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节日资源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汪曙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街道中心幼儿园 213032

摘 要: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是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重要内容。幼儿社会化发展过程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丰富精彩的优秀文化因素的历史传承。传统节日还是我们珍贵的教育资源,挖掘传统节日的教育资源,将传统节日教育纳入幼儿园教育内容,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教育;传统节日,资源,途径;社会性;发展

1. 创设环境,在浓郁的传统节日氛围中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

节日气氛需要营造,教育环境离不开气氛的造势。不同的节日具有不同色彩的氛围,同时也需要通过不同的环境设置进行相应的渲染。我们的传统节庆一般都离不开用喜庆色彩来烘托节日气氛。我们发动师幼一起动手,共同创设了节日的环境,反过来环境又为大家活动开展服务。不仅烘托了节日气氛,也愉悦幼儿视觉感官。这种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之下的环境,已然不再是一种形式,一种摆设,而是实实在在的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农历新年的春节无疑是最我们最为盛大的传统节日了。虽然节日期间,全国城乡、家家户户给人的感觉都是是浓浓的中国风,满满的华夏情。但由于春节正值学校寒假期间,幼儿园无法直接在园内组织相关活动,而是就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在家里教孩子贴春联、贴窗花,挂红灯笼、学编中国结。开学后将“作业”带来幼儿园展示,给全体小朋友们欣赏、评论。或实物、或手机照片打印出来张贴展览。春季开学后的第一个传统节日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应该是我们许多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的一个了。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闹元宵”的传统。一开学我们便开启节日模式,进行各种各样元宵节庆活动。如开展亲子花灯展活动。让家长把造型各异、精彩纷呈、别具一格的花灯上带来。有虎虎生威的老虎灯,有活泼乖巧的兔子灯,有典雅高洁的莲花灯,有的旋转不停的走马灯,……或简陋、或精致,或豪华、或质朴,无不体现了家长和孩子们的灵巧的心思与智慧。有的灯笼上写着谜语,孩子们虽然大多不识几个字。老师就读出来,让大家竞猜。有些谜语都是大家熟悉的,教师还没念完,孩子们便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竞相说出谜底。有些灯谜是:“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嫦娥住在什么地方” ……这些一个个问题有效深化了小朋友们对祖国民族传统节日的认识。充满喜庆色彩的情景化、生活化的环境,大大地激发了小朋友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 自主活动,在传统节庆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看一看,比一比传统节日的不同特色

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我们依然会把各种各样富有节日特色的用品、饰物、图案等布置在活动区角或校园主题墙等处,让孩子们看一看,瞧一瞧。观察一下这个节日与其他传统节日有什么不同。如:春节时的鞭炮、焰火、龙舟、月饼、粽子、水饺、糕点、汤圆……。此时,教师无需事先介绍各种物品、食物的来历或用途。而是请让小朋友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这个东西叫什么?与什么节日有关?有什么用途?这些教师留给小朋友们的一个个问号,可以用来激发大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们以这些“问号”,引导幼儿进行比较、思考、鉴别。不仅提高了小朋友们的观察力,而且了、可以让孩子们直观地、形象地感受各个传统节日不同的特点,丰富了知识。

(2)背一背,诵读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古人为传统节日的写下了许许多多古诗词。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重阳佳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杜牧的《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知晓率更高;李白《静夜思》表达的则是中秋游子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除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几大传统节日外,还有较小的节日,如七夕节、腊八节、财神节……有的节日现在已经不过了,但也留下了许多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历久弥新,脍炙人口。诵读传统节日的古诗词不仅提升幼儿园的课程活动文化艺术层次,也为引导孩子们从经典传统节日古诗

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体验我国古人传统节庆活动高雅和美好。

(3)查一查,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孩子们做什么都会乐此不疲。其参与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的提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去解答一个个“问题”。让孩子们去查一查、问一问。多渠道地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固有内涵。有的孩子回家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长辈。向他们一一了解小时候的他们是如何过节的。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助力下,利用图书资料、网络信息等各种途径,认真搜集传统节日的名称、由来、时间、历史、演变等。如:“过年”为什么不是一月一号?“元旦”为什么不叫“过年”?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重阳节为什么要登高?等等。这样,孩子们了解了很多过去的不知道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如仅仅一个中秋节,其神话故事、传说就是显得非常丰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老一辈口口相传、流传甚广。孩子们在自主活动中完成了对许多传统节日的进一步的认识。

3. 家园互动,在传统节庆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国家的社会性基础。我国的许多传统节日,具有鲜明的家族性。家园之间的有效互动,是实现传统节日教育价值和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由之路。《纲要》提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一个漫长的积累、渐变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一起促成幼儿优良社会品质的形成。改革开放以来,家长们对孩子的成才普遍寄予极大的关注。家园合作共育不仅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更是现代社会的迫切需求。幼儿园的传统节日活动要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就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就必须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生活化、自然化等特点,为幼儿社会性发展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实践场所,只有整合社会、家庭教育优势资源,取得家长的教育共识,充分调动起其合作共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家长在孩子的教育目标、价值和追求与幼儿园的保持一致,才能使我们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取得真正意义上实效性。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历史极为悠久传统节日。家论证和认可的人们对端午节与元宵节一样具有一种特别的“闹”情结。一临端午节,城乡家家户户包粽子,人们举行龙舟竞赛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门口贴平安符、挂艾草、菖蒲,身上佩戴香包,给孩子手腕缠上五色线,以驱邪避凶。节日氛围异常浓厚。教师籍此契机展开形式多彩的“端午节”系列主题活动。有的邀请家长们来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扎龙灯;有的让家长带着孩子去看划龙舟比赛;有的则邀请家长来园与孩子们一起裹粽子、吃粽子。各种各样的节庆活动,构成了端午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的家园合作,携手同庆,让小朋友们充分感受到了祖国传统节日的独具一格巨大魅力,唤起大家心底的家国情怀。情感上的共鸣,有效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民族传统节日是文化,也是社会生活的元素。其所蕴涵的精神要素,无论对于幼儿的个体塑造、群体成长、社会化发展,还是对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都非常必要和十分有益。这些璀璨的民族文化遗产和优秀文化传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世界上独一无二,弥足珍贵。不仅可以增进我们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还可以增进我们民族凝聚力——这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精神基石。我们要在每个传统节日中,积极开展各种节庆活动。让幼儿接受传统节日熏陶,启迪他们的幼稚的心灵,促进他们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玲. 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J]. 智力,2022,(09):172-174.

[2]沈云昕. 利用生活中的传统节日资源促进幼儿美术活动的开展[J]. 文理导航(下旬),2021,(10):77-78.

[3]徐淑婷. 挖掘传统节日资源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J]. 当代家庭教育,2021,(26):73-74.

[4]常俊勇,肖美娜. 传统节日文化资源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的运用[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0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