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防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浅谈建筑防水

叶石坚

(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对于建筑而言,在安全方面,建筑防水是仅次于建筑结构,但渗漏也是我国近十多年来一直被投诉的建筑质量主要问题之一;对目前渗漏主要问题从原行业质量标准相对较低,以从业人员,材料、施工等方面概要分析;与国外先进国家防水工程的现状和行业经验简要对比,说明差距;着重从“新规”的防水设计工作年限将大幅提高角度,阐述防水行业的挑战和机遇,并作出应对建议。

关键词:渗漏、新规、存量、建议;

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增长,促使我国建筑业也高速发展,建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仍存在工程质量问题,特别是渗漏问题的投诉,一直居高不下;据了解,目前国内65%的新建房屋投入使用后1-2年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渗漏,65%左右的建筑防水工程6-8年后,需要翻新,有关部门对防水工程出现渗漏分析结果显示,整个建筑屋面的渗漏率达到95%以上,地下室在66%左右,室内渗漏率也在37%左右;工程渗漏问题,既影响结构使用功能,又影响结构安全与使用寿命,引起相关方的高度关注。建筑防水是一个涉及石油化工,建筑技术、施工技术结合与交叉的学科,工程渗漏涉及市场机制、管理体制与技术等,是复杂的系统问题,目前防水工程存在主要问题:

1、工程渗漏频发,渗漏率居高不下,与发达国家(住宅渗漏率<10%)差距不小;

2、防水层耐久性差,设计方法存在缺陷;

目前防水行业执行的的保修年限依然是2000年1月30日发布施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屋面防水,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保修期为5年”,此规定沿用了近30年,设计单位对防水系统认识主要体现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上,未能够重视防水耐久性;目标防水工程设计使用图集繁多,多因厂家推广材料而编制,图集缺乏系统性,推荐材料的材料选择不全面,细部涉及引用图集,设计方法千篇一律,难免存在设计缺陷,其中建设方要求限价设计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3、防水材料质量参差不齐,2018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拥有生产许可证防水企业约有1500家,无证企业却有500家,无论企业销售收入占整个行业收入的30%以上,市场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造成优质防水材料难以推广应用现象。

4、施工总承包单位对防水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以“专业分包”形式施工,这些专业单位数量众多,发展层次参差不齐,专业分包施工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防水工程施工工序多,施工现场复杂,隐蔽工程多,加上工期紧张、交叉作业,只要监管不到位,就易造成渗漏隐患;防水施工效率较低。

5、由于我国建筑防水学科起步晚,据了解湖北工业大学是目前我国唯一开设建筑防水工程专业教育的高等学校,目前国内,全国性专业的建筑防水科研机构只有中国建材科研总院苏州防水科研院一家,另外,还有一些全国性或者省级的建材,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地铁隧道、冶金矿山等科研院所,也配置一定数量的建筑防水方面的科研人员,但总的而言,大部分在建筑防水科研方面的投入力量很少,行业专业科研力量薄弱。

据相关文献,欧、美、日等国家的防水理念是,综合考虑防水工程造价和使用期,重视防水设施与施工工艺,防水材料与结构基础,施工与环境匹配,协同、优化,更注重合理选材;产品开发和应用的主体是围绕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等为产品发展方向;如欧、美、日等许多国家法规要求地下防水设计时与建筑物同寿命,并且对材料更加严格,与建筑物同设计寿命地下防水翻新需求相对很少;加之民用住宅建筑采用装配式的比较多,室内防水如卫生间采用整体浴室的多,渗漏问题也相对较少,目前防水市场以屋面防水为主;欧、美、日在70年代以前,尚未实施防水工程质量保证期时,建筑渗漏问题也是相对严重的,后来由于防水技术的发展,功能更先进的防水材料问世,防水理念和建筑防水设计的不断完善,加上质量保证期制度和防水工程保险制度的普遍实施,这种保证制,比较我国住建部的保修制,可是严苛多了,那既可以找到保险公司的索赔,也可以依照合同去诉讼,赔偿损失的金额是比较巨大的,所以基本杜绝施工相关单位侥幸心理,这是制度上的基本保证。

