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与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与建设研究

张恩辉

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712100

摘要:由于生态公益林具备了相应的生态效益,因此可以保障地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文章中通过剖析了公益林的环境保护状况,对公益林环境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希望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字:生态公益林;保护区管理;基础建设开发

引言

林木是珍贵的资源,它在自然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功能。生态公益林,主要指建设在国家重要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及其脆弱生态环境建设基地上的森林资源,不但具备着控制大气、涵养水、保护土壤的自然保护功能,还具有着保护生态多样性、维护生物圈和谐发展的社会功能,通过加强公益林保护治理和工程建设,是实现中国自然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建设的关键手段之一。

1公益林保护管理与建设现状分析

1.1管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降低,土地使用等问题严重加剧

—方面,中国公益林的管护进度缓慢,因为管护人员必须掌握专门的技术知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而目前中国的公益林管护人员没有专门的技术知识,所以专业素质低下;但是,由于生态规划的滞后程度仍严重,且公益林规模较小,征用和侵占林地的情况仍然严重,且农业开发和公益林管理权归属问题仍然较大,并出现了一定的社会问题[1]

1.2公益林的投入项目相对较少,管理也没有问题科学性

一方面,由于毁林幵垦现象时有发生,在部分地方或较为偏僻的公益林,由于林农们主要通过出租林地提高经济效益,从而造成了许多农民们对公益林的乱砍滥伐,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极大的危害,当地森林资源系统也遭到严重摧毁。特别是近些年来,为增收,农民们幵始栽种经济作品,并盲目对天然林地进行开垦,不但损害了原有的资源效益,还危害了生态效益的正常发展,从而造成了公益林无法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受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的因素,全国各地对公益林的保护管理有着较大的区别,有的地区没有严格根据区域的地方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施,有的地区还存在高消耗少生产的恶性循环,林农们和人民群众普遍对公益林保护政策法规并不了解,公益林保护宣传工作和政策措施贯彻不到位,使得公益林无法有效保障可持续发展。

2.加强公益林的治理与建设的有效举措

2.1强化产业扶持措施,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建设

目前,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情况的影响,用于林业工程建设与维护管理工作的经费显然不够。为促进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管护扶持工作,健全制度系统机制[2]

同时,在公益林收益区域内和管护范围外的地方政府也要采取合作的形式,积极探索形成市场化、多元化的公益林补偿体系,以扩大其社会获得途径,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源参与到公益林的治理管理与工程建设中;同时,要在森林资源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时间内,通过开发信贷品种、建立健全投融资结构,鼓励信贷贴息,进一步扩大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财政支持能力,完善林木保险制度。

另外,还应当形成健全的规章制度系统,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宣传机制、奖惩、监督机制等,推动社会建立良性的良好秩序环境,从而实现公益林健康、有序发展。如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完善发展目标考评,全面落实好林产资源保护区的发展目标责任制与林长制,通过科学合理地编制好发展目标和计划,保证工益资源得以合理保护和永续健康发展;通过健全宣传宣教体系,积极实施好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推广活动,使爱绿、护绿、植绿的宗旨深入人心[3]

2.2加强对公益林的管理,注重经济效益

公益林的保护治理与建设是一件复杂而繁琐的事情,所以一定要制订科学的管护方案,强化政府对国家公益林的监督管理工作,把每一项任务都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另外,政府还应通过推广林下旅游、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等,推动国家公益林的发展。如通过科学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按照本地的气候环境和森林地貌条件等,来培育诸如冬虫夏草、棉花、药材等经济作物,并按照森林的实际状况幵发发展畜牧业;大力推广乡村旅游,积极开发乡村的红色旅游,通过建设国家森林公园,引导村民建设乡庄旅游,并引导旅游者前去参观消费,在保护山林的基础上推广旅游;同时,政府还需在维持生态平衡、顺应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开展公益林的升级改造,积极引导经营者通过对保护环境能力较差的林区、林带有规划的升级改造,以进行林产的永续发展,从而实现了改善公益林品质和环境保障能力的目的;在适应当地公益林保护需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公益林资产的改造提升,井经过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估后进行对林地资产的合理开发利用,维持自然资源的可循环发展,建立了农林生态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同时兼顾了环境效益与经营者效益。

结束语

在公益林的经营管理与建设活动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到森林的地域条件、自然因子、自然资源要素等,还要从宏观方面重视生态公益林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人民群众实际需要等各个层面的相互关系,努力通过公益林建设项目,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优化目标的同时,按照可持续经营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提高地方森林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汤后良;凌忠良.生态公益林管理模式与经营技术体系初探[J].绿色科技.2021(03)

[2]申文燕.乡镇林业和草原服务中心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的作用[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07)

[3]金付锐;王香敏.方城县生态公益林发展现状及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21(08)

作者简介:张恩辉(1973·3)男,汉族,籍贯:陕西咸阳,学历:本科,陕西省龙草坪林业  助理工程师, 研究方向: 森林资源管理及天然林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