、社会关系和生产方式等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村镇的发展动力强弱则取决于区位和资源禀赋。城市周边的村镇往往得益于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发展较为迅速。而远离城市的村镇则缺乏来自外部的强大动力,发展相对滞后。

2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现状

以往的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及主体功能区的规划,都对我国国土空间的使用和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对各类空间资源进行了有效的利用,但是也带来了实际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土地空间规划一直以来都依托国家相关部门的体制,并形成了多种效果的管控手段,在后续的监督和管理工作中也依靠相关的资源信息平台,坚守相关规划和管理红线。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会存在不足,如土地规划和管理内容相对单一、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规划战略的推进等,这也导致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着不合理性。同时,在国规划的过程中,“重编制、轻落实,重技术、轻制度”的现象严重,这也暴露出国土空间规划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足,为有效解决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矛盾,就需要将规划和管理有效衔接和协同,进而坚持多规合一,从国家治理层面推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进程。

3城镇转型时期的国土空间规划应对措施

3.1创建网络化、组团式、中心化城镇空间格局

关于城镇发展理论进程这一方面的理论很多,无论是克里斯塔勒提出的中心原则,还是韦伯提出的工业区位论,无论是萨森提出的全球城市理论,还是波特提出的竞争力钻石模型,其阐述出的理念基本是城镇在较为自由的竞争市场空间中,通过自身较为显著的优势,转变、扩展当地的资源从而得到具有流动性的资源,进而促使自身的发展得到极为高效的提升。从全球化这一角度出发,受资本聚集性、信息高效性、交通便捷性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现阶段世界上所有的城镇都逐渐向多中心、组团式以及信息化进行发展,从而我国城镇的系统逐渐向大尺度、大空间的方向发展。

3.2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分析地区资源空间条件、明确国土空间挖掘运用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明确城镇建设以及农业生产的适宜空间以及最大合理规模,鉴别生态极敏感空间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等方面均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空间、生态,以及灾害五个因素共同构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城镇建设、生态敏感性、聚焦生态功能重要性、农业开发所提出的具体指标,对城镇功能和农业功能进行划分,均指向土地承载能力等级。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而言,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要求先明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然后以国土空间开发为中心,对各项指标展开评价,在其中主要包含有关键性评价、城镇开发构建可行性评价以及农业生产可行性评价等。就指标系统而言,其主要内容有农业承载力等级和相对应的地块连片度,生态保护等级及相对应的斑块集中度、综合优势度、城镇承载力等级及相对应的地块集中度等。

3.3规划实施保障和维护

在规划国土空间工作时,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根本,着重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构建,以及修复,制定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永久基本农田制度、城镇开发边界制度三项国土空间管理制度。国家级别的三项管理制度逐步向地方渗透,则必须明确相关的维护要求以及用途管制,从机制、体制和法制等多个方面作出相对应的保证。其一为法治保证。促使加快空间规划法律法规实施进度加快,制定出相关规章制度、规划准则,科学分配各个政府部门需要负责的工作,增加各个级别空间规划的硬性传导。其二为体质保证。大力开展行政体制改革,分别推动制定决策、实施工作以及监督工作,确保每个部门均存在一个相对应的决策,对于多个部门来说,确保其实现满覆盖同时不重叠。其三为机制保证。第一点需要以“规划、实施、监控、评估、维护”为中心,建立动态管理模式,针对空间发展的不稳定性,以落实刚性管理模式为基础,对土地运用情况、土地运用方案落实情况、人民数量、相关信息等展开综合性分析,完善中短期方案和年度评价纠偏,从而使空间规划的可行性得以保障。其次,制定出严格的空间规划行政问责以及处罚制度,促使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可以严格规章制度办事,打消其中的犯罪动机。

3.4提升国土空间规划的综合性

首先,在实际进行国土空间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和其他国土空间实施沟通和协调,进而使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最大化发挥。其次,在现阶段我国实际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阶段中,需要针对相关工作者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认知方面实施全面的增强。一个良好的生态空间,是人们生活与生产基础条件,在这一形势的不断影响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逐年提升,这就为人们的生活环境保护提出了更为艰巨的挑战。基于此,目前我国在实际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的阶段中,一定要针对相关工作的生态意识实施高效的提升,促使其认清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使其可以更为重视这部分工作,这样的话,不但可以促使有关规划工作的开展更为的顺利高效,还可以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稳定、持续发展。再次,需要健全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在开展这部分工作的阶段中,需要把国土资源未来开发作为基础,持续遵循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规律,建立健全可行、有效的国土空间规划管理制度,明确各类土地存在的差异性,了解其运用性质,从而使我国土地资源的运用效率得到极为高效的提升,有效改善国土资源运用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进而使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更为顺利高效。例如,在我国众多的城乡结合部,国土权属模糊这一问题始终存在,导致在针对这部分地区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过程中其效率受到极为严重地影响。因此,在面对这部分问题的时候,需要全面分析土地特点,展开系统性、战略性规划,确定土地未来发展前景和目标。在将农业土地往建设土地转型发展的阶段中,需要要求有关的部门,增加国土资源运用的各项流程,从而使国土空间规划的持续性以及稳定性得到极为高效地保障。最后,在针对国土空间进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们对其的具体需求实施全方位的分析,以此作为基础针对其实施全面的创新以及优化。

4结束语

总之,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人员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已经成为其思考的重点。相关部门需结合目前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现状,在明确其目标的基础上,对其编制方法、编制技术及管理办法等进行完善,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邹兵.自然资源管理框架下空间规划体系重构的基本逻辑与设想[J].规划师,2018,34(7):5-10.

[2]陈美球,刘洋洋,林雯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题研究中的误区与对策[J].中国土地,2021(2):34-36.

[3]袁军.新时代背景下贵阳市多规融合规划编制探索[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0):24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