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划与市场概念的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对于计划与市场概念的探析

张冬耕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徐州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江苏 徐州 221166)

摘要:市场最早见于亚当斯密《国富论》,指代商品交换的场所中国官方和民间所提及的市场,随使用情景不同而指代丰富,主要有两项市场体系满足某些条件的微观市场这两个概念的联系非常紧密市场体系与计划体系相对,视角更宏观,微观市场视角更微观

关键词:市场;计划;概念;应用;

一、市场与计划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市场化改革,这里指代市场体系,用于概括某种特定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学术翻译未完整概括其本质此处的市场经济在理论上指“Decentralized Economy”,Centralized Economy”相对本质上分散经济和集中经济。一般而言,将主要使用分散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称为市场体系,将主要使用集中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称为计划体系。

因此,市场有明确内涵——分散化决策,每个参与个体在自身财富、能力、时间、精力的约束下做出决策,个体决策相互作用决定整体经济走向;与之相对,计划也有明确内涵——统一化决策,决策由某一机构做出,其他个体只负责执行。

理论上集中经济的结果既是分散经济的目标,也是对分散经济结果的预测实际上,集中经济和分散经济都有与其相应的适用前提和运行成本,集中经济要求一个具有上帝视角的计划者,没有情感全知全能,这很难达到,分散经济则没有这么严苛的要求,但是个体决策相互作用也需要成本[1]。集中经济也叫中央计划者经济,因为假设全知全能的计划者,所以这种经济结果效率最高,但是现实世界却不存在这一全知全能的计划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计划经济体制效率多数时候呈现出低效的原因。因此,市场体系与计划体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决策体系是集中还是分散

二、微观市场

微观市场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相当于细胞之于人体本来,计划经济中并不存在市场,因为所有的生产、分配指令均由某一机构作出,所以不需要市场这一交换场所作为依托。现代经济学将微观市场分为四类,依次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其中完全竞争市场市场的第二个指向。

民众厌恶寡头垄断而期盼完全竞争,本质原因在于大部分情况下,完全竞争市场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这是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所阐述的结论。完全竞争市场最核心的要求是价格接受,强调市场中任意参与个体都不能影响价格 Debreu和Scarf在1963年指出:只要同质化参与人数量足够多,讨价还价行为就会保证最终结果一定是所有参与人都无法单独影响价格,只能被动接受价格。

综上所述,完全竞争市场之所以会为民众所喜爱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其在大部分情况下效率表现最高同质化参与人数量足够可以保证市场完全竞争的成立,政府在深化市场改革时强调扩大规模简化准入手续本质是在扩大同质化参与人数量,其主要目的使市场能够更加趋近于完全竞争,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三、理论探析

从概念上分析可知,市场和计划可以在同一个经济体中共存,并且理论上分析可知,计划体系更优,但是实际应用中则会产生很大的区别,因为计划体系所需要的那个具有上帝视角、全知全能、没有感情的计划者很难存在,或者说根本不存在

一般而言,市场体系在配置资源时效率更高目前已经成为经济学界的共识,但是计划体系不行而市场体系行这一观点那么不准确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计划体系比市场体系更加具有优势,比如公司内部是计划体系,由一把手综合所有意见做出最终决策,其余人负责执行,这种方式比市场体系也就是分散体系的效率会更高,原因之一就在于市场体系在现实应用过程中,也存在运行成本,此时适用性不如计划体系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将这一成本称之为交易成本,交易成本解释了公司为什么会存在,同时也是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因此,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实际应用时市场体系和计划体系什么时候什么范围更优的问题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指出,企业面临从市场购买资产还是自行生产的选择时,决定最终结果的关键在于哪种交易成本更低,这也最终决定了企业边界,也就是市场还有计划的分界线。

综上所述,市场体系不是灵丹妙药,计划体系也不是洪水猛兽,仅仅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而已实际应用中,当相关要素满足某些条件时,市场体系与计划体系等价,甚至有些情况下计划体系比市场体系更好;资源配置体系的选择,更多地依赖于具体的情况和条件,无法一概而论,当然市场体系在大部分应用情况下更优,这一点已经为经济学家所公认。

