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与护理质量的应用

陶丽

(马鞍山市德驭医疗马鞍山总医院精神科,安徽,马鞍山,243000)

摘要:目的 试探讨在精神科护理过程中使用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特定时间(2020.9--2021.10)为研究时间,将我院该段时间接诊的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240名作为抽样对象,按照人数等同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参照组和实验组。对于参照组患者,使用本科室对该疾病常规的护理方式,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风险管理的方式,对比两个组别在护理效果上的差异。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各项数据的对比上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精神科护理的安全性,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风险管理;精神科

风险管理最初诞生于企业管理范畴,指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在一个风险环境中降低损失的管理方式。而风险管理在医学的范畴指的是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分析,并且以这些分析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管理。该方法能够对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整体评估,通过相关的护理手段,降低护理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受到疾病本身的影响,经常在精神上和行为上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这样很容易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特定时间(2020.9--2021.10)为研究时间,将我院该段时间接诊的所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240名作为抽样对象,按照人数等同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参照组和实验组。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共有男性患者75人,女性患者45人,患者均处于34-80岁的区间内,其中平均值为(56.8±5.1)岁,患病时长为20-30年,时长平均值为(25.3±1.2)年。实验组资料如下:共有男性患者71人,女性患者49人,患者均处于35-79岁的区间内,其中平均值为(56.4±5.3)岁,患病时长为20-25年,时长平均值为(25.1±1.6)年。两个组别患者在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对比试验。

1.2方法

对于参照组患者,使用我院对该类型疾病患者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具体措施有:随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记录其身体各项数据,对患者的行为和精神表现进行监视并判断。

对于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以风险管理理念为中心,制定具体的护理管理计划。

(1)加强工作人员关于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知,联系自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病理,找出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些流程,在科室内部定期召开相关研讨会,由经验丰富工作人员进行讲解,防止新入职人员发生风险案例。

(2)严格实施监督制度,对于临床护理步骤按照标准化进行执行,在科室内部实行三级护理管理制度,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变化,按照规定频率实施质量控制与检查工作。

(3)为了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需要按照每个患者具体病情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对于刚办理入院的患者,需要三天内完成是所有的三级评估,评估分别由护理人员、责任组长、护士长进行,医院为其设立“三防”标志,以免伤害到其他入院的人员。

(4)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氛围,构建一个温馨的病房,确保患者住院期间不会产生不适,以缓减其精神压力。

(5)加大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的频率,创设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以此来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方便在后续的治疗过程中家属能够尽可能地配合治疗,共同监护患者,避免相关风险事件的发生。

(6)对于护理文件的书写,要由专人时长进行抽查,以此来判定护理人员文件书写能力、风险认知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完善相关制度,不断提高现有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上,使用护理管理检查规范对护理效果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按照顺序对所有分项进行评定。

2.结果

对比两个组别护理质量方面的差异,使用风险管理的实验组数据明显更优,具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

护理记录书写

夜晚查房质量

技术操作

护理质量

患者满意度

实验组

90.9±1.9

92.7±1.8

93.4±3.8

91.8±1.9

96.2±1.9

参照组

79.1±2.4

83.2±3.1

79.3±2.8

79.4±3.2

93.5±1.2

3.讨论

精神病患者由于自身所患疾病的特殊性,对于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的控制能力不足。所以该类型疾病患者有着比其他患者更高的风险性,病情容易再次发作并恶化。在患者日常生活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相关的安全隐患,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减少风险,保证患者的生命不受到侵害。在对相关患者护理的过程中,我院一直采取较为全面的护理服务,由专门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需要知道的知识,然后针对患者病情的不同,制定针对的检查和治疗方案,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告知患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经患者家属同意后方实施,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而风险管理是针对精神病类患者护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不利方式,自在本院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文章分析,可以发现,风险管理确实能够降低该类型患者护理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的概率,提高护理质量,而且还能比较显著的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以在今后的护理管理过程中继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颜浩.精神科中应用风险管理对提高护理安全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6):287.

[2]翟丽娜,高蕾,李莹.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及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2):233-234.

[3]魏明琼.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安全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