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技术在市政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信息化技术在市政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与研究

高涛,马骥

中建二局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石家庄050200

摘要: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河道治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必须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由于现有河道管理数据的整合、获取和处理能力不足,以及河道运营管理模式的传统,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了雨水、水质、管网、压力等多个物联网感知体系,该种体系的建立能够保证城市河道在治理过程中实现智能化和智慧化,并且能够保证整个服务的功能得到提升。本文以智能水务为实例,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建立了一个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通过对某区域水务信息化建设的实例,对其在水务管理、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治理项目的实施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其治理的成效与人民的生活品质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现阶段,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集水环境治理以及现代化管理服务与一体的管理体系,确保该管理体系能够实现智慧化和信息化。在河流的管理和管理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所有的水利设施、水处理设备进行信号传输、远程控制,并利用在线的水质监测仪器和监测装置,通过智能管理云平台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河道的监控、管理、调度等功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的效率,并减少管理费用,为智慧水务的推广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某市智慧水务现状分析

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我市在智能供水工程上已有了初步成果,已初步形成了雨水、水质、管网、压力等多个信息系统,为城市供水、供排水等工作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参考。智能供水管理系统包含多种数据资源,并能对基础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在运行过程中,排水管理系统以及防汛预警等多个系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城市智能化的发展,并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我国水利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水利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系统构建方案

2.1系统架构

智能水管理系统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应用层、平台层、安全层等六个部分,其中感知层是通过现代的物联网技术对水资源进行感知和收集数据;网络层的功能是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供水系统的基本数据;而在数据层,则是以数据中心为核心,为其它的服务子系统提供数据和信息支撑;应用层高度集成应用系统,能够有效地共享数据和信息,对业务流程进行分割,完成系统的升级和二次开发,并与数据中心的功能结合,支持企业的决策和业务管理;平台层负责对水务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完成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转换,实现网络设备和服务的显示;安全层是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通过防入侵、安全审计等手段来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2.2系统应用

该系统采用分级数据库技术,通过构建工业控制总线和 SOA业务总线,两者都能提供广泛的业务和信息交互,能够有效地进行通信和应用的整合。该系统的软件主要有: SCADA软件, GIS软件,以及各种数据库和服务器等。

3智能水表管理的核心技术

3.1 IE技术

其中,射感器技术、数据融合技术等是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以及过程管理等方面,可以动态地监控和收集水资源信息,并在水资源的调度和远程控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将物联网技术与无线网络、水利专用网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对设备进行标定、监测和管理,从而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为水利部门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使决策更加智能化。

3.2云技术

在智能水管理系统中,云技术主要是把系统硬件设施、软件设施和网络资源连接起来,实现数据计算,共享等技术手段,是网络、管理平台、信息集成和应用的统称。采用云计算技术建立数据中心,能够对数据进行存储、整理和分析,其中包括:(1)虚拟化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扩充系统的硬件能力,让系统的运算单元能够在虚拟的环境下工作,从而简化软件的组态流程,扩展操作系统的支持,减少系统的操作费用。(2)大规模的数据存储技术,它是通过采用分段存储技术和冗余存储技术来存储大量的数据,并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3)资料处理技术,此资料主要由 HBase及 BigTable组成,是本系统的核心技术。(4)开发平台的技术.该技术的首要任务是对不同的应用软件进行管理,以保证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3.3移动互联技术

移动互联技术是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基于手机 App,可以利用手机应用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工厂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结合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特点,开发出一套高效、简便、易于操作、面向供水行业的系统,并与 PC机实现数据的同步共享。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实现水质的监控,并且能够有效的录入相关数据,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每个环节都能够实现数字化和自动化。移动网络技术突破了商业壁垒和信息孤岛,通过对供水系统的全面监控,可以有效地对供水系统进行全面的监控,并为公众提供相关的信息。

3.4分布式对象技术

分布式对象技术包括 Java技术、数据库技术、 COM/DCOM/NET技术和 CORBA技术, Java技术是面向系统软件设备的一种通用编程语言。它在安全性、通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优越性,它在智能水管理系统手机应用程序的开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CORBA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其中 CORBA技术的组件网络是对子系统进行管理的关键,它首先要在各个设备上建立一个信息信道,保证能够有效地进行数据的传送,同时还可以与上层的软件进行信息交互和 NAP的功能。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标准的应用程序进行接口配置,使上层软件和用户定制程序之间能够进行信息交互。智能水表管理系统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实时的采集,采用分布式的实时数据库技术,能够充分满足系统的实时信息采集需求;采用商用数据库,既能合理地保存历史数据,又能建立 RTDB,形成数据处理子系统。这些技术都是建立数据中心的关键技术,通过各种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4智能供水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分析

智能水管理系统将全市雨水的情况等多种监测数据进行综合,使水的调度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强了水环境管理,提高了对突发事件和潜在危险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了供水服务的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

结束语

总之,城市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及时、灵敏、完备的运营管理、科学的辅助决策体系等,极大地提高了城市水务工作效率,在此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实现水务工程的有效建设和有效管理,其运行管理与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了供水社会的服务水平,为社会、经济、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智慧城市和生态文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慧水利应用及其发展研究[C]//.2022(第十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2022:393-399.DOI:10.26914/c.cnkihy.2022.028450.

[2]诸卫卫,刘永强,吴浩,朱斌,高阳.基于BIM技术的河道治理工程施工安全预监督研究[J].人民珠江,2021,42(11):1-7.

[3]杜明.智慧管理平台在河道运营管养中的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19(06):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