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制度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标准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3

政治制度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标准解析

黄佛剑

中共重庆市涪陵区委党校,重庆市,408000

摘要:从传统意义层面上来看,政治现代化本身主要是基于政治影响力相对较大的政治理念,或者具备相当影响力的国家所行政治制度。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整体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在5G技术等相关领域的技术不断突破,使得我国在经济以及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的整体贡献力不断提升,由此,中国的政治制度也逐步成为现代化的基本标准。中国在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两个层面上的现代化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之下而产生的,而且充分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确保我国社会发展整体的持续性,另外,在对外关系层面上,始终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更好的实现我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提供了诸多的宝贵建议。

    关键词:政治制度;制度现代化;治理体系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并且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此外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则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上决定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的相关问题。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阶段的研究早在本世纪初就有相关的专家学者展开了相关研究,例如:以公丕祥教授为首的南京师范大学团队,深入开展了与国家法制现代化相关的研究,随后又有很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投入到与之相关的研究当中,通过“中国知网”以“现代化”作为关键词来进行检索,截止目前检索到相关文章423,864篇相关文章。时至今日,国家层面上已经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关的问题,并且通过将其与“坚持以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充分结合,最终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提升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与发展具备重要的价值。

  1. 现代化标准呈现出明显的西渐东移趋势

现代化标准本身是一个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而动态化发展的一个过程,其在不同的时期在标准层面上也会呈现出显著的不同,工业化社会本身以社会本身的工业程度、不同领域自动化运用的程度来作为衡量经济的最重要标准,而具体到政治领域,基于发达国家的政治运行体制以及政治思想来作为现代化的基本标准,随之,在文化层面上同样是以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作为基本标准。当前,随着全球经济整体的持续发展,经济形态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原本以固定空间领域作为基础的国家或者组织的既定方式也逐渐被突破。而在中国,基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正在以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推动整个网络社会的快速发展,并且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的经济也随之而不断的往前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全世界的经济发展,截止目前,中国对于直接经济额的整体贡献率已经超过30%,而且“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由此,中国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力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如果我们仍以过往的现代化评判标准,那么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不能得到公正的评判。目前,世界范围内的相关评判标准都是以市场经济及资本主义民主作为现代化的最基本特征,并且把其纳入到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达到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其实,在19世纪时马克思就已经通过剩余价值学说来揭示出社会主义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发展趋势。正是因为资本主义按照马克思的相关理论学说,吸收了一定的社会主义因素,才使得当前时代资本主义依然呈现出持续往前发展的态势。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多年,我国经济正在以远超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速度来迅速发展,而且在科技层面上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步,在此过程当中,我国政府也在针对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积极的调整,我国人民的参政议政意识也在此过程当中得到了不断的加强,我国整体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也随之而不断提升,由此说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十分符合中国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当前阶段,我国正在大踏步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进程,这当中国家治理能力以及治理体系的不断变化,为更好的推动我国政治制度的现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在中国制度现代化过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其重要体现

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也一直在

倡导多党合作、政治协商,这是我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体系的根本性区别。此外,“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等相关制度的出台则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政治制度本身的灵活性。而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实行两党制、联邦制以及议会制等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由此,西方的相关专家学者,在谈及与现代化相关的问题之时,往往会采用西方标准来对中国政治制度进行衡量,而且也曾出现过“中国政治制度属于非现代化标准”的论断。但是,事实表明,现代化的模式不止一种,中国也不会去照搬西方发达国家专家学者所设定的模式,走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由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西方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由此,中国的崛起本身势必是一种与过往完全不同的全新现象。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先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其具备更高的完善性以及科学性,从而更好的推动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维护我国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以及保证我国居民的幸福安康,除此之外,还应该为维护我国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加稳定、完整而且有效的制度体系。并且通过此来最终达到党和国家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各项事务治理工作整体的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程序化,通过充分的应用法律以及制度来进一步提升执政的科学性、依法性以及制度性,充分借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来从根本上提升整个国家的治理能力,这对于更好的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优越性同样具备十分重要的价值。

   在实际推动国家治理的过程当中,我国的政治制度本身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其本身还具备相对较强的执行力,有效确保了国家的安全以及统一。为了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共中央始终坚持严格管理党员,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党内的相关规章制度,以此来达到自我完善、净化、革新以及提升之目的。通过针对党和国家的相关监督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完善,并且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中国共产党不断的开展自我学习以及完善的过程当中,通过共治、共建充分地调动不同方面的力量,来最终达到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提升治理能力之目标。目前,我国不但有完善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且还有各种类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各种类型的基层群众自治机构,通过开展基层选举、政务公开、议事以及述职、问责等一系列相关机制,来更好的实现城乡社区治理,努力提升基层公益事业以及公共事务相关工作,工作开展的整体质量得到根本性提升,此外,在基层管理过程当中,将网格化的信息管理制度应用至行政责任相关个人当中,借助此种方式来最终达到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之目的。

