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现状及调整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现状及调整策略

袁玉波

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45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愈发强烈。电工电子作为中职教育的代表性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脱离产教融合的轨道,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这限制了更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制约了中职教育的进步。对此,本文笔者结合自身中职教育经验,在分析当前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育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中职;电工电子;产教融合;调整策略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对职业学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但是如何高效推动产教融合、建立学生校内学习校外实训的机制一直是困扰中职教育的难点。尤其是在当前的疫情的条件下,中职学校的电工电子学生的专业实训受到很大影响,学生无法通过实训这一环境提供自身的专业技能,导致工作技能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而缺乏实际能力,这样的情况亟待解决。

一、当前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安排设置不合理

电工电子实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电类和非电类两个不同方向,不同具体学科之间的教学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存在着课程安排设置不合理,不同专业课程设置“一刀切”的问题,造成了不同专业学习内容较为相近,这已经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电子电工实训学习的要求。

(二)企业和学校缺乏有效合作

产教融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一方面可以为企业提供未来定向的岗位人才,满足企业专业性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更好地就业。但是当前产教融合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实施机制,导致很多环节流于形式,学校希望企业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技能,而企业希望利用学生这一廉价劳动力,双方的实训合作仍不够完善。

(三)实训课程评价模式较落后

当前中职学生在实训课程的评价模式上较为落后,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方面。电工电子学生的专业实训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如果单单依靠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只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呈现,是不够完善、不尽合理的。教师应在实训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更加注重发展型、复合型以及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二、产教融合下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改策略

(一)灵活运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工具,是沟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桥梁。但是,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教材存在着理论性知识过多、实践性和操作性知识过少的问题。对此,教师应该优化调整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灵活运用教材,增加实践性、操作性内容的比重,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实训室的认识与安全用电》一课时,应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室中学习,使学生体会实训室的环境,通过参观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实训室的相关使用要求,这能够为接下来在此处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打下基础。另外,安全用电是电工电子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内容,在初始的学习阶段,教师应对此部分进行教学和强调,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二)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主体

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专业,着重培养专业操作型技术人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具有更多进行动作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多方面能力,为之后工作适应多种形式的电工电子工作做好准备。

例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导线连接技术时,首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室,通过演示教会学生导线连接的步骤和要求,随后结合实物,向学生展示导线连接技术的现实应用。随后,在实操环节,教师要向学生布置导线连接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逐步掌握技能。最后,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分享活动成功,提升彼此间学习的效果。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带来大变革的时代,从日常生活到教育教学工作,都不离开信息化的产品。在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将更多的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应用到日常教学之中去。通过便捷的信息化条件搜集和整合教学资源,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在教学中进行展示,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也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极大便利,最终有助于推动中职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电子焊接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通过网络,搜集演示视频供学生进行观看。另外,教师使用手机投屏的方式,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如在讲解“三极管放大作用”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手机投屏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电流由三极管输入回路过程中的电流大小的状态,另一部分可以通过电脑端展示输出回路中的电流大小状态,通过这种对比播放的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其理解和应用。

(四)加强企校联系,推进产教融合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中职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要满足企业适度的学生使用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具体而言,首先企业要向学校积极反馈自身的用人需求,如技能要求、知识要求等,向学校采用下订单的方式来进行,增强学校技术人才培养的发展指向。也可以邀请企业成员进入学校,进行一定科目的教学工作,通过“双导师”制强化产教融合的效果。

随后,学校应根据企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调整电工电子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按照企业对电工电子方面的要求进行针对性培养,为学生适应之后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这也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舞台。中职学校要发挥自身为国家培养优质技术人才的功能,通过企业与学校之间更好的沟通,更好地培养满足企业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质人才。

总之,要想更好、更加系统地培养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就必须建立产教融合视角下的电子电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教育主管部门、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努力,为电工电子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创造一个完整的环境,有效地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更高质量的电工电子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美娟.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创新探究[J].知识文库,2021(11):60-61.

[2]吴燕燕.基于机电创新平台的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J].实验室科学,2021(06):117-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