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论述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的提高

张晓丽

河南省 洛阳市第五高级中学   471000

摘要:班级是除了家庭之外,学生最早参加集体活动的场所,也是他们学习知识和与人相处的重要场所。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担负着班级管理工作的重任。而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学生与小学和高中的学生相比,在性格和生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动荡性,表现为身心日益成熟、个性需求日益凸显,同时学业压力持续加大等,针对此,要引导高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如何使班级管理方式适应现代高中学生的心理,不断地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成为广大班主任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性;策略

一、尊重和信任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老师眼里,在班主任看来,高中学生才十六七岁,不足以承担起管理自我及他人的任务,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很大的潜能。高中生正处于理性思维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关注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同时也更加注重自我能力的发展。班主任所需做的就是尊重学生和给予足够的信任,并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情感相连接的纽带。这一时期的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不再事事依赖于教师、父母,在情感上寻求独立、自主。“就教育来说,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不仅需要在教育制度上确定受教育者的自由身份,同时必须要实现权力的平等。”在班主任把管理权限下放给学生后,学生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进行协作、沟通,使他们真正地融入集体,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理解、协作、竞争,并从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多样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管理的育人性,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信任。所以,在教学与管理当中,班主任要以转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观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成为与学生平等交往,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辅导者,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基于高中生的特点,积极地做好向导工作

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的思维很容易被网络、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高中生喜爱新奇、新鲜事物,个性好强,加之面临着高考升学的压力,而且学生的心理还处在叛逆期,所以班主任的管理难度加大,对于其班级工作方式提出很高的要求。这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心理变化,并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善于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班主任要运用丰富的集体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通过班会等教育阵地,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事件的讨论,从而提高学生道德意识,使其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此外,班主任既是学生心灵的导师,也是知识文明的传播者,其个人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的表率,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与班级学生接触的时候,要有良好的道德言行及高尚思想,并且在社会文明发展中与时俱进,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修养;另外,教师也要有终生学习的观念,在教学管理中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当学生校内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能想到都是找班主任帮助解决问题。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学生们更喜欢教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给他们讲解更多课本以外能够拓展他们视野的知识,而不断一味的说教,所以班主任在平时除了应该不断提升个人的所教学科的知识以外,也应该有一定的课外积累,改变以往早期单一的教学方法,将更多有趣的课外知识不断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这样更利于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的榜样,教师在言行举止都应该以身作则,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引导学生参加社会生活,或透过校园公共生活,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共处,形成公共德行和公共精神,从而提高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品质,扩大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福祉。”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公共道德品质,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治机会,比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校园环境设计等活动,让他们有充分的自主发挥和展现自我的空间,使其得到充分的锻炼。一方面,校园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的凝聚力,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感知团队意识。围绕共同的目标,引导每个人主动参与团队的公共事务,集思广益,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团体的成功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在团体活动中,个体可以真正地感受到权利和责任的关系,认识到在团队的支持下,自己也需要为整个集体做出应尽的义务,从而使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会到自由平等、合作竞争、民主自治的内涵。把德育融入到实践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公共道德品质。

四、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加强互动交流

网络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场域由学校转移到家庭,家长的支持与合作对教师的教育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推动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必要构建家校合作机制。在教学管理中,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是最紧密的,学校应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优势,根据班主任工作经验、反馈,制定内容完整、科学、合理的网络教学家校合作政策。在政策上,要充分肯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平等地位,双方要制定具体的制度规范,明确双方的合作边界和职责,避免互相推诿,确保育人工作顺利进行。其次,明确家校在线合作内容。学生的教育问题是家校合作的重点内容,双方的合作不应只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而应注重素质教育,处理好他们的人格、道德、身体发育和身体发展等问题,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实施家校线上合作研讨活动。

学校应定期安排交流研讨活动,鼓励班主任向专家学者学习成功经验,积极关注家校合作文献、讲座,认真分析成功案例,同时也要为家长积极地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并使其正确认识家校合作的意义,不断增强家校合作意识,加强互动交流。

总之,高中教育是形成良好人生价值观雏形的关键期,学生若能在这一阶段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为日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故而,班主任要抓住这一重要教育契机,不断优化和创新班级管理策略与方法,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不断使其道德品质得到全面提升,进而促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常振华. 高中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有效性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 2018(29):1.

[2]马妮. 浅谈高中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的有效性[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 2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