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3

课程思政背景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黎爽

安徽省第一轻工业学校

摘要:本文以课程思政为视角,重构会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模式思路,从"一融四驱"的角度探讨了课程思政建设方法路径,"一融"即在会计教学中,课程思政要找准模块结合点、落细内容融入点和抓实环节融进点。"四驱"即"以思融课",驱动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以岗定课",驱动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以赛择课",驱动课程目标对接技赛标准;"以证选课",驱动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思政上要发挥专业的道德基因,不要改变专业课程原有的特点,结合岗课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教学理念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探索,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全面创新。

关键词:课程思政;岗课赛证;教学模式

当前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了国家一项非常重要的人才培养战略。近年来,职业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动会计专业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过程中,实施"一融四驱"构建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一融”即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按照会计专业“上对纲”教学理念,找准课程含有思政元素的知识点和能力点;挖掘出课程内容所蕴含的育人思政元素,寻找与知识点相对应的契合点、融入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上把思政目标融进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发挥课程三维育人功能。按照“下对岗”人才培养理念,把握课程内容含有的对应职业岗位思政元素;按照双向互联关注社会焦点、行业热点问题,从课程内容解析出社会焦点、行业热点相关联的思政育人元素;跟进关注社会焦点、行业热点问题,联系课程内容透视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四驱”即按照“以课优课”“以岗定课”“以赛择课”“以证选课”四轮驱动的理念驱动优化课程思政,驱动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驱动课程目标对接技赛标准,驱动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一、"课程思政"融入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思路

(一)理念引导。秉承"立德树人"育人理念,按照"上对纲"总体要求,以会计专业教学为载体,完成"三全育人"的基本各项任务。运用"教学思政"的思维方式,全面发掘并蕴涵于专业德育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形成把准课程知识点,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助力学生政治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路径探讨

1.找准模块结合点。以《基础会计》为例,《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基于该课程的重要性,本课程遵循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会计基本理论、复式记账的理论与应用、现代会计岗位工作三大模块,实施"理论+实训"双向驱动教学。其中模块一会计基本理论通过案例讨论互动、思维导图教学结合文化自信教育,模块二复式记账的理论与应用通过任务驱动教学结合职业素养教育,模块三以学生分组形式,借助基础会计实训平台模拟创办、经营"企业",情景模拟教学,结合工作态度教育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养成务实工作态度、爱岗敬业、诚信待人。

2.落细内容融入点。根据国家会计专业教师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学校遵循国家会计专业的"上对纲"课程思想,努力找准课程中具有思政技能特色的知识点与技能重点;挖掘出课程内容中包含的教育课程思政内容,找到与教育知识点相对应的契合点、融入点;在课堂教学内容设置上将思政教育功能融入知识目标、技能任务,实现价值培育、技能灌输、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实现学科三维教育效果。按照双向互联关注社会焦点、行业热点问题,从课程内容解析出社会焦点、行业热点相关联的思政育人元素;跟进关注社会焦点、行业热点问题,联系课程内容透视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本项目课程的开展中,以"人生价值培养+知识学习+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实务,熟悉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流程,培养学生具备会计基本账务处理能力和解决财务领域发展的新问题,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秉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养成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职业素养。例如从"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收入-费用"中挖掘出辨证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相宜的哲学思想。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挖掘出讲诚信、守规则、敢于质疑的思政元素。

3.抓实环节融进点。按照"下对岗"人才培养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出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精准把握课程内容含有的对应职业岗位思政元素,强化岗位责任意识、内化职业道德规范、提升职业核心素养;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进行岗位认知,参与辅助企业会计工作,顶岗实习体验真实岗位任务,培养会计核算职业能力。在课程考核中布置小组活动,在"教"、"学"、"做"中挖掘思政元素,围绕职业道德和素养,拍摄课程思政微视频,形成合辑,将课程思政内容自然而然的融入进去。

4.找准案例切入点。例如在讲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这一节内容时,由康美药业事件展开,以真实的工作为背景,深入讲解,细致示范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的全过程。塑造了学生诚实守法的职业道德素质、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并通过对证监会的处罚,使其知道违法必究,且务必要如实诚信的反映行为,学生才体会到诚实守法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了价值培养和知识传授、能力塑造的统一,也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塑造和价值培养于一身的教育宗旨。

5.打造魅力课堂。老师是先进思想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主要传播者,是学校开展教学思政教育活动的主力军,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悟深悟透教书育人的理念,树立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努力提高以育人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能力,以崇高品德和仁爱之心浇灌学生心田,以坚定信念和扎实学识引领学生成才。课程思政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合的重点是师资,因为只有当会计学科的师资都具备了进行教学思政教育方面的技能,二者才可以进行真正的结合。首先,一定要增强中等专业的会计老师对课程思政教育的理解,并积极地从专业课程当中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从会计学科个的专业课程当中找到课程的思政教学要素,并积极发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其次,必须培养课程思政教学的技能。虽然会计学科老师专业层次都很高,学科背景比较丰富,但极少有会计学科课老师进行过专业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因此课程思政教学的技能比较欠缺。所以,教师必须培养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技能,真正推进课程思政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结合。教师们不但应重视知识的积淀与专业技能的提高,更要对马克思主义哲理、我国特点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史,尤其是经济发展史等知识,以提高其提炼分析会计思政元素的敏感力。教师也要及时把握分析经济前沿动态和经管专业对会计的新要求,充分认识会计对经济发展的重大价值。

