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1
/ 2

数字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

王雪鑫,张怡梦

郑州财经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摘要数字技术的出现给予了传统金融转型契机,数字金融的不断发展毫无疑问增强了金融服务的覆盖深度与广度,使金融服务尽可能地惠及更多群体,中小企业便是主要的受益者。文章基于数字金融模式,对小微企业融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总结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为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字金融;小微企业;融资风险

1


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高度互补、互相合作、互相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和创造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但是,中小企业历来深受融资约束困扰,往往在起步或成长阶段便受重挫,不利于长期发展。2009年至今我国中小企业呈现景气度下降趋势,这体现出中小企业严峻的经营环境尚未迎来质变,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中小企业层出不穷,但由于抗风险能力弱,始终较难维持可持续发展。央行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贷款融资需求一直高居榜首,其中小型企业尤甚,这体现过去金融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满足其资金需求。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万亿美元级别的资金缺口。因此,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刻不容缓。

一、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首先,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市场预期不稳定和金融风险偏好下降、融资渠道收窄,部分民营企业陷入债务违约-信贷融资难度加大的负向循环,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与融资环境变化相互强化。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痛点是风险不可控、运营成本高和难以规模化。传统模式下,小微业务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低产出的特点。为了几十万的授信,银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贷后的风险很高,投入产出比很高,因此并不愿意为小微企业授信。而金融科技和大数据手段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为银行提供了更多的风险抓手。

其次,部分民企治理机制不健全,财务制度不规范,过度融资投资、过度多元化,也导致企业财务杠杆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金融机构过度依赖抵押担保、激励考核机制不完善、尽职免责落实不到位等体制因素也加剧了民企融资难问题。每年有大量小微企业产生,同时有大量小微企业死亡。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含个体工商户)2015年、2017年、2019年分别为6700万、7320万和9100万,快速增长的同时死亡率居高不下,年死亡率从2015年的17.4%上行至2017年的20.3%、2019年的21.5%。银行体系向小微企业投放信贷的过程天然伴随不良资产的形成,这是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难点之二。

综上所述,在国内外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一些民营企业出现了违约事件,金融市场和部分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风险的偏好有所下降,而且这种风险偏好的下降,在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定的“ 羊群效应”,一些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遇到了融资困难。这样的一种情况单纯依靠市场力量进行自我校正,短期内可能很难产生效果,所以有必要对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预期和行为进行引导。

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主要有两类融资渠道。第一是直接融资,其中股票上市融资广为人知,自2004年推出中小板后,十余年内创业板、新三板、科创板以及2021年新推出的北交所接连应运而生。但上市门槛和融资费用较高,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难以达到要求或承担不起,因此较难达成,至今发行数量较少。

第二是间接融资,鉴于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树立起很高的进入壁垒,故银行放贷的间接融资长期被视作主流途径。但实际情况是,中小型企业很难获得信用贷款。原因如下,首先就是即使银行很愿意给中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但是这类客户数量庞大,分布分散。尤其是小微企业,银行想要主动去联系他们,难度很大,成本很高。即使是目前全球市值第一的在全国有很多网点、无数员工的中国工商银行也很难逐个充分触达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再加上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实力弱,缺乏抵押资产,其中很多企业的信用数据记录也不完善,这就让银行很难对他们进行信用风险评估,也就是没法估量贷出去的钱,对方是否有能力按时偿还,会不会变成呆账赖账,那么也就没法提供融资服务。所以像工商银行这类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并没有优势。我们平时也能观察到,这些银行更擅长的是为大企业服务,很多单笔贷款就高达5亿元10亿元。如果让这些银行的信贷员去做单笔5000元或5万元的业务,既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从成本上也不划算。原因就是获得客户难和风险管控难这两方面问题。

那么既然传统金融部门没有办法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还有没有别的渠道呢?这就要说到2014年之后,我们国家的金融土壤里长出的一个新的物种--互联网银行。这些互联网银行没有实体的营业部都是在线上开展业务。2014年,银监会公布了我国首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里面一共有五家银行,其中有两家就是互联网银行,分别是背靠腾讯的微众银行,还有背靠阿里的网商银行。

那么互联网银行在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方面有优势吗?笔者认为是有的,主要就在于互联网银行在获客难和风控难问题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首先关于获客难的问题,我们刚才提到了这些互联网银行的大股东里面,一般都有知名的互联网巨头,比如腾讯、阿里、百度等等,这些互联网巨头在自己搭建的平台上面已经积攒了大量的用户。而这些用户里面有很多其实就是那些通过传统金融渠道难以获得融资的群体,比如中低净值人群或者小微企业。所以获客对于互联网银行来说就不再是一个难题了。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互联网巨头本身就掌握了大量的用户数据,他们可以对借款用户的社交支付、浏览等行为大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评估出用户的信用风险。还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对于用户的信用情况进行动态追踪,在情况发生不利变化的时候提前预警,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风控难的问题。

三、结语

总体来看,数字金融的发展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一个最大的改变就是促进了金融的普惠性。比如许多中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银行提供的贷款获得了持续经营的能力。从个人的层面来看,不管是衣食住行、水电通信还是投资理财,我们都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在手机上操作支付。近几年还有研究发现,移动支付还会大大增加农民们成为个体经营者的可能性,帮他们实现自产自销,增加收入。从宏观视角来看,以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布局是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城市多、农村少。原来在一些金融欠发达地区,大家要存款汇款、办理借贷,进行个人投资都不太方便。但现在不管你处在什么地方,只要有移动互联网,有智能手机,手机上安几个特定的App就可以享受跟其他地区差不多的金融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研究发现,越是原先金融欠发达的地区,从数字金融中得到的收益越大。

参考文献

[1]王虎. 数字金融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成因及防控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22.DOI:10.27732/d.cnki.gnzsx.2022.000509.

[2]钱雨欣.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D].浙江大学,2022.DOI:10.27461/d.cnki.gzjdx.2022.000330.

作者介绍:王雪鑫 1996-2 女 河南省焦作市 汉族 研究方向:企业价值评估 助教 研究生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