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生命体征和预后的改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2

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生命体征和预后的改善评价

王越

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14

【摘要】目的:针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探究循证护理的应用对体征指标和预后的改善评价。方法:采用于双色球法将统共入组的100例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收取年限:2020/04~2022/04)均分为50例/组,比对分析常规护理(对照组)、循证护理(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并发症及满意度等多项测验值。结果:表1数据显示观察组FPG、2hPG及HbAlc等指标水平均较低(P<0.05);表2、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针对同比重症脑卒中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

【关键词】循证护理;糖尿病重症脑卒中;生命体征;血糖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类疾病,脑卒中致病因为脑血管堵塞或破裂导致的,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彼此发生作用,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患者出现肺感染、压疮等多种并发症,增加了治疗难度。糖尿病重症脑卒中疾病复杂,对临床护理的要求相对更高[1]。循证护理是一种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形成的新型护理模式,其是以可信的、有价值的研究结果为依据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改善预后的目的[2]。本研究特对我院2020年04月至2022年04月期间内接收的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予以抽取,终定100例实施护理干预,详细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20年04月至2022年04月作为分析对象入院时间,在此期间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进行抽取,100例为最终确定有效样本总数。依据双色球法予以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50例,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均处于55岁之上,75岁以下,均龄为(65.33±2.58)岁。观察组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抽取年龄介于56~75岁范围内,均龄为(65.41±2.52)岁。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展开对比,各项结果差异均较小,可比(P>0.05)。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检查确诊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②患知情同意,个人资料完整;③首次脑卒中发作。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者;②病史不清晰或中途退出;③合并精神疾病;④入院后因病情严重死亡或转院者。

1.3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一般包括体征监测、血糖检测、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循证护理,具体如示:①组建循证小组:由1位主管护师、2名护师和3名护士组成,组员对疾病症状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压疮、血糖控制等循证问题。②循证支持:组员围绕循证问题查找文献,依据临床经验制定护理方案,并将护理干预的措施具体化,着重掌握压疮预防、血糖控制的知识和要点。③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参加专项业务知识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常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护理相关知识,待成绩达标后方可上岗操作,不定期进行技能抽查。④并发症护理:肺部感染预防: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出现咳嗽、血氧指标下降则评估气道状况,及时排痰,定期进行雾化,保持气道湿润,防止痰痂形成;泌尿系感染预防:针对导尿管留置患者需密切关注尿液颜色、气味及尿量,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定期更滑尿引流袋,防止尿液逆流感染,使用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混合液对膀胱进行冲洗;压疮预防:对患者皮肤状况进行评估,排除压疮高危因素,防止皮肤长期受压迫,翻身不便者可使用气垫床;更换床褥,保持衣物整洁干爽。

1.4观察指标

1.4.1 血糖指标

主要监测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指标数值。

1.4.2 并发症

随访统计两组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压疮及泌尿系感染等。

1.5统计学分析

文中1.4涉及指标评测数据均借助SPSS22.0整理录入,计量数据以()形式表达,t检验处理数据并获取统计值,计数资料以(%)形式表述,χ2检验处理数据并获取统计值,判断标准:P值<0.05,则认为有影响。

2结果

2.1血糖水平比对

护理前两组血糖指标数值与对照组向比对,差异不大,统计值P>0.05;护理后观察组FPG、2hPG及HbAlc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处于低位,且差异显著,统计值P<0.05(表1)。

表1 血糖水平比对(x±s)

组名

n

FPG(mmol/L)

2 hPG(mmol/L)

HbAlc(%)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50

8.25±1.47

6.82±1.24

12.36±1.67

8.75±1.46

8.15±1.33

5.11±0.62

观察组

50

8.32±1.51

5.64±1.12

12.28±2.74

7.22±1.25

8.21±1.37

4.48±0.57

t


0.235

4.994

0.176

5.629

0.222

5.289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并发症相较

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较无实质性差异,统计值P<0.05(表2)。

表2 并发症相较[n(%)]

组名

n

肺部感染

动脉粥样硬化

压疮

视网膜病变

泌尿系感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50

3(6.00)

2(4.00)

3(6.00)

1(2.00)

1(2.00)

10(20.00)

观察组

50

1(2.00)

1(2.00)

1(2.00)

0(0.00)

0(0.00)

3(6.00)

χ2


4.332

P

P=0.037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慢性基础性疾病,后期会引起多种疾病,血糖代谢过程发生异常会导致脂代谢异常,从而促进动脉硬化,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疾病脑卒中的重要引发因素即为糖尿病,长期高葡萄糖毒性会影响神经功能,而且还会导致压疮、感染等多种并发症,预后较差[3]。常规护理多是围绕疾病治疗而开展,目的是提高治疗方法的可行性,但没有重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目前循证护理已逐渐渗透至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中,干预效果显著。循证护理改变了护士以往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护理习惯和行为,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的改善措施,有效避免了护理的盲目性。护士在做决策时将高价值的临床研究证据应用于护理实践中,找出最完善的护理行为,促进护士在实践中不断提升个人技能,提高工作效率[4,5]。本研究中观察组血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居低位(P<0.05),表明循证护理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血糖指标,降低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干预可作为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的优选方案,可有效调控血糖浓度,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丽,丁立荣.以循证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14):1577-1580.

[2]李志锋,胡斐斐.探讨采用循证护理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8):12-13+19.

[3]侯珍珍.循证模式干预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20,16(04):97.

[4]陈静, 隋方. 循证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糖尿病天地,2020,17(8):6.

[5]刘富娟,邓晓蓉.延伸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自护行为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03):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