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感染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观察感染科护理工作中应用风险护理干预模式的价值

李素敏

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空港医院   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评价风险护理在感染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感染科患者74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护理,比较患者医疗纠纷、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疗纠纷、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感染科患者采用风险护理,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风险护理;感染科护理;医疗纠纷;并发症

感染科是医院人流量最大的场所之一,不同类型的传染病患者住院前都需要经过感染科诊疗。由于这些患者携带着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因此在感染科工作的医护工作者极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在感染科接受诊治的患者也极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出现多种并发症[1]。血液呼吸道、消化道都可能是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如何降低感染科感染的风险率也是近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感染科患者应用风险护理探究其是否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6月感染科患者74例,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女比例24:13,平均年龄为(26.13±2.36)岁。对照组男女比例22:15,平均年龄为(27.21±2.64)岁。组间患者性别、年龄差异不显著(P>0.05)。

纳入标准:(1)经确诊为受感染患者;(2)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1)患者精神异常(2)妊娠期患者(3)口语表达不流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增设风险护理。(1)完善管理制度。对参与风险护理人员进行管理制度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严格按照管理规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规程内容包括人员更衣流程,消毒频次及操作规程等[2]。对参与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并根据参与人员专业程度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对科室内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发生概率,制定风险计划,控制风险因素。(2)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对传染病专业知识,缺乏认知导致对疾病的防范意识差,部分患者不注重饮食健康和个人习惯,导致出现多种并发症和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因此对患者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与防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在患者入院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及生活习惯,并对患者进行侧面引导,督促患者勤洗手,加强锻炼,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减少摄入油脂过高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避免患者出现抑郁,烦躁,焦虑等负性情绪。(3)环境护理。增加对患者病房及感染科室的消毒频率,消毒区域尽可能扩大,避免出现消毒死角;减少患者家属的探视频率,对探视家属进行管控,严格控制探视距离和探视时间,减少感染概率[3]

1.3研究指标

比较组间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和医疗纠纷、并发症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医疗纠纷、并发症发生率

应用风险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医疗纠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医疗纠纷、并发症发生率

组别

例数

医疗纠纷

并发症

观察组

37

1(2.70%)

1(2.70%)

对照组

37

6(16.22%)

8(21.62%)

X2

3.9446

6.1983

P

P<0.05

P<0.05

2.2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对比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x±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技术

护理态度

护理及时性

健康教育

观察组

37

22.4±1.3

23.1±1.6

23.2±1.3

22.7±1.7

对照组

37

18.9±2.1

19.4±1.6

17.9±1.7

15.4±2.1

t

-

8.619

9.946

15.064

16.434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感染科是医院患病风险最大的科室之一,携带不同病原体的患者频繁的进出科室,这极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被感染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和情绪因素,其中理化因素是由于医护工作者长期与有害化学物质接触,会导致其体内聚集损害身体健康;生物因素是由于一些病原体通过血液,呼吸道传播,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就会受到病毒感染,比如HPV病毒等等[4];情绪因素是由于患者及家属常,因为等待时间过长或科室人流量过大导致焦虑易怒,长时间的隔离也会使患者和家属丧失耐心,因此感染科室也是医院中最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场所之一[5]

。为了减少科室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风险,本文对感染科应用风险护理,通过建立完善的护理机制,让规范护理人员更衣流程,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章完成护理工作,规范护理人员的更衣流程,增加工作场所的消毒频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风险评估,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工作,缓和医患关系[6]。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医疗纠纷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护理,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差异。

综上,对感染科室采用风险护理有利于降低科室风险,改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胡永霞,师培琼. 探究感染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风险护理的效果[J]. 母婴世界,2020(2):223.

[2]邹永芳. 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0):12-13,16.

[3] 吴方洁. 探讨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实行规范性职业风险管理的措施和价值[J]. 饮食保健,2021(5):133.

[4] 朱婧. 风险管理在感染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 健康必读,2021(1):28.

[5] 彭玉香. 探究感染科护理工作当中应用风险护理的效果[J].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15):97,101.

[6] 宋生琴,张文凤,李刚刚. 风险因素管理在感染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65-167,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