理论上,基于对外部性和规模经济等诸类因素的考量,使得完全竞争市场并不总是最优;实际上,因为政治成本历史以及国情等复杂原因,寡头、垄断类市场的存在无法避免。上世纪9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引领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潮流,这一理论外部性引入到宏观经济学强调技术进步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头动力,认为知识这一促进技术进步的因素具有外部性,而完全竞争市场会导致新知识的研发停滞,导致效率次优的结果。此时,政府应该考量将外部性内部化,通过允许一定程度的垄断,鼓励科技研发,重新达到经济效率最优的结果世界中很多国家的高科技专利保护政策,就是基于这一理论所制定。某些特殊行业,如供水供电,均有很大的基础建设成本,引入竞争无疑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因此这些行业只能实行垄断市场,我不妨为自然垄断虽然对于某些行业而言,寡头和垄断是较好选择,但是政府需要对垄断和寡头企业进行实质意义上的监管,监管目的就是要核定这些企业的真实成本,避免其为获取垄断利益而伤害广大民众福利,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被称为规制经济学,主要应用工具是博弈论。企业作为独立的个体,具有为自身攫取利益的天然动机,为此,垄断企业必然会想方设法利用自身的垄断地位攫取垄断利润,让利润最大化,而这会导致经济效率次优;政府监管的目的,就是避免垄断利润导致的效率次优结果,但是垄断企业的真实成本是私有信息,而这又恰是博弈论的适用范畴。

四、应用

关于市场概念及其相关理论可以应用于观点分析评价有关部分政策效果。有一种观点认为“未来30年,计划经济会越来越大”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分析这一观点,第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在某些情况下,那个计划体系中没有情感全知全能的计划者成为现实,此时应用计划体系无疑更优;第二,依赖于交易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供给和需求,从而指导后续的生产和交易,本质上是在完善市场体系,使市场“看不见的手”运行更好。

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一个经济体供需错位必然存在,原因有三:第一是全球分工的因素,不同的经济体自然存在着优势行业和重点行业;第二因素是市场摩擦状况,需求侧信息传导到供给侧自然是需要成本和时间;第三是经济发展元素,新鲜事物不断进入居民的消费篮子,生产端的发展和积累必然会需要时间的付出。供需错位本质是因为市场摩擦使然,也就是市场价格不能充分反映供需关系,而需要的是不断建设和完善市场,例如细化市场。房子不能粗暴地作为一个整体,而可以将其分为三居、二居、一居、公寓以及别墅等等差异化个案也可以考虑分别对不同的地段优劣、容积率大小、周边配套、户型朝向等等差异元素统计价格,这些都可以提高需求端向供给端的信息传递速度。产品价格波动是正常现象,价格会自动引导行业做出对应调整,过剩产能的淘汰也可以依赖市场杠杆作用来调节虽然僵尸企业的淘汰稍微复杂一些,但是依靠市场假设,依然能有效地找到解决大部分僵尸企业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Debreu G., Theory of Value: an Axiomatic Analysis of Economic Equilibriu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9.作者Debreu G.,《价值理论: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耶鲁大学出版社,1959年)

[2]Debreu G., Scarf H., A Limit Theorem on the Core of an Economy.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63, 4(3): 235-246.作者Debreu G.Scarf H.,《国际经济评论》,一个关于经济核心的极限定理,1963年,4章第3节,第235-246

[3]Fudenberg D, Tirole J.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 fo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89, 1: 259-327.作者Fudenberg D., Tirole J.,《工业组织手册》,工业组织的非合作博弈论:介绍与概述1989年,第1章,第259-327页)

[4]Fudenberg D., Tirole J., Game theory. MIT press, 1991.作者Fudenberg D., Tirole J.,《博弈论》,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

[5]Sargent T. J., Ljungqvist L., Recursive Macroeconomic Theory. Massachusets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0.作者Sargent T. J., Ljungqvist L.,《递归宏观经济理论》,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2000年)

[6]Stokey N. L., Recursive

Methods in Economic Dynamic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作者Stokey N. L.,《经济动力学中的递归方法》,哈佛大学出版社,1989年)

作者简介:张冬耕,正高级讲师,工作单位:徐州电力高级技工学校(国家能源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聘任的全国技工院校教材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著作有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高等数学及应用第2版》、《高等数学及应用第2版教师用书》、《全国技工院校数学课程教学大纲》,曾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电力教育》、《徐州师范大学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1]从成本的角度出发,罗纳德.科斯在《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中,阐述了公司为什么存在和产权制度的重要性,是制度经济学和经济法学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