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的应用

罗万泉,邓小基,龚凯勋

深圳市南山区建筑工务署  518000

摘要:当前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加速,社会对于各方面需求越来越多,新型环保的建筑施工方式逐渐的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主流,也逐渐的代替了当前的传统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所具有的优势非常的明显,所以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但是该施工方式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需要及时的改进和提升,从而为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装配式;综合技术;应用要点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处于粗放的建筑模式,生产效率低,施工污染大,能源资源消耗高。随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装配式建筑成为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推广的对象,因此建筑企业应为这种先进的建筑方式“做足功课”,这样才能在建筑市场赢得更多的机会。

1装配式建筑简介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通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建筑品质和建造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建筑业转型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国内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1999年,国务院向原建设部等八部委提出《关于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意见》,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改变住宅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2016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几项意见提出,提出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的目标。

2装配式建筑综合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需要首先对混凝土浇筑磨具进行检查,确保应用的混凝土磨具都符合建筑工程建设需求,随后要进行的是对预制构件内部钢筋材料质量的检查,确保内部钢筋结构的质量没有问题后,再进行最后的刷漆涂抹工作。表面涂刷隔离剂物质后,施工团队便可以开展对混凝土浇筑工作,并且要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均匀程度,在具体的浇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需要浇筑的预制构件进行全面检测,如果在浇筑过程中发现出现了变形现象,施工团队要及时停止浇筑工作,并认真分析变形原因,通过相应的补救方式来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补救,减少变形问题带来后续装配式施工的影响。此外,在浇筑过程中,如果施工团队选择了插入式搅拌方式,要确保插入搅拌设备不会破坏内部钢筋结构及其稳定性。在完成整体的混凝土施工工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表面进行养护操作,具体方式是先进行凭证施工,随后再应用蒸汽养护方式。

2.2构件吊装

构件的吊装一般分为两种不同类型的系统,一种是湿式系统,一种是干式系统。湿式系统的应用基本流程如下:放置构件安装小样、进行预制柱的吊装、进行预制大梁的吊装、进行预制小梁的吊装、进行楼板吊装、进行建筑物外墙的吊装、进行阳台的吊装、进行楼梯的吊装、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进行建筑内电气设备的配置、进行楼定灌浆处理。在湿式系统引导下的预制装配式施工工作,一般采用以下施工方式:在建筑墙体上预留锚筋,并且要确保锚筋能够插入到叠合现浇层中;在进行对楼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时,楼板连接建筑物上半部分需要应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方式,建筑物的下半部分需要有铁件的连接,并令建筑下半部分和铁件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隙与距离,方便建筑下部结构在地震过程中在铁件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摇晃。

2.3构件的连接

在构件之间进行连接的方法有很多,这里主要以下面两种为例:(1)机械连接:对于机械连接方式,其就是通过机械连接的持续套筒器,来对构件进行灌浆式连)接,采用座浆后逐个灌浆工艺,灌浆量少,无收缩等特点。来对构件的有效连接进行稳定性的保障,但是在这个环节中,对所用的构件钢筋有着一定强度的要求。(2)现浇式连接:对于一些需要进行连接的构件,但是在连接时出现连接部分过于狭窄的情况下,如果出现这种现象发生,在较多的情况下都是采用现浇混凝土来进行相应的连接工作,因此,对于混凝土所浇筑的工艺也有较高的要求,其强度必须达到相关的规定,如果达不到是不能进行脱模操作。

2.4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运用

BIM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化模型,它是一个相对完备的信息模型,能够将建筑工程中的不同阶段的各种资源或是信息完整的保存在一个模型中,为以后得工程参与者提供方便。在建筑项目施工之前,可以运用BIM技术对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模拟,这样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从而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为此,还要结合BIM技术的特点,构建BIM模型,为了能够进行合理的施工阶段模拟,必须对有关的部件中的参数进行精确的计算,例如,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任意一个构件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原先设计好的吊装方案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通过运用BIM中的模拟动画技术,我们可以生动准确的看到施工的每个过程,同时,也可以在观看模拟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以后得吊装工作提供方便。在模拟的过程中若是出现任何问题,应该采取之前制定的最优解决方案,采取多种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出现的问题,发现施工方案中的缺陷,并且对其进行改善。

3装配式建筑发展前景

形成成熟、多样的技术体系工业建设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清洁化生产,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建立成熟多样的工业化施工技术体系,减少或避免产品生产、服务和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并实施废物处理和回收,以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成熟多样的技术体系要解决以下两方面的内容:解决三大质量问题:(1)防水抗渗:远大住工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消耗时刻关注,简约的标准产品设计,降低墙地比,采用高档中空玻璃隔热保温隔音窗结合构件遮阳,节材又节能。(2)隔热保温:全断桥、防火夹心保温体系,有效、可靠、耐久,节能舒适,关键时刻保障生命安全。(3)提升精度:远大住工采用大规模工厂化流水线生产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和质量是现场操作无法比拟的,建筑误差从厘米到毫米,提升一个数量级,天花墙面致密平整。实现三大可控:(1)质量可控:解决防水抗渗、隔热保温、提升精度三大质量难题。(2)成本可控:从设计阶段开始提供完整的技术服务支持,准确透明的主体施工、装修施工等预算造价为您的决策提供可靠参考;远大集成建筑施工周期约为传统方式的1/3,7-8人可建起一栋楼,建筑综合成本明显可控。(3)进度可控:PC吊装加现浇部分,高层建筑约5天一层(包括隔墙),多层建筑约2天一层,受天气的影响更小。

4结语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新的建筑理念,符合我国"十三五"期间国家发展基本保障性公寓和舒适住宅的基本国策。装配式建筑要赶上这波浪潮,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努力、快速地使建筑向工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使住宅的性能和质量得到最大化程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可以实现绿色节能、低碳减排的目的,使住宅产业化和建筑绿色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谷正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J].智能城市,2017(1).

[2]王晓磊.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J].环球市场,2017(6):83-83.

[3]刘耀华.装配式建筑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前景[J].陕西建筑,2016(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