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分析

陈智

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郑州市45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期间,建筑行业占据着关键地位。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工序多、人员流动性大、机械设备繁多、多工种交叉作业、露天作业多,且受季节气候影响大等特点,使得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5—2019年我国建筑和市政工程领域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上升趋势。以上数据表明,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形势尤为严峻,其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未根本改变,安全管理不善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变得十分紧张,为了能够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市建设开始重点开发建筑工程。但是由于建筑施工一般都是高空作业,施工难度较大,风险隐患较多,如果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失守,不仅会危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且会影响整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因此,这就要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工程能够顺利完成。

1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中,工种多样,人员数量较多,因此为了保证建筑施工安全,应该选择合理有效的安全措施,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到各环节,支持工程项目健康稳定进行。工程具体施工中,应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分析施工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当前市场上的建筑工程项目而言,应重点做好设备安全检测工作,设备对施工活动开展有着重要辅助作用,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都要反复检测,并做好设备检修和维护工作,设备使用正常情况下方可投入使用。如果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盲目投入施工,将严重威胁到现场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降低建筑工程整体安全性,并且会造成工程项目未能如期完成的后果。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其本质目标是为了创设更加舒适、安全的物质条件,如果前期选择的材料和设备质量不合格,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将影响到建筑物的未来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降低使用者的体验舒适性,如果出现严重安全事故,也将损害承建企业整体形象,不利于企业市场生存和发展。另外,当前建筑、超建筑施工中的风险系数更高,高空作业量增加,对于设备安全性要求成倍增长。所以,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有助于维护施工活动有序进行,推动建筑行业高层次发展。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防范策略

2.1综合管理标准化

2.1.1组织结构设计

针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履行安全管理职责,贯彻安全管理的标准要求。为此,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关键安全管理问题确立管理制度和明确管理目标,然后根据总目标确定分项目标,将分项目标作为安全管理各部门的管理目标,根据目标的完成情况考核人员。

2.1.2明确安全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对工程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工程施工不同阶段明确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标准,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撑。同时,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不断进行管理制度的优化工作,调整安全管理标准,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2.1.3针对事故处理制定预案

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若出现安全事故,必须迅速进行处理和上报,保证事故处理速度,并使上级监督部门能了解现场情况。同时,也要迅速确定责任人员,配合进行调查工作。

2.2科学应用BIM技术

1)建筑施工风险因素识别

综合施工前准备资料、专家意见及BIM模型规划信息划分施工现场危险单元,并根据危险源数据库信息综合分析,最后识别出施工中的危险源。

2)建筑施工危险区域划分

识别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后,需要划分出危险区域,即经过BIM模拟后确定存在安全隐患的位置,以建筑物边沿、洞口为主要危险区域,对于该类位置需要加装防护栏杆和安全网。由于隐患区域与安全区域不是固定不变的,本文结合BIM模型的动态属性对区域划分结果进行周期性检验,以动态更新的方式对区域划分结构进行管理,并将隐患区域和危险程度的评价结果反馈到模型中,以此作为防护措施选择的依据。

3)最佳施工方案确定

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BIM模型中导入建筑施工各专业的信息模型,并进行合并处理,导出生成以不同组成单位为基本构成的建筑模型,将其导入到Naviswok软件中进行实际运行模拟。当出现碰撞时,生成相应报告发送至客户端,相关人员在结合报告内对机械和建筑的排布方式进行优化,以此确定最佳施工方案。

2.3调整安全生产教育体系

在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主要考虑以下3个因素:一是劳务派遣单位作为用工输出端,其对工人进行集结以及分配,人员相对施工单位而言较为集中、稳定。二是施工单位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少事杂,要尽可能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保证管理人员有时间、有能力去开展安全教育。三是要保证工人切实得到相应的安全教育,有效提高工人安全生产意识。从以上几个因素出发,可以建立由劳务派遣单位对工人进行岗前第一级教育,项目部开展岗前第二级教育,作业班组开展岗前第三级教育的岗前教育体系。具体操作上,在劳务派遣单位招收工人进入公司时,就组织工人进行第一级安全教育,并将教育资料如实归档;项目部在接收到工人时,同时收集该工人第一级教育资料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工人进行第二级安全教育和第三级安全教育,在教育完成后,将工人岗前三级教育资料进行归档即可。这样做的优势,一是保证了劳务派遣单位有了履行安全生产教育主体责任的有效途径。二是不管工人更换项目的频率有多快,在同一劳务单位,就不用重复接受第一级安全教育,大大降低了工人重复培训的频率,减少了工人的抵触心理,在保证工人安全教育的前提下,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三是施工单位在接收到工人时,只需审核其第一级教育资料,同时将第三级安全教育明确给施工班组,自身只需开展第二级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岗前教育培训资料即可,工作强度大大减少,为项目部加大对安全教育的管理力度提供了可能,保证项目全体工人都能实实在在得到教育。

2.4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首先,在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中,加强施工现场危险源控制管理,管理人员结合具体施工内容和管理要求,分析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并设置固定安全检查小组对本次施工危险源进行跟踪记录和管控。依据危险源所产生的危害划分等级、管控顺序,灵活确定不同的危险源管控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管理人员要明确危险源责任主体,明确权责所在,避免出现问题后相互推诿。危险源管理中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则要追究法律责任,对相关人员进行惩处。施工单位也要针对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契合实际情况规范化落实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动态调整施工内容,便于减少经济损失,保障人员安全。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所面临的安全风险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施工人员,也包括施工设备与施工管理制度。因此,必须针对这几项关键要点进行严格管理,采取科学合理的管控措施,对各种风险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剖析,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高层房屋工程施工项目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1]高鸿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J].砖瓦,2022(1):98-99.

[2]汤新.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21):228-230.

[3]张化.高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