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时代消化内科见习教学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精准医学时代消化内科见习教学的探讨

张升源 ,李国杰指导老师

1.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650106

2.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14030

摘要精准医学计划的引入推动当代医学向全新的目标发展,新医学背景下的精准消化病学科也具有巨大的发展、在这个趋势下,要紧随社会发展,不断提升临床技术,掌握学科的精准医学理论,并使之渗透到课堂之中,提升见习课堂质量。

关键词精准医学;精准消化病学;见习教学

引言:

步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走向了新高度,但是各种癌症、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了逐渐增加的态势。这一现象的产生,并不能单纯地归结为环境污染、食物、遗传因素等原因,当今的医学技术水平也尚无法认识该病的实质。在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报告认为,基因组学研究推动了整个生物医学信息学和临床信息学领域的进展,现代医学正在走向更加精准医学的新时代。

一、精准医学的概念

目前全球还缺乏确切统一的概念,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提出了这样的概念:全面评价每个人的遗传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个体化差异状况,由此建立出疾病防治与处理方式的全新医学模型。精准医学应该具有这样的一些特征:特定病情、特殊时机、精准判断、精准诊疗和明确防治目标,其精髓就是在对病情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对存在同一疾病、共同致病机理的病人亚群,进行精准的判断、评估、预测、诊疗和预防,以达到对病人的价值最大化。

二、精准医学时代如何更好地进行消化内科见习教学

(一)紧随时代脚步,改变教育观念

处在大数据时代,,需要紧随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因为内科学课本每3-5年更换新一版本,而最新版教科书的许多知识点也会跟着学科前沿而发展,所以老师要不断了解学科最新的发展情况,并将之渗透到课堂之中。医学应用见习师课程是将书本知识和临床实践相连接的重要桥梁,因此消化内科见习课程老师们必须了解精准消化医学的主要内容,将精准消化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渗透到课程之中,并通过讲解新的消化系统功能疾病的基本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对人体消化系统病变在精准医学时代下对治疗的发展有鞥深入的概念上的认识,以便于更好地把握理论知识,从而为学习方向和未来学科发展的选择打下基础。

(二)结合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引导启发式教学

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胰腺炎都是消化系统科中最普遍、最关键,而且又是大纲标准所需要了解的病症。在过去,人们通常以为消化内科只是单纯的药物治疗而已,但事实上在消化内镜检测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消化内科已经不再仅限于传统内科药物疗法。每次授课之前,老师都应查询所授课病例最近的精准医学发展状况,而不需要再像大课上一味的知识讲解,而是再次温故而知新。当然让学生和病人充分的交流,认真细致问诊病史也是至关重要的,从中了解病情的临床特征,然后依据问诊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复习大课讲解内容,再结合讲解精准的医学新知识,让学生更有直观的了解。

目前的科学研究,已发现Hp感染是部分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原因,可通过三联药物或四联药将其杀死,进而实现根除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这一类病症,如果上述内容在大课上由老师曾经讲解过,但临床实践中出现了Hp根除失效的情形,见习老师就应指导学生是不是还应该通过另外的方式根除Hp呢?让他们尽可能地开动脑筋,积极投入到课程中,最后老师将精准医学在其中的研究进展情况给他们讲解。

(三)落实推进带教教师督导学生首诊制

带教老师督导下的学生首诊制,即由老师挑选几个已经做好在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手续的、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疾病特点允许、适合成为学生学习对象的住院治疗病人,让学生进行首诊,老师从与病人的沟通建立医患关系入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问诊、体格检查、采集以往的诊断资料,然后老师综合病人的信息,对患者的疾病特点进行初步总结、报告,全程过程中,由老师在一旁监护,当学生报告后,老师针对学生的缺点加以弥补并进行示范。学生进行床边问诊、检査后,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基本症状作出评估,必要时更正其错误,然后给学生针对初步判断开具具体对症的医嘱,最后老师对医嘱作出评估后实施。此后,可针对此病例向学生指出问题,让学生查找病史,并叮瞩他们严密监测其症状变化,根据辅助检测结果,调整诊疗措施。在当前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大环境中,高效的沟通有利于减少医学纠纷的概率,也有利于临床实践工作,是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医生所不能缺乏的前提,而在这个教学方法上,要引导学生抱着真诚、尊敬、理解、耐心的态度,并引导学生在沟通的过程中注重于听取病人和家人的观点,并注意病人和家人的心情状况,经过沟通,学生才真正地走进医生的视角,也训练了他们和病人之间的沟通技巧、表达能力,有利于他们与病人间形成良好信赖感情,也提高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为他们日后作为出色的临床诊疗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尽可能将精准治疗的内容通过直观的形式引入课堂

当前消化内科特别是消化内镜的研究进展快速,许多消化病症都能够透过内镜下发现出血靶器官或靶血管,在内镜下能够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实现精准止血,同时教师也应尽量寻找最适合的病例让学生目睹内镜下止血过程,从而给学生们以最直观的教学机会,在教授学生相关病理时,还可带学生参加内镜下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精准医学也同时给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临床技术、掌握学科最新研究前沿。

(五)进行网络资源的应用

现在,学生在临床见习阶段不同医院通常有2-4星期的轮转时间,再加上与消化内科许多疾病发病率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所以他们在见习阶段一般没有办法完全了解到所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善于运用网络资源能够有效的破解这一难题。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料生动活泼、形象,能够为消化内科课程带来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料。近年来中国国内也涌现了不少消化内科的相关门户网站。这些网页所展示的信息中包含了大部分消化内科学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把基本学科(解剖、病理生理、病理等)与现代临床专业(检查、影象、心态)和消化内科专业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对于临床中见不到的疾病,老师也能够从网上查找出经典的病例,并给出照片等参考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同时,由于现在的老师们普遍都更加了解互联网,也会在相关网络论坛中建立自己的观点,这样老师们能够形成了一些比较专业的论坛,方便老师与学生交流学习。

(六)病历书写培训及出科考核

由于电子病历系统在各大医院的启用,见习学生从枯燥的病历撰写工作中解脱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追踪患者病情,而同时不少实验学生也由此丢失了病历书写技能,通常都是在教学老师的模板中抄写、粘贴实现了病历书写,根本就不会进行自己的思维创造,更甚者连基本信息都一成不变地抄写,造成了病历错漏百出的尴尬场面。所以,在实践中,尽管有了电子病历,但我们也觉得还是有必要由学生自己书写病历,使之成为出科考试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们应该把诊断学中的病历写作基本原则和消化科病情特点相结合,写出消化科病情的基本特点。

结语:

精准医学这一技术不是新词,但其发展还处在萌芽时期,精准医学开始走进医学企业、患者和决策者的视线,已显现出对医学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身处精细化医学下,临床消化内科治疗的见习教师们不能再因循守旧,而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将精准消化病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最新进展渗透到课堂之中,以提升见习教学能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与教学。

参考文献:

[1]张筱娴,陈小燕,黄晓淳,等.消化内镜见习的必要性及教学法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9):4.

[2]王东旭,林艳,张营,等.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消化内科临床见习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0):3.

[3]刘亚男,周媛媛.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及施行意义研究[J].饮食保健,2018,005(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