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军飞行人员夜视训练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外军飞行人员夜视训练发展研究

徐成泽 ,司维

220422198712260415   320722198611010054

摘要:目的夜视装置研制和广泛应用于战争环境有数十年的历史,其应用也推广到飞行任务中。随之而来的则是与夜视装置或夜视眼镜有关的空中事件,如空中定向障碍事件由于空中人色觉和视力受到限制而明显增加等。与佩戴夜视眼镜有关的夜视训练也随之而来,并在战争冲突中充分发挥效用。北约各国开始建设夜视训练系统,并按标准化技术实施。本文在总结夜视武器和培训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夜视训练系统,并对中国建设夜视训练系统提供意见。

关键词:外军;飞行人员;夜视;训练

由于夜全天候战在现代战争中起到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对现代夜视武器的使用要求也愈来愈高。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夜视武器就得到了发展、在20世纪60年间美国陆军就开始研制现代夜视武器并于20世纪70年间应用于夜间的空中战斗。在一九八二年英阿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英国也在前线使用了夜视眼镜[1]。20世纪90年间尤其在海湾战争、波黑战役和科索沃斗争等由北约大国介入的部分战役中现代夜视镜更是获得了应用所产生的战略作用也非常明显打。到目前为止当今世界各国的空军部队普遍将采用夜视武器作为现代战斗的手段它不但增强了飞机在夜间对地战斗的机动与引导性能而且可以显著增强飞机的空间情景意识性能作为空中部队普遍采用的武器。

一、外军战场夜视装备的发展

军用热夜视装置在战争上的使用研究,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美国、英军以及德军也曾开展过研究,但由于基于近红外原理设计的设备要求主动式紫外光源,而且尺寸也太大,所以一直未能在前线使用。20世纪50年代,美军在二战时研究的基础上,开发了二级联摄像管的热图像增强方法,用于对黑夜环境灯光采集和增强。尽管这种设备已经不再要求主动式紫外光源了,但其放大增益仍受当时的技术影响,且装置尺寸虽比二战使其减小了,但并不方便在前线机动应用。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军才开发了可装备于步兵上的热成像夜视设备,并在一九六四年装备了我国前线的军队。就是在我国战争上的成功应用,才实现了战争夜视技术的巨大成功,被称之为中国第一代图像强化技术。

夜视武器根据使用成本和对微光环境灵敏度高等特点的发展可分成三期。20世纪60时代的第I代主要采用被动式夜视技能必须在全月夜的条件下进行。美国也曾在越南作战中应用过但由于尺寸巨大不能在飞机驾驶舱内进行[2]。20世纪70时代第8期夜视武器得到进一步开发通过高光电增益的设计使尺寸、重量等都大幅度地降低夜视眼镜在战斗的运用为赢得战斗胜负发挥出很大作用。而与此同时,佩戴夜视装备导致的各类飞行医疗问题如错觉问题等随之发生。与佩戴夜视镜有关的夜视培训由此被引入到飞行医疗培训当中。

、飞行人员夜视训练未来发展

在实际飞行,尤其是现代战争冲突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也证明,夜视武器在军事飞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是必然趋势而影响战场飞行环境的因素又是多因素的,因此克服夜视因素只能够有效、但却无法充分保证完成飞行任务。因此,综合演练和面向任务演练将作为地面夜视培训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技术热点,而虚拟现实科技和模拟器仿真科技等,为进行地面演练创造了技术平台。

2.1综合训练

综合练习是指在同一次练习中有许多自然环境和人的各种因素影响的综合练习形式包括了夜视错觉一体化练习在夜视或戴夜视眼镜的飞行中由于飞行人员色觉和视线都受到一定限制会造成错觉发生困难或对错觉判定的延迟此外在夜视飞行中的一些动作也可能会提高对判定错觉的困难。奥地利AMST公司根据夜视幻觉的机理二〇〇七年开始研究了夜视幻觉一体化的训练项目。在抗飞行错觉培训中加入夜视干扰因素。将培训项目分为夜视错觉的基础训练和以模拟器练习为手段的指导性练习由基础人的原因干扰到综合环境、人的原因影响对飞行学员的全面培训。培训采取的飞行任务下达讲评的培训方法有利于培训的总结与提升。通过设置对各种飞行路径和人的因素干扰等级培养了飞行队员在夜视镜飞行环境下对SD的认识、评估和处理技能在综合练习中与夜视练习有所联系的SD课题往往必须以基本练习即昼间SD练习作为依据所以将与夜视紧密结合的练习也往往放到综合训练的最高级层次[3]

2.2面向任务训练

面向目标能力是为实现某种特殊任务目标而进行的针对性锻炼。美国空军所进行的统计表明,在一九九九-二〇〇九年出现近几十起起与SD有关的A型飞机事件,从而导致了面向任务的培训与教育,其内涵和过程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训练平台

培训人员必须创造与工作特点相符的工作条件,如"沙尘影响"条件、与夜照镜相容的仪表指示与控制功能等。训练平台记录系统记录了与实际空中情景相对应的空中操作数据,用于评估空中人员的动作。

(2)训练任务设计

以真实驾驶任务的培训需求基础,提炼出在各种驾驶地形中(山地、荒漠、海滨、海上和雪地等)实现驾驶各项任务的关键影响各种因素,制定模仿器驾驶练习实施方案,并将自然环境和外在因素影响程度(天气情况、夜间环境条件和错觉影响程度等)纳入练习计划中,并通过参数设置和选择干扰因子的方式,设计练习的困难度。在任务设计时,分别设计目标作用重点和目标的因素影响重点。经过任务设计,建立训练任务库,以便针对特殊任务目标制定练习计划。

(3)模拟器飞行

根据下达的任务,受训学员在模拟器中进行对特定目标的飞行。利用不同干扰因子,如声音干扰、周围环境光线影响等,来调节练习得难易。

(4)讲评

培训教练根据模拟器的信息,对受训学员的飞行目标状况做出讲评与判断。受训人员也可以彼此沟通,就培训中出现的SD甚至问题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亚蕊,曹玉玲,冀璐.汪雨男.外军飞行人员夜视训练发展[J].中国教育学报道,2020(05).74-78

[2]冷明祥,赵俊,唐晓东,李正关,胡月,王兴东.外军飞行人员夜视训练发展[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56-58

[3]李亚男,曹继龙,张智杨.外军飞行人员夜视训练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