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要点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要点分析

张彦,和求凡

腾冲县金山地矿科技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腾冲679100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对生态环境和绿色发展的不断重视,水工环地质勘查行业发展需要顺应社会要求,基于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开展勘查工作。在实际的勘查工作中应当提前做好勘查规划,并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和意识,合理规划勘查相关工作,通过多种手段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文章通过分析生态环境保护与水工环地质勘查的关系,探究了生态环境背景下水工环地质勘查的要点。

【关键词】生态环境;要点分析;水工环地质勘查

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需进行大规模的钻孔、挖孔等施工工艺,对自然环境生态平衡造成破坏。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意识水平逐渐提升,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在此背景下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需有效解决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地质勘查技术水平,做到绿色勘查。

1.水工环地质勘查情况

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1)水文地质勘查:主要深入研究和调查地下水情况与信息,掌握相应区域的水位分布情况并做好推断。(2)工程地质勘查:该勘查工作的重点在于全面、详细地勘查板块构造、地质条件与地震活动等,同时还需要详细研究当地的岩石情况,准确划分工程地质类型。该勘查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危险性。(3)环境地质勘查:分析并预测整体勘查区域的环境质量,对生态保护区域加以重点分析,以防出现生态环境薄弱地区。

2.生态环境保护与地质勘查的关系

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过程中,受到人为因素、技术水平、复杂环境等影响,对勘查区域周围河流水域、大气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不可逆地破坏了当地地质结构,例如在勘查作业现场遗留各类不可降解的垃圾、破坏地层结构、造成大气粉尘污染等,甚至会严重影响当地地质结构与生态环境平衡,引发地质灾害问题,如水土流失、碎石流、山体滑坡等。钻探、坑探、槽探是地质勘查工作中常见的勘查方法,三种方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同[2]。(1)钻探:该勘查方法主要是在勘查区域地质结构中利用钻机钻设大量孔洞,并将土样从㓊底取出来。一旦钻孔孔径过大、孔洞数量过多则可能会破坏原有地质结构,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存在安全风险,可能出现塌方等安全事故。(2)坑探:该勘查方法主要是在勘查区域对较薄的覆盖层挖设探井、探槽以及探巷,用于采集土样、地质现象。开展坑探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大量产生废渣,并在勘查现场形成槽㓊。若未能及时填补处理所挖设的槽㓊,或是未能有效处理废渣,则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甚至会出现地质灾害,如碎石流等。(3)槽探:该勘查方法主要在结露基岩的地表挖掘槽形坑道,以便采集土样、观察地质现象等。在挖设槽形坑道时容易掘断地表植被及根系,继而对地表植被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在结束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后,难以恢复槽道区域地表植被。上述三种勘查方式均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3.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地质勘查要点

3.1大力宣传环保理念

在传统的地质勘查作业中,未能充分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在实际的勘查过程中通常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一旦人们赖以生息繁衍的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则会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需要加强重视勘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加强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地质勘查工作与生态环境保护有关法律相吻合,正确处理好地质工作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升级勘查手段,如物化探技术、智慧勘查等,推进地质工作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变,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地质勘查阶段,勘查人员应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勘查工作的指导思想,对生态脆弱区域进行严格管理,对自认生物的栖息地进行保护。在勘查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因勘查施工而出现的各种废渣,并在勘查结束时对被勘查地区的地表形态加以恢复,并利用现代化技术收集被勘查地区的信息,以便及时发现与解决潜在问题,最大限度降低地质勘查工作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2对现有评估机制全面优化升级

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为贯彻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理念,需对现有的评估机制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以便提高环境保护效果。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基于科学、合理、系统的机制评估勘查工作,可以有效控制环境保护问题。在地质勘查的前期准备阶段,需安排专业人员对勘查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预估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勘查影响和勘查区域地质等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除此之外,勘查人员应以评估机制作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依据,以便能高效开展和顺利推进各项勘查工作,同时可以避免严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

3.3及时处理勘查废物

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噪声等废物,需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及时有效处理。一方面有关单位对未经处理的废物加以管理,禁止随意堆放或排放废气、废水等,以便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另一方面,重视降噪防尘工作,通过大量种植绿植的方式,打造噪声隔离带,以隔离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噪声,确保可以有效阻断烟尘、噪声传播途径。除此之外,在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时,为维持水系平衡,应将勘查废水处理至达标后再排放,且需要避免使用矿区地下水。结合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烟尘排放。对于固体垃圾的处理,需分为可分解和不可分解分类处理,前者深埋处理,后者集中焚烧处理。

3.4推广科学生态补偿机制

由于水工环地质勘查规模极高,所涉及的范围较广,对被勘查地区的生态环境损害较为严重。为降低勘查工作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十分必要设置补偿机制,对生态环境加以补偿[3]。有关单位应加大财力、物力投入力度,基于环境恢复,整体调查和调整实际情况,以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此外,在结束勘查工作后,需再次加强重视勘查区域环境恢复,保证落实个人责任,全员主动参与到环境恢复活动,保证环境恢复效果。

3.5创新地质勘查方法

传统的勘查方法存在工作量大、程序复杂、对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开展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需不断创新方法和技术,以促进勘查工作环境保护效果。先进的地质矿产勘查技术可以在提高勘查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水工环地质勘查单位需致力于研究新型勘查技术,吸取多方经验,通过自主开发或引进国外先进设备的方式,并在实际的勘查过程中结合被勘查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勘查仪器和勘查方法,降低勘查施工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整体提升勘查技术水平。除此之外,勘查人员还应该积极主动学习勘查相关知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避免在勘查过程中出现重复勘查的问题,减少对勘查区域的环境破坏。

4.小结

总而言之,传统的水工环地质勘查工作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地质勘查工作人员应引起重视,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并通过多种方式保护生态平衡,优化地质勘查技术,及时有效处理勘查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佟,孙杰,江涛,等.煤炭生态地质勘查基本构架与科学问题[J].煤炭学报,2020,45(1):276-284.

[2]吴文盛,王琳,宋泽峰,等.新时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的探讨[J].中国矿业,2020,29(3):6-10.

[3]李凤明,丁鑫品,白国良,等.高原高寒露井联合矿区生态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模式[J].煤炭学报,2021,46(12):4033-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