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4
/ 2

 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王淑遐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负性情绪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对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适时理论;全程护理;冠心病;PCI围手术期

目前我国冠心病患病人数超过1000万,作为常见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具有病程长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近年临床中治疗冠心病的新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冠脉血管供血情况,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从而影响其预后[2]。PCI围手术期患者往往会因手术应激、患者负面心理等因素影响恢复,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3]。适时护理理论认为,疾病的诊疗过程是动态发展的,临床护理应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照护需求提供帮助,以实现全程化干预[4]。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对PCI治疗的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3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关于冠心病临床诊断标准;告知患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首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合并恶性肿瘤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器官功能损伤以及急危重症者;既往精神病史者;无法完全配合本次研究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常规心理指导、术前准备、术后基础监护与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指导、遵医嘱用药、饮食与运动指导、出院宣教等。观察组接受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干预:①术前护理:耐心对患者说明手术事项、手术配合等,讲解、示范呼吸功能、体位训练方法,解答患者疑虑,说明PCI术前训练的重要性。②手术过程中,备齐抢救药品与仪器,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主诉情况,同时注意保暖,安抚患者情绪,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③术后康复护理:患者术后当天在床上可进行远端肢体非抗阻性自主轻微活动,护理人员按摩患者肢体,嘱患者练习腹式呼吸法,每次510 min每日3次;术后第12天,开始床旁站立,在护理人员辅助下缓步慢行,每次10 min, 每日23次;术后第23天,患者可逐渐自理,在家属陪同下进行走廊等病房外散步,每次10 min, 每日34次,之后逐渐增加运动量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干预前后的负性情绪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两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其中SAS总分≥50分表示患者存在焦虑情况,其中SDS总分≥53分表示患者存在抑郁情况,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更加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 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组别

n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40

17(42.50)

18(45.00)

5(12.50)

35(87.50)

观察组

40

18(45.00)

20(50.00)

2(5.00)

38(95.00)

2

10.206

p

0.000

2.2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 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的比较(x±s,分)

组别

n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40

51.06±6.17

40.72±5.18

53.62±6.71

39.44±4.57

对照组

40

50.87±6.22

47.92±5.56

53.57±6.68

46.90±5.08

t

0.233

9.214

0.281

11.658

p

0.318

0.000

0.572

0.000

2.3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n(%)]

组别

n

心律失常

冠脉痉挛

低血糖

合计

观察组

40

1(2.50)

1(2.50)

0(0.00)

2(5.00)

对照组

40

2(5.00)

2(5.00)

1(2.50)

5(12.50)

2

12.809

p

0.000

3讨论

PCI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术式,但患者由于认知不足、恐惧手术等原因在围手术期出现各种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刺激,出现应激反应,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恢复有重要的意义[5]。本研究对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基于适时理论的全程护理在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患者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岳,李庆印.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7,31(18):2180-2184.

[2]王乐峰,李春燕.延续性护理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作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8,23(22):2742-2743.

[3]王同昂.集束化循证护理在冠心病患者经PCI治疗围手术期中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校医,2022,36(01):64-67.

[4]姚亮,庞敏,焦富英.脑梗死全程适时干预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01):79-81.

[5]喻莲,应少香,黄小明,等.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心理状况及“双心”护理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09):100-103+108.

邮寄地址:王淑遐 18365402293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红旗大道17赣州市人民医院(北院)外科楼4心血管内科护士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