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工作的临床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工作的临床影响

卢沛,敬丹

乐山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乐山市614000

摘要目的 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工作的临床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可以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伤性休克;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并发症

创伤性休克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具体指,在受到暴力作用后,人体脏器、四肢躯体受损,并出现严重出血、剧烈疼痛、昏迷等机体代偿失调综合征,其中,失血是造成创伤休克的重要原因[1]。而在创伤性休克发生后,若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易引发器官衰竭,并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这就需要医务人员采用有效的措施,使患者得到相应的救治,针对此种情况,临床可以采用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基于此种方法的运用,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基于此,此次研究将就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工作的临床影响进行论述,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纳入标准:临床评估为创伤性休克;研究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未入院及入院短时间内死亡者;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病症;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38.78±7.66)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9.04±7.28)岁;两组资料对比未见显著差异(P〉0.05)。此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批准研究。

1.2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即在患者入院后,评估病情,清除口鼻异物,注意体征监测等。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内容见下:(1)病情评估。配合医生进行抢救,配合临床评估患者病情,协助进行护理。(2)急救护理。对意识清醒的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合适体位,监测患者瞳孔、心率、呼吸,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采用后仰状,清除口鼻中异物,帮助患者建立2条静脉通道,辅助患者吸氧。其次,配合医师对创伤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毒,在进行加压包扎操作,并及时进行输血,同时对骨折患者进行制动。全部操作均要在短时间内完成。(3)并发症护理。对患者呼吸、血液、体位、血常规、24h尿量等进行检测,出现异常情况后,要第一时间告知医师处理,对于存在多处创伤的患者,要对患者进行深度清洁、消毒杀菌,并遵医嘱采用适量的抗生素。

1.3 观察指标

对比护理效果。救治时间包括辅助检查耗时、急诊抢救耗时、急诊到手术室耗时、多科会诊耗时。并发症包括急性呼吸道阻塞、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发症率=发生数/例数×100%[2]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为百分率(%),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为均数±平方差(±s),行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时间

观察组救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 比较2组患者的救治时间(±s,min)

组别

例数

辅助检查耗时

急诊抢救耗时

急诊到手术室耗时

多科会诊耗时

观察组

30

8.71±2.08

25.83±7.44

7.32±1.19

5.68±1.22

对照组

30

14.31±2.54

36.28±9.31

10.51±1.64

10.54±2.73

x2

9.343

4.803

8.623

8.902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2 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率

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

表2 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率(n,%)

组别

例数

急性呼吸道阻塞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脏器功能衰竭

总发生率

观察组

30

1

1

0

6.67%

对照组

30

5

3

1

30.00%

x2

5.455

P值

0.020

3讨论

创伤性休克属于急诊高发疾病,其发生主要与交通事故、机器损伤、坠落等有关,休克早期患者会表现出兴奋、焦虑等表现,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血压下降等症状。临床实践表明,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高、致残率高,且病情危重,所以在疾病发生后,应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护理,以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3]。既往对此类患者护理时,主要采用常规护理,其能发挥一定作用,而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采用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应用后,可以对原有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并能有效配合医生抢救,提升优化救治的效果,继而确保患者的护理质量。因此,在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的措施落实后,患者的救治时间可以得到切实缩短,这有利于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开展有效地治疗。同时,此类患者极易发生多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影响到患者完全,而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后,患者并发症率会有明显下降,这提示该种护理手段,有利于提升患者救治效果,并能对患者预后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4]。因而,可根据需要及时采用该种方法。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护理时,可以采用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通过该种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这与既往报道的结果接近。表明该种方法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综合性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可以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开云,谢海香. 基于物联网的抢救护理信息链流程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8):1104-1106.

[2]郭淑霞.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的影响[J]. 黑龙江医药科学,2021,44(1):162-163.

[3]赵伟霞. 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果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1):179-180.

[4]李桂华. 急性失血性休克抢救护理流程在手术室中的应用价值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4):200-201.

邮寄地址: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红雀碗街38号玉龙居,邮编:614000,电话:13350751066,签收人:卢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