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生态城市规划策略研究

赵波

身份证号:610324197902034211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改革和进步,带动城市建设的发展也越来越好,但是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却日趋严峻。为保证城市的健康、和谐、高效运行与发展,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急需融入生态建设理念。我国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学术研究起步较晚,且目前主要集中在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生态城市建设路径研究和问题研究等方面。总体来看,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策略

引言

生态规划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依托相关理念如可持续发展、地域性、多样性、经济性等开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成为重点研究和探讨对象。了解生态城市概念并对这些理念进行分析是重要前提,如此才能为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人居环境设计、能源供应设计、交通设计等设计路径提供良好指导,使生态城市成为现实。

1生态城市概述

社会、经济、自然是生态城市重要组成元素,它们之间关联紧密、互为支撑,而在生态学视角下,三者只有找到融合途径才能贴合生态内在要求,形成内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环环相扣的具象系统。降低能源消耗与减少废物排放是生态城市概念提出时的基本目标,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生态城市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城市是人工建造且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因此生态城市也会具有人工性,而当聚焦于环境保护的生态理念与人工性结合时,以人为中心去建设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便成为生态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人的生态意识、环境价值观等得到切实提升,才能为生态城市构建提供有力支撑,能源节约、废物排放降低等才能呈现出自觉性,进而弱化人类行为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促进其健康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以下特征。(1)和谐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只有以和谐共处为目标,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人、自然、社会健康发展助力,既有绿色健康的自然环境,也有充满生机活力的人类活动,使得环境保护演化为文化力量,切实服务于人类文明。(2)高效性。降低能耗并不意味着削弱工业发展进程,而是从高效利用入手调节能源利用,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实现能量多层次合理分配。反映在社会部门层次,表现为不同社会部门之间合作共生,信息公开透明,反馈实时到位。(3)持续性。生态城市是立足于长远视角进行发展,不去追求一时的繁荣,不盲目开发利用资源,在考虑当代人与后代人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4)整体性.生态城市着眼于整体进行考量,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缺一不可,而这些效益的提升要建立在优化人类质量的基础上,如果“人”的价值与诉求被边缘化,将导致发展动力萎缩。

2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2.1整体共生,统筹规划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纳入生态元素,就是要在指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尽可能地减缓城市粗犷单一的发展,转而用生态效益来协调城市的发展,以寻求获得最大效益的解决办法。遵循整体性原则,即相关部门要综合考虑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局部发展,都应建立在环境质量与经济收益双重保障的基础之上。对此,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根据不同城市区域要素制定生态保护等级,实行分区建设,同时借助现代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明确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另外,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还要充分认识到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既共生又相对独立的关系。评判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否良好,城市规划人员不仅要考虑宏观地域环境下该地区的整体环境效益,还要关注其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否继续产生正面效益。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对未来数十年的城市发展进行分阶段预测,持续关注生态效益的产出情况,针对性地优化生态市场交易机制,进而保证生态、经济价值的有效性和长期性。

2.2节能低碳,科学环保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要以节能低碳为核心原则,以新的生态城市规划标准为指引。例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就指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节能”和“减排”作为环保的两只臂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也充分体现了节能低碳理念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城市规划者应从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就开始贯彻“节能减排”方针,积极采用新型低能耗的建筑材料,合理规划建筑格局、单元,因地制宜地为制冷供暖提供节能减排先决条件。同时,建筑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规定,减少污染和固体建筑垃圾。

3生态城市规划的具体措施

3.1补偿生态损失,优化空间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扩张不可避免,但无序扩张总是会严重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压力。因此,城市扩张不应只考虑经济效益,而是要综合考量包括总量管理和空间增长管理等在内的约束条件,并根据政府发展意愿、产业配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空间布局引导,同时采用生态损失补偿手段来有效优化城市空间管理。相关人员在规划城市空间时,必须以生态系统关键功能损失最小化为条件来制定控制政策,同时评价和预测城市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碳固定、环境质量、水源涵养等因素,进而优化城市增长模式。

3.2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城镇化背景下的生态城市规划需要尊重城市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运用节能环保的规划思维,结合不同城市的发展特色,构建完善的城市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的生态文明体系不仅能有效加快生态城市的建设进程,而且能保障城市在原有生态基础上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城市的规划需要千城千面,基于城市的地理地貌以及风土人情进行差异化规划设计,以提升城市活力。

3.3系统、完整性

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生态与环境等因素的协调融入,在传统的房地产性能中进行局部性能的优化升级,既保障规划体系的完整性同时考虑融入创新性理念,达到新的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体系。如对整体区域根据功能使用的不同划分为:(1)酒店、商贸、居民公寓住楼以及可能需要停车场进行综合考虑;(2)其余居民公寓以及基本的生活服务设施等。同时,基于城市所充当的节点标志性作用,需要对部分区域实施视觉控制点处理,如在该区东北角位置(规划为19层酒店,其中低层选择一部分规划为视野开阔、空间充足,利用为经营场地)提供一些高级商业交易场所以及居住旅店等功能。

结语

对于现代社会来说,能源的使用量不断激增,各个行业都在倡导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对于建筑行业同样如此。在对建筑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遵照绿色环保、节能的基本理念来进行,要对建筑和人、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来降低能源损耗量,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个规划的节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飞.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规划设计研究[J].城市住宅,2021(11):15-17.

[2]许子峰.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研究[J].居舍,2020(08):105-107.

[3]齐建华.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规划设计分析[J].建筑知识,2021(06):88-91.

[4]许正佳,孙勇.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规划设计分析[J].山西建筑,2019(12):127-130.

[5]林浩森.基于绿色环保理念的规划设计探析[J].四川水泥,2021(08):127-130.

[6]王景景.关于我国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4(18):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