当下,在新学科的思政背景下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育则必须发挥课堂的德育功效,通过提炼在审计专业教育中所蕴涵的中国传统人文元素与"三观"人生价值取向,将其升华为系统化而生动活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有效教学平台,在"润物细无声无形"的专业知识教学中,加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引领。

二、"岗课赛证"四轮驱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在新课程思政的引导下,以"岗课赛证"为四轮驱动的教育理念驱动在会计课程设计改革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岗位流程引导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它将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与培养方式的全面创新,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能力。在这个概念中,岗,指的是课程学习的一些基本标准和要求,学校在设置相关的学习课程时,必须要了解到社会对于该岗位的实际需要情况,对接职业标准和具体的工作要求。而对于课来说,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部分,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不断深化课程改革,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能够符合整体的发展需要,不断推动当前教学发展的深入。赛,即是要求校方、老师和学校作好参赛的准备,校方必须完善好赛事发展的激励机制,协助学校更好的完成参赛任务,老师则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准,提高比赛指导的能力。证,则是对课程学习一些基本内容的探究,尤其是需要学生获得一些行业认可度比较高的证书,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就业。通过这四个不同的措施,能够有效的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教学发展的深入。此外,本课程将职业岗位要求、初级会计师考证、中职财会技能大赛、"1+X证书"与课程教学、实践锻炼相融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有效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

(一)"以思融课",驱动思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注重会计知识的学习和会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时常忽视德育或育人,思政内容的融入。会计工作岗位是一个与金钱打交道的岗位,在工作过程中更需要业务人员遵纪守法、严谨认真,具备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但这显然无法通过一二节的思政教育课传达给所有学习者,所以,要求我们的会计本科课程教师必须在课程基础上将所有课程思政要素都整合到我们的专业课程中,并进行对课程思政的创新,以改变过去的"思政课程"为"课程思政",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标。

(二)"以岗定课",驱动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会计专业岗位要求从业人员认真、严谨、细致,具备基本的财经法规知识,具备诚信意识和基本的会计职业操守。会计实务教学中以胜任岗位所需要知识、技能为核心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做到"上对纲、下对岗",实现以课程教学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效对接企业工作岗位,以当前企业实际的岗位需求定课,企业需要学生掌握哪方面的技能,我们就开设相应的课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典型会计实务教学案例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本位,以企业置业需求为主导,着重提高学生的会计实操能力,构建"教中学,学中练"的教学练教学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上对纲,下对岗,中间实施在课堂",营造出"师傅带着学生干、技能对准岗位练"的学徒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赛择课",驱动课程目标对接技赛标准。

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我们给学生在相应课程上进行加学分奖励。同时,这些竞赛对照中职会计学生的就业岗位制定,对学生各方面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我们教师针对本校学生学情,将省市级技能大赛分解为多项校级技能大赛,在日常教学中将技能大赛比赛内容融入课堂,在校赛中获奖的同学同样可以得到加学分奖励。这种融通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形成一股相互学习、相互比拼的态势,再通过校赛选拔出优秀选手参加市赛,让学生在学习和比赛的同时增强了专业技能,这恰好是对会计专业学生课堂知识的有效补充。通过不断举办会计专业知识竞赛,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达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用""以赛改进"的目标,改革传统评价机制,探索与创新评价方法,融入操作技能评价。职业教育通过专业技能竞赛,养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风气,从而达到以"求职为引导,能力为本位,服务质量为主旨"的职业教育总体目标。目前我校参加的会计类技能大赛主要有会计电算化和沙盘模拟企业经营两项,在市级竞赛中连续多年取得奖项。

(四)"以证选课",驱动课程标准对接行业标准。

针对学校中的会计学科培养规划和课程标准,以及对学员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通过对学员的知识起点行为、掌握知识能力等研究,以及通过专题研究设计衔接行业要求的"以证选课"实施以岗位职业技能为导向的"1+X"教学证书体系,以促进从理论知识教育向能力学习的过渡,同时按照学科设计衔接行业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整合行业、企业培训的证书制度,以确保学员在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书的同时拿到相关的技能合格证书。会计专业为我校1+X认证制度试点专业,在学校中全面开展了会计学学科课证合一课程教学改革,"1+X业财合一会计信息化运用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认证考级工作,按照"专业互评、教师共建、成绩相互认证、学籍互转"的原则,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实施,在教学计划中添加1+X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的课程,融入行业认证技能模块与企业岗位需求精准对接。将培训融入日常教学中,新的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实现专业课程与企业认证一体化重构。

通过以上四轮驱动,我们从人才培养方案到课程标准的制定,优化课程体系都做了创新,从而加大了课程评价力度,完善了课程体系及课程建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会计专业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意义重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专业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有力地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职业教育从培养合格劳动者向培养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转变发展必然的趋势。在会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中,不能生搬硬套、外植课程思政元素;而是要深挖会计专业课程蕴含的内生于课程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找到切实的思政元素融入点,以“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深化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创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所以在会计专业课进行课程思政时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基因,不能改变专业课程原本的属性,结合岗课对接、课证融合、课赛融通教学理念价值取向及其实践探索,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深刻变革与教学方式的全面创新。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2]陆同,刘厚泽.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教育实践,2021(6):81-82.

[3]程显杰.国家开放大学会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探析[J].管理科学,2021(13):16.

[4]吕英,陈继林,张珮玮,孙永辉.基于思政视角的“基础会计”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21(28):1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