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黄育梅

玉林市中医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0例内科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开展护理,观察组则通过总结分析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统计两组小儿依从率、患儿家长投诉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护理态度厌烦、护理错误等诸多问题,及时掌握以上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提升患儿的依从率,降低投诉率。

【关键词】小儿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对策

小儿内科护理的群体主要为年龄较小的患儿,其自主意识较差,因此护理难度更大,护理质量的高低一方面会对患儿的临床依从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患儿的恢复和预后乃至医院的影响度和声誉产生较大影响[1]。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小儿内科护理中,沟通问题是较为典型的问题,因很多患儿害怕打针、不愿吃药等,往往会存在哭闹、抵制、焦虑等情绪或行为,另一方面,小儿群体的自主能力较为低下,沟通能力较差,而患儿的家长则往往会因为对患儿的疼爱而产生担忧、焦虑心理,这些问题都可能导致投诉事件乃至护患纠纷发生,因此,了解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至关重要[2]。为此,本文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0例内科小儿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400例内科小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观察组中男104例,女96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0岁,平均年龄(6.62±1.26)岁;对照组中男103例,女97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6.61±1.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开展护理,观察组则通过总结分析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包括:

1.2.1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收集往期的小儿内科护理沟通资料,特别是发生投诉、护患纠纷的资料,分析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本次分析结果主要为:因患儿哭闹出现厌烦情绪、差错事故频发、护理人员擅离职守、医疗费用过高、护理技术欠缺;

1.2.2小儿内科护理沟通对策:(1)首先是积极对小儿内科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教育,特别是在沟通技巧方面重点培训,完成培训之后开展考核,沟通技巧培训内容则包含了小儿内科护患沟通技巧、积极发挥身体语言、及时沟通等方面,沟通技巧则包括针对于不同年龄、性格、爱好的患儿应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和沟通语气,身体语言则包括面部表情、仪态、手势、延伸等方面,很多时候,身体语言能够发挥更好的沟通效果,在高峰期的时候需要注意有序的开展工作,患儿及其家长可能对医院的布局、流程不熟悉或者患儿由于害怕打针而产生哭闹行为的时候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在患儿及其家长有疑问的时候应耐心积极的给予解答,尤其是一些较为危重的患儿,要加强预防,在第一时间将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消除;(2)通过培训教育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素养,要做好小儿患者的护理沟通,就必须确保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责任意识,从自己的内心突破,在根本上改善自己的护理态度,与患儿接触和沟通期间应积极换位思考,不仅要站在患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要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以对自身工作态度进行调节,并进一步对服务理念进行改善。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严格遵守岗位工作制度,严禁出现擅离职守的现象,在小儿内科护理中必须保持严谨认真,最大限度的避免护理过失发生,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护理服务质量,从而有效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地对自身专业技能素质进行强化,医院在日常培训学习组织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并尽可能的在自身业余时间中也能够抽取一部分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内容不仅包含专业护理知识,还包含儿童心理学、沟通学、交际学、社会关系学等方面的知识,以此通过外部、内部的塑造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3)公开收费标准,医疗费用过高是造成护患矛盾的主要因素,对于这一现象,护理人员应积极做好解释说明,为患儿家长公开各项收费标准,对于一些价格比较高的药物,在使用之前,护理人员应需提前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其同意之后才能够使用;如果患儿家长存在不解之处,护理人员则需详细的为患儿家长讲解,避免由此引发的沟通问题。

1.3 观察指标以及效果评定标准

统计两组小儿依从率、患儿家长投诉率情况。患儿能够主动配合或听从临床人员的安排顺利完成诊治则判定为患儿依从[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样本t检验计量资料,以卡方

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依从率及投诉率对比(x_±s)

组别

例数(n)

依从率

投诉率[n(%)]

依从

不依从

依从率(%)

观察组

200

193

7

96.5%

5(2.5%)

对照组

200

151

49

75.5%

19(9.5%)

χ2

17.914

8.433

P

<0.001

0.008

3 讨论

儿童患者与成人患者有所差异,自主意识差,依从性低下,正是由于患儿群体的特殊性,在临床内科诊治工作开展中对相应的护理配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首先,绝大部分的小儿患者好动,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患儿对疼痛刺激的敏感度较高,看到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护士时就会产生打针吃药的恐惧,而在打针吃药的时候会表现出较强的恐惧心理、抵触行为,在临床诊治以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会不停的摆动、哭闹,导致临床诊治以及护理干预操作无法顺利开展。另一方面,患儿家长由于对患儿病情的担心,特别是一些急症、原因不明的病症,患儿家长本身就会存在焦虑、烦躁心理,在临床诊治以及护理干预期间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则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比如在对患儿实施静脉穿刺操作并出现穿刺失败的时候便可能导致患儿家属产生不满心理,甚至会出言不逊或者出现干预护理人员操作的行为,从而引起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加,这些现象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护理人员正常工作产生了影响[5]。所以,在小儿内科护理中加强护理沟通尤其是提升护患沟通技巧非常必要,护理人员通过高效的沟通能够有效的改善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并进一步帮助患儿及其家长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增强了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人员及临床人员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最终提升了患儿的依从性及其家长的满意度,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投诉及医疗纠纷发生。

国内外众多临床研究者一致表明,在小儿内科护理中采取高效的护患沟通技巧能够明显降低护患接触中的误会、抵触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对临床人员的理解,最终提高了护理效果。除此之外,小儿内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较高水平的沟通技巧,最重要的是需要不断的对自身专业水平进行提升,务必要非常熟练掌握穿刺等各项基本业务操作,为后续的临床工作做好充分准备[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投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本次研究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儿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护理态度厌烦、护理错误等诸多问题,及时掌握以上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能够提升患儿的依从率,降低投诉率。

参考文献:

[1]梁丽丽,王亚楠.沟通技巧联合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对小儿无痛静脉穿刺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哭闹抵抗行为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07):160-162.
[2]高婷婷,诸纪华,郑智慧.图文沟通护理模式联合家属宣教对小儿腹腔镜隐睾下降固定术后哭闹情况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08):1322-1324.
[3]梁丽丽,王亚楠.沟通技巧联合快乐无痛注射综合护理对小儿无痛静脉穿刺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哭闹抵抗行为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07):160-162.
[4]陈亚平,刘活眉,徐小玲.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行电子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小儿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01):97-101.
[5]陈卫婷,梁礼汗.护患沟通技巧在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小儿QOL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0):82-85.
[6]王玉芳. 肢体语言在36例小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初探[C]//.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2016: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