  1. 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的主要核心

3.1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来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指导,从政治层面上来看,我国的国家性质依然是基于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作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的政治体制。而我国的政党制度则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以及政治协商制度,除此之外,在特殊区域推行“一国两制”制度并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为了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而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自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的潘岳解释为:中华文明本身塑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文明根性,而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要义就是要实现完全统一,而这所谓的完全统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第二,借助文化认同来进行民族认同的塑造;第三,中华文明历来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以往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为皇权服务的,而在社会主义的今天,我们所强调的更多是国家的统一以及人民的幸福。基于此基础,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过程当中,必须要始终坚持以“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以及人民幸福”作为基本的主题。

要想更好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美好愿景,首先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领导。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坚定的维护党中央的权威以及集中统一领导的相关制度,针对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进行进一步建立健全。坚持并且进一步完善“一国两制”,继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借助有效、合理的方式来推动解决台湾问题。

人民的幸福首先需要体现在制度当中,不但要存在制度层面上的保障,而且在经济层面上同样需要满足居民正常生活的物质需求。具体到经济层面,必须要始终坚持并且完善基于城乡统筹的民生保障制度,从而更好的满足当前我国居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客观需求。从就业层面上来看,必须要积极推动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并且积极建设以及完善覆盖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努力提升全体居民的身体健康水准;从政治层面上来看,必须要积极推动基于共建、共治而且共享的社会制度建设,保证国家的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从文化建设层面上来看,必须要积极推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坚持并且努力完善基于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工作机制,建立起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且融合了社会以及精细效益的文化创作生产机制;环境治理层面,必须要始终坚持将节约以及保护放置于优先位置,将绿色生态发展列为主要方针,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推动美丽中国的建设。

从现代化层面上来看,并不是只有西方文化这一种标准,中华文明在经历了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洗礼之后,同样呈现出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以及自己独特的魅力。从国内层面上来看,我国一直坚持借助法治来推动国家的治理,并且借助不断学习的方式来努力提升自我的治理能力。中国历来都注重“依法治国”,借助不断的学习来达到提升治理能力之目的;而在国际层面上,中国历来强调国家以及民族的利益,同时还充满针对整个人类的关怀,并且积极践行环境保护的基本使命,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并且在近些年提出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中国始终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合作、共赢的发展,从未将自我的发展凌驾于他国利益之上,在价值观层面上坚持“求同存异”,不强迫他国接受我们的价值观,也不主动进行文化输出。从解决民族问题层面上来看,在国内追求多元一体的民族团结,对外则坚持平等以及尊重。倡导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争端,杜绝通过战争来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

3.2基于传统文化来推动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儒家思想是中国数千年以来占主导作用的文化思想体系,《论语》当中所提出的治国理念时至今日依然具备强大的生机活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治理方式以及理念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其本身必须要与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有效融合。儒家思想当中的“忠”、“恕”时至今日已经发生了相对较大的变化。“忠”已经从过往的忠于皇权,转变为忠于国家和人民。而作为国家和人民领导者的“党”必须要肩负历史的重任,积极推动全面领导制度的健全以及完善,从而进一步推动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的相关制度,努力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性的强化权利运行的监督以及制约。“恕”就是要在如果有领导出现错误,在出现错误之后,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弥补错误所造成的损失。在实际推动国家治理的过程当中,各种矛盾都是始终存在的,若是法律不能解决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道德来进行解决,使用法律来捍卫基本原则并且借助恕道来达到修复已经被伤害的情感。

2014 年2 月17 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根植于中华文明的现代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继承与发展,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又将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此,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4.中国政治制度现代化带给其他国家的借鉴

没有哪种政治制度是绝对的好,中国的政治制度现代化的过程可以给那些依然在制度选择方面徘徊的国家以借鉴。首先要正确判断社会发展状况,其次要掌握自己的国情与民情,最后能根据国际与国内的状况调整自己的治国体系与治国理念及治国能力,把国家建设好,协调好社会关系的方方面面,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国际关系,这就是一个美好的社会。

结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之下,国际形式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基于此,过往依托自我国力强大而凌霸世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所有的国家在整个世界当中都是一个相互平等的主体。而一个国家要想从根本上达到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实现政治层面上的现代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我们必须要积极的推动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中充分地利用高科技手段管理社会,用科学法治方法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让广大人民得实惠,不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就是政治现代化的充分证明。要让古老的中华文明结合现代的治理理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显优势。

    参考文献:

[1]李寿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柱石——《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介[J].人大研究,2022(04):55-57.DOI:10.13755/j.cnki.rdyj.2022.04.002.

[2]牟成文.人民民主专政与当代中国政治制度[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4):18-24.DOI:10.16246/j.cnki.51-1674/c. 20220309.00 1.

[3]张飞.全国政协常委结构变迁与中国政治制度发展[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1(04):5-14.

[4]杨英,高民政.民主型制度及其逻辑:一个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分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1,23(02):56-66.DOI:10.16273/j.cnki.53-1134/d.20210 507.002.

[5]刘维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历程及启示[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1,14(01):61-70.

[6]吴小炜.在比较中彰显中国政治制度优势——以中美两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22):6-9.

[7]陈文,陈科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研究70年的进路与逻辑[J].政治学研究,2019(06):27-35+125-126.

 作者简介:

黄佛剑(1993.3-),女,土家族,重庆酉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基础理论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