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CT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韩松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探究CT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肝癌高危人群中的应用和诊断价值,为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监测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相关性分析显示较大病灶组两种测量方法的相关性更高,联合检查的假包膜显示情况优于单用CT检查。CT联合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高危人群中的筛查和监测,相对单一检查或直接进行CT增强检查而言,更具优势合理且满足辅助临床诊断需求,值得推广。

关键词:CT超声原发性肝癌;假包膜;病灶大小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以肝细胞癌(HCC)最为多见,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1]数据显示在大多数高危肝细胞癌地区(中国、韩国和撒哈拉以南非洲)肝癌的主要决定因素是由HBV感染引起的[1]针对携带HBV的高危人群,早期的筛查和检测肝炎的病情进展,了解是否存在肝硬化、肿瘤等敏感的检查出肝内占位性病变,鉴别其是囊性或实质性,初步判断良恶性,后续制定诊疗计划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在面对较大肿瘤检出时,有着较高价值,但由于图像分辨率低,导致小病灶难以清晰显示,存在局限性[2-3]。对于常规超声检查发现肝脏可疑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可进一步行超声造影或动态增强CT检查,以确定肝癌的诊断目前,通过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超声造影用于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4]而增强CT对于小病灶的检测效果往往优于常规超声检查[5]由于超声造影在国内的开展情况相对CT而言并不高,所以本文主要讨论常规多普勒超声检查与CT检查间的应用。

一、超声筛查和监测肝癌的意义

HBV感染、 HCV感染、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我国HCC的高发群体以及其它因素导致的肝硬化和HCC的家庭成员,尤其是40多岁的男。在亚洲(日本除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肝癌的主要发病因素,面对肝癌的高危人群,筛查和监测便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保证肝癌疗效的重要条件。在早期的肝癌患者身上,其症状和体征均不明显,却发展迅速,往往确诊时患者病灶已经很大或已全身转移,合并症也比较多,失去了良好治疗时机,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对于高危人群而言,筛查和监测的首选方法便尤为重要。超声作为一种简单方便、安全无创伤、无放射辐射、实时便宜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对患者病情情况的长期监测,从经济,辐射病情发展和观察方面等考虑,超声都非常的适合[2]。常规超声显像能灵地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对其囊状或实质进行区分,对病灶大小、部位、晕征包膜等进行详细的检查。对肝内或腹腔内其它器官有无转移灶、肝内血管、胆管等进行综合筛查。同时,利用多普勒血流图还可观察病变的血液供应情况,帮助诊断病变是否为良性病变,明确病变与肝脏主要血管间的毗邻关系情况,是否存在肝内的血管侵犯等,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其中病灶的大小是超声筛查监测时最常用的评价指标。

二、动态增强CT筛查异常者的意义

CT强化作为超声筛查后为明确诊断进一步检查的方法。动态增强CT、超声造影、多参数 MRI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 Gd-EOB-DTPA 增强MRI,四个选项之一,很好的为在超声检查中发现异常病灶的患者进行下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其高分辨率和强化后形成的密度差,可以更好的使病变显影清楚,发现一些微小的病灶等[3]。可作为筛查异常者明确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应用于肝癌分期和临床诊断。

三、CT和超声显示HCC假包膜/晕征的意义

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显示假包膜/晕征对于病变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肝腺瘤之外,众多容易与PHC相混淆的病变,如肝血管瘤、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肝脓肿、局部脂肪堆积和肝转移瘤均无假包膜/晕征现象。若发现病灶有假包膜/晕征情况,对于诊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错的判断依据。由于其主要是纤维组织构成,没有上皮组织,所以称假包膜。

假包膜在CT上根据病变部位与肝组织的不同密度来判断肿瘤的界限而显示,如果CT增强显示动脉期的肿瘤边缘强化得最为明显,那么判定为肝细胞癌的病理分化程度越低。这是因为肿瘤边缘在此时显像最分明,暗示新生微细血管的出现,可在其周边形成一个假包膜;由于新生的管壁较差,且不完全,因此,肿瘤细胞很可能会穿透管壁,向血流中渗透,导致远端的转移,使肝细胞癌组织的分化降低。当提示假包膜在门脉期、延迟期强化明显,可认为肝癌分化程度高,这是因为此时的假包膜主要是由门静脉及其分支和纤维组织构成,当肿瘤通过扩张而压迫周边血管和纤维组织,出现门脉期和平衡期的纤维沉积强化显现,所以判断这时的肿瘤生长较慢具有更高的分化。这体现了在CT上出现假包膜的临床意义。

四、CT联合超声显示HCC假包膜/晕征的比较

研究结果显示,CT联合超声检查在假包膜/晕征情况上,要优于单独使用CT检查

[5]。虽然CT检查的分辨率和准确率要优于超声,但从假包膜/晕征上看存在CT未发现假包膜时超声出现晕征的情况。国内研究学者还发现,当出现严重脂肪肝时,超声对病灶边缘的显示要优于CT;而严重肝硬化时,CT对病灶边缘的显示要优于超声,这在于两者的成像原理不同。综上讨论,可见联合使用,能更进一步检出HCC假包膜辅助临床诊断,凸显了影像学互相补充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Ferlay J, Colombet M, Soerjomataram I, Parkin DM, Piñeros M, Znaor A,Bray F. Cancer statistics for the year 2020: An overview. Int J Cancer. 2021 Apr 5. doi: 10.1002/ijc.3358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3818764.

[2]Latest global cancer data:Cancer burden rises to 19.3 million new cases

and 10.0 million cancer deaths in 2020[J]. IARC.2020.

[3]张蕾.64层螺旋CT与超声检查在鉴别肝癌和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17):98-99.

[4]王敬敏,李潜,王雁,刘琪,赵红梅.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对比[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05):853-855+859.

[5]邓喜青,黄健源,李一辉.超声与增强CT测量原发性肝癌大小的结果对比[J].广西医学,2017,39(10):1538-1541.

指导老师:马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