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赣州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

戴雅晨  ,叶胜建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江西省赣州市   341000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于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赣州市应该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和教育目标开拓科学合理的培育路径,推动农业强、农民富等目标的达成。本文对赣州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研究,以供参考。

与发展。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突出问题;培育路径

相较于传统农民而言,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这类人员能够有效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同时可以提高农业经营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赣州市也应该积极开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1.当前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1农民自身受教育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

我国全体农村劳动力都属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常住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往往偏低,这也使得农村劳动力的理解能力较弱,缺乏学习的信心。其次,农村劳动力缺乏对新事物的见识,这会让他们产生对新事物的抵触感,害怕因为接受职业培训而上当受骗[1]。再者,我国不少农民具有故步自封的心理特点,觉得自己具有不错的农业生产能力,因此不愿意接受培训。此外,部分地区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比较薄弱,使得农民们无法认识和了解到什么是现代化农业,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因此缺少参加培训的动力。

1.2职业化程度低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长久以来都是实行的小农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们普遍缺乏职业意识,并不会将农业生产当作职业看待,往往会觉得农民是一种比较低下的身份。因此多数农民都不会拥有考取职业证书的意愿和意识,更加不知道怎么获得资格证书,不了解获得证书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这也是导致我国农民综合素质偏低的重要原因,进而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技术一直得不到快速的发展,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转型。

1.3培育机制不合理

    培育机制不合理也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于农民而言,现场交流指导往往比课堂集中教学更加有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培训都是采用的课堂集中教学形式,这显然不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效果也得不到保障,长时间以往,农民就会丧失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由于农民有着较多的农活,很难保证定期参加培训,这也会使得下线培训班的连续性不足,学员流失严重,不仅无法发挥培训的实际价值,还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2.农村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

2.1提高教培人员遴选质量

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效果,因此相关单位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提高教育队伍的要求,教育人员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具备高超的时间能力,同时要拥有较高的责任意识。赣州市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教育人员奖惩机制,调动教育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认真落实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2]

2.2创新培训形式

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丰富,这有效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有着自身的特点,生产方式和产品都具有差异性,因此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时候,也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确保培训内容能够满足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保证培训的质量[3]。同时,赣州市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资源共享平台,让培育管理人员能够获取更多的培训资源,借鉴不同地区的优秀培训成果,在此基础上对培训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重视实用技能培训

农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时候,要更加具有针对性。赣州市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对赣州市的农业特色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应该加强实用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让农民学有所获。为了有效发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价值,地方政府部门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来掌握农民的各方面信息,包括文化程度、年龄、经验等等,在此基础上将农民分类,对不同层次的培训进行科学合理的针对性设计,保证培训内容的适用性[4]

2.4采用先进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能够推动行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同样如此,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让培训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多样,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保障。其次,赣州市相关部门应该随时关注农业生产的变化,对培训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组建专门的调研团队,掌握本地农业科学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对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农民提供自由学习的平台,同时也便于培训人员实时解决农民的问题和困难,掌握农民的学习和技能实操情况,确保农民能够学有所获。

2.5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会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赣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合理的制定培训方案,将培训重心放在农业生产技能上,相关部门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目标,同时要根据当时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例如种子选择、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等,换位思考,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去思考需求和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此外,赣州市政府还可以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扶持机制,对积极参与培训、完成培训任务的农民给予一定的奖励,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当然,政府也要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能够高效的开展[5]

2.6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和质量,就需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打好坚实的基础。赣州市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手段,如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等,加强宣传的力度,同时要扩大宣传范围,保证宣传的效果。考虑到部分农民不会使用互联网,还可以定期派人到农村进行相应的职业教育宣传。

2.7加强和高职院校的合作

为培养出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还可和高职院校建立合作,让高职院校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一来能够提高农村农业文化教育水平,让农民具有更强的学习意识、创新水平,以此提高农村人力资源存量的累积,促进农民更好地转化成新型职业农民。二来能够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水平,让农业劳动者具有更高的就业质量。对此,高职院校需要掌握当地农业方面的发展情况与需求,以此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创建能够符合当代农业发展和新型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技术理论知识、实践技术、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的课程结构,还要积极调整现有的课程内容与教育方式。在设置课程方面必须要以实践性原则为基准,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现状与农业劳动力市场的具体要求,依据当前的农业需求来进行相关课程的设计,重新规划、分配教学科目与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型职业农民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赣州市应该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改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式,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率和质量,推动我国农业生产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鸣,王璐. 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约束、支持策略及培育路径优化[J]. 农村经济,2021,(12):1-9.

[2]谭婧,李祥.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的回溯反思及问题前瞻[J]. 成人教育,2021,41(06):40-47.

[3]杨梅,孟凡江. 智慧农业发展背景下关于培育新型青年职业农民优化路径的研究[J]. 山西农经,2020,(22):22-23.

[4]干璐婷,王董旭,何敏烨,袁晓琦,汤悦飞.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构建[J]. 中国市场,2020,(13):170-172+193.

[5]王淏冉,孙正林. 中国新型职业农民研究述评与展望[J]. 成人教育,2019,39(08):52-59.

课题名称:《赣州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022-007-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