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质量改善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3
/ 3

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质量改善的影响探究

李玲莉

洪湖市中医医院 急诊科 湖北洪湖 4332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分析研究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资料,将其中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遵医行为、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经过对比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在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和文书环节中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良好率(95%)优于对照组(57.5%),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60.00%),数据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急诊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医患纠纷情况,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减少医患纠纷情况的发生,可在各大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诊内科;质量改善

医院急诊内科是抢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科室,也是最容易发生护理纠纷的部门,大多数急诊科患者发病原因多样、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难度也会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病人和家属都会产生强烈的恐惧感和焦躁感,以至于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很容易情绪化。如果这时医院的护理人员未能妥善处理急诊患者的救治和护理问题,很容易影响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从而引发各种纠纷事故[1]。同时,患者的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进而损害医院的口碑。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促使患者在治疗中能有一个良好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急诊科室中护士的护理工作极为重要,强化急诊科室的护理工作对减少医院护理纠纷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以80例患者为例,探讨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质量改善的影响,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分析研究在这期间入院就诊患者的基本资料,将其中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0.83±9.17)岁;病程0.6~4.3年,平均(2.41±1.67)年;平均体质量指数(25.19±2.51)kg/m2。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19~57岁,平均年龄(39.97±10.33)岁;病程0.5~4.4年,平均(2.45±1.95)年;平均体质量指数(24.33±1.97)kg/m2。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需要住院治疗患者与家属均自愿签署过知情同意书③患者年龄≥18岁患者神志清晰,可进行正确的自我表达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或传染性疾病患者;②强烈排斥医院护理工作者;③有心、肝、肾功能不全者;④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参加该试验的任何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第一时间接诊并救治急症患者;(2)尽最大可能使患者生命脱离危险;(3)为患者提供舒适、洁净的住院环境;(4)定期检测和记录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5)按医嘱给药,发生意外状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优质护理小组,组内成员由接诊人员、主治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各个科室的负责人组成;(2)护理小组需要定期开会,护士长在会议上为每个人分配好任务,并划定责任范围,护理成员不仅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负责患者的身体状况,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组内分工合作工作;(3)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一些基本的医疗卫生常识,让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和治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并在患者提出疑问时给予及时的回答;(4)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主动和患者交流,以便于更深入地了解患者基本病情,发现其不良情绪隐患并及时对症处理。(5)定期对护理小组成员们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汇总,根据护理成果评分或让患者自行打分,得到反馈信息后,护士长组织全体护理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分析,及时调整和完善原本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遵医行为;记录医护人员在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和文书环节中的护患纠纷,对比护理纠纷发生情况;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其中主要包括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分结果越低,则表示患者心理状态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 20.0,计量资料以(±s)形式记录,使用t检验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记录,使用χ2检验对比, P<0.05时表示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经过护理,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细信息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s,n(%)]

组别

例数(n)

住院时间(天)

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

40

15.31±10.27

3(7.50)

对照组

40

27.48±12.63

14(35.00)

t

-

4.728

-

χ2

-

-

9.038

P

0.000

0.003

2.2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对比

经过护理,研究组在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和文书环节中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细信息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对比  [n(%)]

组别

例数(n)

接诊环节(%)

就诊环节(%)

救治环节(%)

文书环节(%)

研究组

40

1(2.50)

1(2.50)

1(2.50)

0(0.00)

对照组

40

8(20.00)

7(17.5)

6(15.00)

4(10.00)

χ2

-

6.135

5.000

3.914

4.211

P

-

0.013

0.025

0.048

0.040

2.3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

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良好率(95%)优于对照组(57.5%),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细信息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对比  [n(%)]

组别

例数(n)

遵医行为良好(%)

遵医行为较差(%)

研究组

40

38(95.00)

2(5.00)

对照组

40

23(57.50)

17(42.5)

χ2

-

15.531

P

-

0.000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0.00%(36/40),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60.00%(24/40),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细信息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n(%)]

组别

例数(n)

十分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40

22(55.00)

14(35.00)

4(10.00)

36(90.00)

对照组

40

14(35.00)

10(25.00)

16(40.00)

24(60.00)

χ2

-

-

-

-

9.600

P

-

-

-

-

0.002

2.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详细信息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s,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0

55.76±3.51

40.42±1.34^

55.34±3.69

40.63±1.81^

对照组

40

56.08±3.47

47.58±1.77^

55.38±3.52

46.73±1.59^

t

-

0.410

20.398

0.050

16.014

P

-

0.683

0.000

0.961

0.000

注:相比干预前,^P<0.05。

3 讨论

作为医院最重要的科室之一,急诊内科所收治的患者较多,且大多数患者起病急、病情复杂多样。在疾病的影响下,很多患者及其家属都会或多或少的存在有紧张、焦虑情绪和心理压力,这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病情恢复,还容易造成护患纠纷情况的发生[2]。急诊护士在抢救和护理中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各种各样的矛盾纠纷。这就需要医院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护理工作,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更优质的护理方案,以便于改善传统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在优质护理措施计划中,它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由接诊人员、主治医生、护理人员以及各个科室的负责人组成一个优质护理小组[3],并在接诊、救治和护理的过程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患者病情做出及时的诊断,以便于进行及时的救治工作和优质全面的护理工作[4];护理人员按照规范的标准和步骤实行,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的救治能力和服务水平;优质的护理措施还能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5]。在这项研究中,本文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方式,经过对比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35%),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在接诊环节、就诊环节、救治环节和文书环节中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遵医行为良好率(95%)优于对照组(57.5%)(P<0.05);研究组的护理总满意度(90.00%)高于对照组(60.00%)(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评分和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优质护理目标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进而改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减少因护理不周而引发的护患纠纷事件概率。优质护理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不良影响,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改善。这种护理方法是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并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以达到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躁情绪,避免产生较大情绪波动的目的

[6],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才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针对常规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和人性化的不足,本研究旨在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并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优质护理模式的根本思想[7]。在这种模式下,各项护理工作都是围绕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展开的。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多方面护理需求,为病人提供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最大限度降低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在急诊患者的日常护理中,优质护理措施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紧张心理状况,患者对疾病了解的越多越能促进遵医率的提升。在对本次研究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时,从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多个方面出发,结合了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多方面的护理干预,从而为患者的尽快康复提供了身心等多方面的切实保障,以至于能更好地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另外,在优质护理模式下,医院还十分注重护理小组的质量控制。通过定期的观察、总结、以及患者的反馈情况,了解优质护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缺陷,并做出相应的整改,从而使护理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患者的身体恢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对急诊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医患纠纷情况,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遵医行为,有效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而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极大程度上减少医患纠纷发生情况出现。通过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在提高急诊患者施救效率的同时,还能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心理上的舒适感,使其在与疾病的抗争中变得更加积极,可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谢云梅,颜影影. 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的应用[J]. 中国医药科学,2021,11(4):139-141,150.

[2]杨屹珺,景峰,傅晓菁,等. 清单式管理在减少急诊危重患者空肠营养堵管中的应用[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1,2(1):26-31.

[3]胡慧丽. 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8):201-202.

[4]章青. 优质护理对于降低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影响观察[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6):143.

[5]张瑞珠,李少群. 急诊内科优质护理在重症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4):171-172.

[6]黄彬娜. 优质护理在急诊内科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2):161-162.

[7]张岩. 优质护理目标措施对急诊内科护理纠纷的重要影响[J]. 医药界,2020(4):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