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方式回顾及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普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方式回顾及护理进展

梁霞

合江县中医医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200

摘要【目的】普胸外科手术后胸腔引流的方式回顾,并分析其临床护理应用进展。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普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后进行持续负压胸腔引流的患者78例为对象,将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接受基础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39例) ,将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接受综合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39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引流量、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总天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引流管阻塞、胸腔感染、导管脱出、肺不张)。结果观察组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总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胸外科手术后行持续负压胸腔引流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良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普胸外科手术;持续负压胸腔引流;基础护理;综合护理;住院天数;并发症

普胸外科手术后需要通过胸腔引流,促进胸腔内积液、气体排出,从而达到有效促进肺部复张、减少肺、心脏等器官的压迫的作用,但较长时间的胸腔置管引流不仅会加重患者身体的不适,同时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因此,对手术患者术后选择最佳的胸腔引流方式以及配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对患者的症状缓解、病情康复尤为关键[1]。为此,本研究主要观察对普胸外科手术后行持续负压胸腔引流的患者中实施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研究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普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为对象,按照收治入院时间的不同分为了两组,即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男性24、女性15,年龄平均(54.85±3.95)岁;观察组:男性21、女性18,年龄平均(54.92±3.86)岁。两组基线资料经研究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术后均进行持续负压胸腔引流:根据患者的病理类型选择最佳引流管放置位置,如胸腔积血或积液者在腋下中心线第6-7肋间、气胸在锁骨中心线第2-3肋间。经皮穿刺,抽出液体、送入导丝,拔出穿刺针,将长约15-20cm导管沿着导丝送入胸腔内,随后根据调节最佳引流通畅长度。妥善固定于胸前,将针头插入导管另一端并通过针头套接引流皮管,引流皮管另一端与排气输液插头的排气管连接,插头上端接入倒置充液瓶中,通过瓶中产生的负压进行引流。

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病情及恢复情况观察、疼痛护理等。

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呼吸功能锻炼:在患者引流期间,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呼吸功能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正确学习缩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法、缓慢吹气球等方法或者协助患者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练习,每日自主练习不低于3次,每次时长不少于15分钟。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引流管阻塞、导管脱出、胸腔感染、肺不张等均为胸腔引流的常见并发症,如引流管阻塞主要因引流管扭曲、受压或折叠等原因引起血凝块或脓块堆积阻塞,导管脱出多因导管未能妥善固定、人为不小心拉脱等造成,胸腔感染则多因引流时间过长、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起,肺不张则主要因术后没有帮助患者有效咳痰、排痰所致。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密切观察引流管是否出现折叠、扭曲的情况,若无法将其恢复顺直状态则需更换新的引流管,发现导管受压则立即协助患者更换体位,更换或拔除引流管等操作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暴发性咳嗽法、分段式咳嗽法、发声性咳嗽法或哈气式咳嗽法等咳痰训练,对于咳痰不易出或无力咳痰者,可通过手中空以适当力度从患者肩胛骨下方至上方以刺激咳嗽,或采用雾化吸入化痰药物帮助排痰。

1.3观察指标

临床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引流量、引流置管时间,统计其住院总天数。

并发症:包括引流管阻塞、胸腔感染、导管脱出、肺不张,统计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观察指标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描述,经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经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引流量多于对照组,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总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n

引流量(ml)

引流置管时间(d)

住院总天数(d)

观察组

39

1195.43±366.37

4.36±1.39

12.85±1.36

对照组

39

1023.72±334.98

5.42±2.18

15.23±2.09

t

-

2.160

2.560

5.961

P

-

0.031

0.012

0.00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组别

n

引流管阻塞

导管脱出

胸腔感染

肺不张

发生率

观察组

39

0(0)

1(2.56)

0(0)

1(2.56)

2(5.13)

对照组

39

2(5.13)

3(7.69)

1(2.56)

1(2.56)

7(17.95)

χ2

-

-

-

-

-

8.050

P

-

-

-

-

-

0.005

3讨论

手术后胸腔引流对维持肺的复张、胸膜腔内的负压状态以及血液向心脏的回流均有着重要作用。在目前临床中常用的胸腔引流方法中,持续负压胸腔引流方式有着较为良好的引流效果,主要利用负压装置将胸腔内的积液、气体有效排出、引流通畅度更高,且更换引流管的操作更为简便,能够预防气体进入胸腔,达到维持胸腔内负压,促进萎缩肺泡的复张,同时与传统胸腔夹闭式引流方式相比,持续负压引流方式能够减少经常更换引流管、引流袋或引流瓶的次数[2]。同时若能对手术后胸腔引流患者实施专业、有效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术后感染风险、预防导管脱出或引流管阻塞等情况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结合研究结果显示,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的引流量多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引流置管时间、住院总天数少于对照组,表明实施综合护理后在增加胸腔液体引流量、缩短置管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的效果优于基础护理;同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认为综合护理在针对并发症预防及处理方面的作用更优于基础护理。究其原因,可能与综合护理模式具备全面性、完整性、系统性的护理优势,不仅具有基础护理模式所具有的教育、心理治疗、病情观察等护理服务,还更加注重对患者手术后病情、身体康复进程的重视,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以促进呼吸功能康复,同时通过对胸腔引流的常见并发症的积极预防及针对性处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达到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综合护理能够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且细致的护理服务,能够确保住院期间患者生理上、心理上各种护理需求的满足,实现患者的全面康复[3]

综上所述,普胸外科手术后行持续负压胸腔引流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的护理效果良好,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加快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进程,使其能够早日出院,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志娟,赵明理. 针对性胸腔引流管护理促进肺癌术后患者加速康复的护理体会[J]. 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7):2591-2593.

[2]樊宏哲,郭浩,杜鹏程. 胸腔负压引流与胸腔闭式引流在胸部外伤所致血气胸中的效果分析[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21,33(3):201-203,214.

[3]王应霞,罗儿雪,吴雪婷. 综合护理干预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胸腔积液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2019,20(10):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