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管理的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管理的探究

张朝英

重庆市酉阳第一中学校

摘 要:目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同时,我国中学图书馆的相关资源与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笔者对图书馆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相关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对中学图书馆进行管理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中学阶段的图书管理。 

关键词:信息时代; 中学图书管理; 存在的问题; 对策探析。 

  中学图书馆在素质教育时代是学校不可缺少的教育阵地,其特点决定了它既是学校的信息资源中心,又是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服务机构。由于学校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每一位教职员工既是本专业的工作者,又是学生的教育者。因此,中学图书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更新角色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者、学校德育工作的教育者、教师创新教学的协助者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合作者。

   一、信息时代背景下中学图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对新的信息时代,我国中学的图书管理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如下总结。 

    1.管理方式陈旧落后,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为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不仅可以促进信息的高效运作,也可以改进传统的中学图书管理模式,使空间与时间的限制相对降低。而目前的图书管理机构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管理水平与人才培养计划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无法有效地促进现阶段信息化的发展。 

   2.缺乏高水平、信息化的管理人才

人才是管理的必要条件,但是在中学图书管理中,管理人员的年龄普遍较大,不能快速地接受信息化所带来的新变化。在现有的发展过程中,各中学需要建立具有信息化处理经验的高水平图书管理队伍。 

   3.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较低,监督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图书馆的网络系统应全面结合区域资源,面向社会,实现资源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同时,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力度,对自身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保护。数据库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还要适应越来越高的工作强度。面对这一目标,很多学校的建设标准几乎一致,导致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 

   4.图书管理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费投入较少

一般来说,中学阶段面临中考的压力,学校将多数经费都投入学科建设当中,而对图书馆这种收效甚微的建设往往不会使用过多的人力物力进行建设。这就导致图书管理系统相对落后,缺少有效的基础设施进行支撑。 

   二、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管理改进的主要对策 

   上述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个学校的某一个图书馆内,而是全国范围内的普遍现象,笔者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在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管理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我国教育部推行的相关规定,加强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应该在目前已经建有数字图书馆的学校的基础上全面进行辐射作用,打造高效的图书管理系统,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成立统一的管理机构,加强地区图书馆之间的合作,全面促进资源的高效分配。特别是许多图书馆保存的珍贵孤本、善本、图像、录音、录像、图谱、笔墨字画等特藏资料,各个图书馆之间应该及时互通有无,加快数字化处理进程,及时服务用户。 

    2.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优化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

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对于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培训,对现有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拓宽他们的思维理念与信息化意识,全面提高其管理水平。同时面向社会,扩大管理人才队伍,实现由专家领队,由高素质人才进行管理的高效运作状态。 

    3.提高信息资源数字化程度,加强监督保护力度

学校应加强本馆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地方合作开放数据库资源,建设具有特色性质的数字资源,同时组织国内有关专家制定和修改适合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资源描述、标识、查询、交换和使用标准与规范;允许各级图书馆根据社会需求,大力开发地方文献、特色馆藏等专题文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是图书馆特色资源的集中反映,是图书馆吸引用户、提高社会影响力的核心资源。在信息化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区域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要保护自身的数字资源,尤其对涉及知识产权的问题要实现专业化监督。 

4.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服务者 

(1) 更新思想,转变服务观念是搞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图书馆的管理就是服务,图书馆的工作就是服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工作的宗旨。中学图书馆的服务主体是广大师生,他们对教育教学的需要就是图书馆服务的根本目的,因而必须形成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主动介入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 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意识。良好的服务态度是提高服务效率的基本保证。为此,要通过开展“微笑服务”和“愉快服务”等活动,从树立良好的服务态度入手,让进馆的师生感到亲切愉悦。 

(3)优化服务工作。及时了解图书出版信息和图书市场信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采集最新的较有价值的图书资料;及时地把采集的图书资料编排上架,进入借阅流通渠道,供师生使用;及时在新书介绍专栏向师生推荐。采取借阅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性服务、即时服务,甚至有超时服务等多样化服务,满足师生的需求。同时,加强现代化设施的投资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建立多媒体查询系统,方便师生的借阅,提高图书的流通量。 

(4)多方筹措发展资金,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仅仅凭借学校单方面进行建设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应利用行政手段推进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利用良好的网络通信设备对读者进行多方面的服务,促进图书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进程。有效利用校园网络与社会网络之间的联通,实现多渠道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中学图书管理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郑少兰.浅谈中学图书馆开设课外阅读课的内容和形式[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4). 

  [2]李宗智.中学图书馆开设阅读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兼谈我馆开设阅读课的体会[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