面对我国建筑渗漏问题严重,提升防水工程质量的呼声日益高涨。今年4月份,住建部就《住宅规范项目》等40本工程建设规范再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在《住宅规范项目》中,住宅建筑防水设计工作年限与上一版征求意见稿相对作为较大变动,上一版要求的屋面和卫生间防水工程年限不低于20年,被修改为“屋面防水不低于20年,卫生间防水不低于15年,地下防水与上一版保持一致,即“不低于结构设计工作年限”,颠覆了现行“防水质保期5年”的现定,特以相关高的要求取代之。如图所示

国家有规范,业主有需求,提高防水设计工作年限,必然是大势所趋。2021年北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发布首批集中供地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公布,这是北京首次选用“三竞”方式拨地,用竞高标准商品房的方式,确定最终“买家”,共有8家地进入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评程序,就防水行业而言,本次各项方案承诺了质量保修的期限,而且开发商的承诺 的保修期都要比现行的规范更长,比如,项目外墙工程,防水工程的现行规范是5年,而中选方案中承诺的质量保修期不少于15年。北京这一做法得到国家层面的肯定,并要求推广北京此做法,也得到了沈阳、合肥、广州、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等多地响应,均在集中供地时,提出于类似“竞品质”方案。可见,住房不漏水,已成为商品房住宅的标配,同时防水工程质保期年限的不断增加,将有力引导开发商更加重视建筑工程质量,更加重视防水工程质量,也倒逼防水行业,各企业必须认真在防水工程设计材料,施工等方面下苦功,全方位的提质增效;虽然新规对于提高防水工程设计工作年限提高许多,对于行业绝大部分企业是个大挑战,但借鉴国外先进防水工程设计、施工经验、案例以及国内部分优秀项目的经验,经过行业共同攻关、努力,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面对防水工程新规,应对建议如下:

1、可效仿国外采取“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的管理机制,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法律手段加强防水工程设计,防水产品,防水施工的监管力度,推动行业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技术水平,淘汰落后产能;由政府主导,专业团队和企业层面构建完整的标准体系。

2、工程类高等院校增设“防水工程”类专业设置,职业教育类学校相应加设针对防水专业的职业教育,多管齐下,培养更多专业的防水工程方面高、中、低层次人才,是提高建筑防水工程质量的基础。

3、防水工程专业科研机构和防水材料生产厂家重视资金、人员、实验设备等科研资源的投入,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防水发展体系,建立行业和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体制和机制,特别是基础研究和防水技术研发工作,如防水材料耐久性,节能、环保、高效等性能的研发。

4、设计院重视防水工程标准体系科学性与系统性建设,将防水等级,工程重要性,使用环境,设计使用年限等进行科学规划。

5、加强防水施工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重大项目的屋面、地下防水工程设计,建设单位应组织专家评审机制,建设信用评级制度,强化工程总承包的防水工程责任,引入防水工程质量保证制度等。

6、建设完善的管理维护制度,提高防水工程使用寿命。

根据“七普”数据,在2020年,全国家庭住房面积总量超过了500亿平方米,目前商品房已售面积估算已近200亿平方米,随着存量住宅装修耐用年限的逐渐到来,以及二手房市场的持续发展,住房翻新周期按10-15年计算,大量住房的二次装修将会逐步释发,巨大的旧房翻新装修需求将会直接拉动防水材料和防水施工的巨大需求;我国建筑渗漏问题较为严重,屋面、外立面渗漏非常高,2012年以前施工房屋已经进入翻新周期,以按约10年的防水新周期计算,累计的存量市场的80亿平方米,且每年将新增近10亿平方米的防水修缮需求。 可见,巨大的市场容量,在给防水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由于新规将实行,必对防水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建筑防水企业进入更激烈竞争的赛场;防水行业的各企业唯有以“专注、专研”的态度尽快提升防水技术,研发防水高效环保材料,促使自身不断转型升级,迎难而上,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攻坚克难,建立企业信誉,打造企业品牌,如此才能走的更长更远。

参考文献:

1、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深圳市建设工程防水技术标准.SJG19-2019

2、刘星、肖绪文、徐洪涛、卢海陆.我国防水工程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施工技术2021第3期

3、李坛、韩女、刘星、肖建庄.国外建筑防水技术对我国的启示.施工技术2021年第9期

4、住建部.《住宅项目规范》(征求意见稿).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