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动力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内生动力视角下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策略

苏臻 ,谢丹妮 ,通讯作者:王博

大连医科大学,辽宁省大连市,116041

摘要: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只有解决导师队伍目前存在的问题,激发内生动力,才能将导师队伍能力提升上来,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青年导师的发展规划受限、部分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实力欠佳,校内校外导师联动不充分、导师团队配置亟待完善。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加强扶持,多维度、深层次的导探索导师队伍建设方案,积极促成导师团队,才能保障导师的良性发展与循环。

关键词:内生动力 研究生导师 提升策略

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通道之一[1],始终承担着后续人才储备的任务。2020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2]中指出高等教育改革其中一个重点方向是提升导师队伍水平。诚然,贯穿研究生教育全阶段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研究生导师及导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3]。学生的言行举止、学术思维和能力都受到导师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开展高质量的研究生教育工作,培育新时代国家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研究生教育首先要从导师工作着手。

一、教育中内生动力机制的阐释

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唯物辩证法已经清楚的揭示了矛盾是事务发展的动力,而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4]。而教育学面对的基本对象是人,人的需要、需求、动机和愿望构成了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5]。要想教育质量更快更好的提高,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即激发人自身的需要、需求、动机和愿望,使其产生想要“立德树人”,做好研究生带教工作,做一名合格的研究生导师,实现自身长足发展的精神追求。只有导师和导师队伍的内生动力都加足马力了,导师队伍水平也就自然而言的提升了。

二、当前导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青年导师的发展规划受限

青年导师一般是年轻的、新入职的教师群体,不同于其他导师群体,青年导师普遍具有更高的学历,甚至海外背景。个人特色更为鲜明,有明确的学术追求,有更强的职业规划和自我发展意识,是导师群体中坚实的中坚力量[6-7]

但往往在高校的实践过程中,青年导师的授课任务繁重,物质待遇相对较差,科研项目和经费贫乏,年终考核评定的要求更多。导致了不少青年导师会有“非升即走”的压力束缚。因此青年导师经常会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无法全身心的投入研究生的带教工作,甚至会因为这些压力给予学生不少的负面情绪;其次,青年导师多数都是刚入职不久的职场新人,会面临一系列人际关系问题;第三,青年导师在科研立项中的经验比较缺乏,导致其科研经费和项目比较少,科研压力就会相当大。

  1. 部分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实力欠佳,校内校外导师联动不充分

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采取的是单一导师制,且导师遴选制度是,一旦遴选上导师,便会终生任职,这就导致一部分导师在遴选上岗以后,思想上出现了懈怠。这样就导致了这部分导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固化,学术视野难以打开、新生事物的接受度变低,缺乏创新思能力和批判思维。与此同时,这些不好的习惯也体现在了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想难以被解释,降低了学生的求学获得感。这也是目前研究生存在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8]

随着部分交叉学科的兴起,专业学位的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但部分院校对于专业学位学生仍然采取单一导师负责制,校外的实践导师配备的不到位,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的无法形成正向联动,无法在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外出实践的教与做的过程中实现平衡。

  1. 导师团队配置亟待完善

目前,各个高校导师团队的配置还不够全面,只在部分实验学科中有多导师合作制。这可能是因为本校研究生导师团队的建设方案还未成形,研究生导师们的团队建设意识还不强。其次,有些导师团队的梯度建设还与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导致了这些研究生导师在团队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其三,学校对树立“模范团队”标杆的力度还不够强,导师团队激励机制也不够明确和完善。

三、导师队伍能力提升策略

1.教育部门、学校等上级单位加强对青年导师的扶持

首先,在青年导师的引进过程中,多考虑“双引进”,如青年导师夫妻双方均是高学历的研究人员,可以采取“双引进”的措施,使夫妻双方能够合作而更有干劲;从青年导师的引进之初,就要加强对青年导师的人文关怀,多开展青年导师的工作经验分享会等一系列工作,使青年导师能够迅速的融入到学校这个大集体中来。其次,加强对青年导师的培训工作,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导师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倡导学院开展高年资导师-青年导师的团队建设工作,高年资的导师对于培养研究生往往拥有足够的经验,开展导师团队建设工作,有利于青年导师的快速成长,也有利用学生的高质量培养;第三,加强青年科研项目工作的倾斜力度,将青年科研项目的项目经费也进行一定体量的提高。保障青年导师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有用充足的教育培养经费。

2.加强导师的年度考核,稳定导师队伍的高质量

保持导师队伍的稳定,要求学校在遴选完导师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起动态的导师复审制度。对于不合格的导师暂停其招生,在其对自己事业进行反思完善后,再重新遴选进入导师队伍;其次,要加强导师队伍的学术能力审查,可以采取学生调查、同事互评、领导评价等多种匿名调查的方式。最后要鼓励学历欠缺的导师进一步深造,加强自己的学术积累,丰富专业知识,提高职业素养。

3.积极探索多维度、深层次的导师队伍建设方案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研究生单一导师制,这样很容易出现导师对于学生学业乃至毕业的主导权过大,一旦学生与老师之间出现纠纷,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结局。所以在导师的日常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多维度的进行导师队伍建设。第一,可以发展见习导师制度,对于满足导师条件但尚未成为导师的人纳入见习导师工作,配置高年资导师进行指导,见习导师进行相应的本科生带教制度,采取学生和高年资导师的双评定制度,合格者纳入导师队伍,此举有利于吸纳优质师资进入导师队伍。其次,开展导师团队带教工作,学生不再选定单一制的导师,选择相应的导师团队,团队老师均对该生负责,此举可以避免个别导师权力过大,出现极端行为。亦可以促进导师团队的深层次合作,丰富自己的产出成果,学生的研究自由度也更大更广,实现多方共赢的结局。

  1. 多举措推动导师团队的建设

由学校牵头,出台相应的导师团队建设方案,为导师团队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思想;其次,要加大对本校优秀导师团队“模范”宣传力度,发挥“模范”力量,形成人人崇尚模范的良好竞争风气;各级学院要积极构建新时代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体系,形成“高年资导师+领军人才+团队+青年导师”的良性导师团队,拓宽导师们的交流渠道,促进教研教学上的进一步合作。培养出政治素养极佳、业务精湛的导师团队。

四、参考文献

[1]王健,孟佳辉,赵泽斌,等.政策成长链: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的理论建构[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7):48-5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20-09/23/content_5546215.htm

[3]高雅,胡安娣娜,郑丹莹,等.激活教师队伍内生动力,推进眼科学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J].眼科学报,2022,37(6):454-457.

[4]朱宏强.矛盾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7):38-41.

[5]董静.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5(4):5-10.

[6]孙利,葛永庆,孙中伟.高校青年导师自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动力机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4):69-70.

[7]张维.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做好青年导师角色转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3(2):62-64.

[8]曾 婧,李 曼 .研究生心理危机成因和预防研究[J].求知导刊,2018(34):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