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助产专业产教融合路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2
/ 2

双创背景下高职助产专业产教融合路径实践与探索

郑昌婧,柴颖,李娜,孙珂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探讨双创背景下高职助产专业产教融合模式培养人才的应用效果,为培养适应现代母婴保健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性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唐山职业技术学院 2019级三年制助产专业专科学生为对照组(35名),2020级三年制助产专业专科学生为观察组(40名),观察组采用产教融合双创模式培养,对照组以传统模式培养,并比较2 组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成绩、创新能力、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岗位胜任力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教融合双创模式教学成效显著,有助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助产专业人才。

关键词:双创,高职助产,产教融合,实践,探索

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开放,对助产士的需求日益增加,助产专业人才已成为紧缺型专科技能型人才之一[1]。高职助产专业旨在培养身心健康,能适应岗位需求的,具有高素质的,过硬技术的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热潮席卷各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也成了各大院校探讨研究的热点。而作为医学类高职院校,在“新医改”形式下,如何响应国家“双创”号召,对医学生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显得愈加重要。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对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在唐山妇幼保健院实习的2019级、2020级助产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均为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学生均在第一、第二学年在学校护理系学习,所学课程及教学内容一致。在第三学年到医院进行为期11个月的临床实习进行分组,2020级助产专业学生40人为观察组,2019级助产专业学生35人为对照组。两组学生均为女性,在生源、年龄、学生素质、课程设置、基础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与唐山市妇幼医院共同建立与专业课程相关的临床实训,将护理系的相关教师派遣到该院进行临床实践,与医院工作人员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参与完善医院关于助产专业学生实习培养方案的修订,共同搭建以助产岗位为导向的实践平台,促进助产专业与产科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时,将学校的助产专业学生的实训项目与临床助产科的实际项目相匹对接,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3.评价方法: 通过对学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的客观评价,结合问卷调查学生对实习的主观评价来检验教改实施的效果。实习结束后的近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实习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

4.统计分析: 运用SPSS 24.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运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已经收集完整的资料进行整理,排除不符合逻辑、缺项的问卷,使用Epidata 3.1录入问卷得数据。

二、结果:

1.客观评价结果:学生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的客观评价来检验教改实施的效果。观察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理论考试、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比较()分

组别

人数

理论考试成绩

实操考试成绩

观察组

40

90.38±4.94

88.28±5.23

对照组

35

85.31±6.26

81.74±9.83

T值

3.849

3.519

P值

0.000

0.001

2.主观评价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实习模式的效果主观评价。对两个年级学生共发放75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收回75份,有效回收率100%。相比于对照组学生,观察组学生认为双创模式下产教结合实习模式更利于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对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高,对培养创新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岗位的胜任能力,这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学生对实习培养模式的评价n(%)

组别

观察组

对照组

x2

P值

(n=40)

(n=35)

实习效果满意

37(92.5%)

25(71.4%)

5.784

0.016

有利于理论知识掌握与巩固

38(95.0%)

26(74.3%)

6.400

0.011

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37(92.5%)

25(71.4%)

5.784

0.016

有利于提高职业责任感

37(92.5%)

30(85.7%)

0.330

0.565

有助于培养创新能力

39(97.5%)

25(71.4%)

10.138

0.001

有助于提高沟通能力

35(87.5%)

26(74.3%)

2.147

0.143

有助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39(97.5%)

28(80.0%)

4.303

0.038

有助于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38(95.0%)

26(74.3%)

6.400

0.011

三、讨论

1.高职院校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及调查研究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助产专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多数职业院校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相结合,使得学生缺乏助产的岗位经验。其二,由于我国国内的助产专业整体发展较为缓慢,没有关于提高岗位技能、设计培养目标、分层培养人才及科学设置课程等方面的具有指导性的标准体系。其三,教师临床经验不足。目前,多数教师在大学毕业之后直接从事助产方面的教学,缺少岗位实际工作经验,对助产专业的发展了解不足,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求。另外,助产方面的专家大多都是全职工作,很难走进学校教授学生临床知识。其四:实习过程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目前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创新性思维得到有效训练,创新开拓意识淡薄。

2.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双创背景下进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措施。其一,加强院校合作,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学校与医院之间的合作。对市场进行调研,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从事助产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及与助产岗位向适应的专业素质要求。其二,完善培养方案,加强双创支持体系建设,根据前期研究助产行业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并对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实现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与开放性;加强专业教育与临床工作的联系,实现教学任务与岗位任务的对接。其三。优化课程体系,对助产专业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师可将助产专业教学与助产资格证书的岗位要求相融合,实现课程的精简,从而有效延长学生的助产技能训练时间。其四,对师资队伍加强建设,教师的创新创业水平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息息相关,对于专业课教师,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教研教改,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校企共建研发创新创业校本教材,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水平[2]

3.研究效果评价

本研究显示,高职助产专业教学改革后2020级成绩总体上优于2019级传统教学法的成绩。在表1理论考试成绩、操作技能考试成绩,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新的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强化记忆、深化内涵甚至活化运用,为其实习今后毕业乃至走上工作岗位进行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利保证[3]。目前医院急需的是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和较强职业能力,能够胜任临床一线助产岗位工作的高技能型助产专业创新性人才,学生在真实的临床环境和病历中见识、理解护患沟通、护生与护士的沟通、医护沟通、护生与患者的沟通及与其他医护合作者的沟通,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技巧,这其中有一个知识吸收、消化的过程[4]。在表2,更利于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巩固,培养创新能力,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能有助于提高岗位胜任力,增加就业的信心,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改革,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沟通能力也均有利于提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本研究探讨出双创背景下高职助产专业产教融合的教育新途径,通过加强院校合作[5],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进,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并且在我校助产专业进行教学实践,改革效果显著,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培养了一批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创造性双创助产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祝青. CBE理论在高职助产专业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19):29-30+37.

[2]邓雪冰,陶晓群,洪俐,唐骏,尹艳华. 双创视野下中医药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6-7.

[3]许红,方海琴,廖文梅. 分段式见习模式在高职助产专业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21,9(25):2259-2260.

[4]赵风霞,李美珍,常金兰,梅一宁,王艳. 岗位能力驱动的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21,29(14):9-10.

[5]陈绍传,王鑫,孙蓉,廖书娟,高熙,白丽君. 院校结合模式在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J]. 护理学报,2020,27(0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