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实施低糖饮食护理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实施低糖饮食护理的效果分析

张磊

牡丹江市妇幼保健院  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摘要】:目的 研讨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实施低糖饮食护理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护理组(30名)。常规组行常规护理,护理组行低糖饮食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常规组中12名显效(42.9%),10名有效(35.7%),6名无效(21.4%);护理组中15名显效(50.0%),13名有效(43.3%),2名无效(6.7%)。护理组应用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8.6%(22/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11名非常满意(39.3%),9名较满意(32.1%),8名不满意(28.6%);护理组中17名非常满意(56.7%),12名较满意(40.0%),1名不满意(3.3%)。护理组满意度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组71.4%(20/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使用低糖饮食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病症,助于病情恢复。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关键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低糖饮食护理;应用效果

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为腹泻,患儿发病过程中还会伴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发热症状,多个脏器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侵犯,且会导致患儿发生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1]。本文结合我院接治的58名患者,分组开展不同护理方法,比对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9年12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8名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28名)和护理组(30名)。常规组中16名男患儿,12名女患儿,年龄0.6至2.7岁,平均(1.4±0.2)岁;护理组中16名男患儿,14名女患儿,年龄0.5至2.8岁,平均(1.6±0.2)岁。常规组和护理组的患者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对比意义。

1.2方法

1.2.1常规组

    行常规护理。

1.2.2护理组

    行低糖饮食护理,方法如下:①健康宣教。通过放发手册、播放视频、音频等方式向患儿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关于疾病的辨识与判断,提升患儿临床治疗效率及护理效果;②饮食管理与基础护理。严格把控患儿的饮食情况,建立饮食管理制度,提供无糖奶粉,以免糖类食物损伤肠绒毛膜,促进肠道炎症快速恢复;另外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喂药方法,将室内温度、湿度调整到适合指标,加强巡视频率,并做好每日的巡视记录。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P值在0.05以下,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表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常规组中12名显效(42.9%),10名有效(35.7%),6名无效(21.4%);护理组中30名显效(50.0%),13名有效(43.3%),2名无效(6.7%)。护理组应用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8.6%(22/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  [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常规组   28   12(42.9)  10(35.7)  6(21.4)  22(78.6)

护理组   30   15(50.0)  13(43.3)  2(6.7)   28(93.3)

  X2                                      8.66

  P                                      <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中11名非常满意(39.3%),9名较满意(32.1%),8名不满意(28.6%);护理组中17名非常满意(56.7%),12名较满意(40.0%),1名不满意(3.3%)。护理组满意度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组71.4%(20/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较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常规组   28     11(39.3)   9(32.1)   8(28.6)   20(71.4)

护理组   30     17(56.7)  12(40.0)   1(3.3)    29(96.7)

  X2                                          11.32

  P                                           <0.05

3讨论

在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低糖饮食护理主指的是将膳食中的一部分糖分去除,这样就能减少膳食的含糖量,该护理方式比较适合于妊娠期异常糖代谢以及糖尿病患者[2]。据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感染轮状病毒之后,其非常容易出现乳糖不耐受的症状,因此针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采用低糖饮食护理,有利于患儿病情快速恢复,同时还能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3]。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常规组中12名显效(42.9%),10名有效(35.7%),6名无效(21.4%);护理组中30名显效(50.0%),13名有效(43.3%),2名无效(6.7%)。护理组应用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组78.6%(22/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11名非常满意(39.3%),9名较满意(32.1%),8名不满意(28.6%);护理组中17名非常满意(56.7%),12名较满意(40.0%),1名不满意(3.3%)。护理组满意度96.7%(29/30)显著高于常规组71.4%(20/28)。比对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使用低糖饮食护理可显著改善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病症,助于病情恢复。适合临床中使用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晶晶.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实施低糖饮食护理的效果探讨[J].健康之友,2020,(1):233-233.

[2]王景荣.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5):192-192.

[3]向秋志玛.系统护理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探究[J].养生保健指南,2021,(18):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