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写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1

如何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写作

曾新连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实验小学354100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问题,就会进一步去思考,主动探究,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会经常给学生提供自由提问,互相解答的机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同时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如何运用问题引导学生写作,小朋友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口语表达,也就是说的时候滔滔不绝,一旦文字表达,也就是写起作文来却难以下笔,磨蹭半天不动笔……”

  我们用什么好方法来引导孩子呢?

  一、按照一定顺序来思考

(一)低年级,思前想后看中间是必不可少的

  低年级写话,往往以看图为主,通过图画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文字的运用能力。

  有些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可以说脑袋空空,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就干瘪无趣。一般小学生的作文都是记叙文,也就是“讲故事”,要想把故事讲好,首先就要弄清楚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件事之前会是怎么样的?这件事之后又是如何的?然后重点要讲好图上的内容。要把图上发生的事情说得具体。有了这样的思路,孩子自然就能写下去了。至少能把一件事说出来。等到以后文字运用能力强了,每句话都说清楚,说具体了,那么文章自然就生动起来了。

  例如指导学生写《小猫画鱼》的看图作文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思前:小猫为什么要画鱼?

  看中间:小猫是怎么画鱼的?

  想后:小猫画好鱼了吗?最后怎么样呢?

  有了这样的思路,再把这些问题的答案整理出来,有机组合在一起,那么就是一篇习作了。

(二)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内容多起来。

  文章仅仅写完了,还只是第一步,我们还得让文章“靓起来”,如何“靓”呢?

  提问题在写作中可是一个好方法,开始的时候你写出来的文章可能很简单,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很干巴。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小朋友来学着根据自己的文章问问题。比如,小猫要画鱼了,他准备了哪些用具?鱼放到了哪里?画好第一条的时候,小猫心里想什么了?于是他怎么做的?吃鱼的时候又是怎么吃的?……因为有了这些问题的引领,小朋友的思维打开了,很快就写成了一篇文章。

  二、制定一定程序来遵循

古人云:文无定法,可一般的写作思路还是可以定式的,这样有时可以让大部分同学看到作文题时,不至于不知道如何下手,脑子空空,茫然无序。如果我们帮他制定一定的程序,让他们按照一定的方向去思考,那么他们的思想会被启迪,思路将会拓展,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

比如:作文题-----我最敬佩的人。我就是这样让学生去通过提问而学会如何写作的。

第一问:谁是我最敬佩的人呢?

(爸爸、妈妈、爷爷,叔叔、老师,警察等)

第二问:他为什么会值得我敬佩呢?

这是确定文章的中心,可以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确定了后写作就不会走题。

(他们或勤劳或勇敢或善良或宽容或坚强等优良品德值得我敬佩)

第三问:从哪件事可以看出他们有这些良好的品德呢?

这是通过提问启发同学们去选材。但选的材料又一定要和中心有关,材料一定要为中心服务,表现不了中心的材料不能用,如果中心是勇敢,那选定的材料就一定是勇敢的事迹。通过这样的提问使得中心和材料就一致了。

第四问:在这件事中,情节是如何展开的,人物要怎样刻画呢?

这样一提问,就把材料的安排又搭进来了,安排时就会考虑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

整个的文章安排就是这样,通过运用提问法,让自己不断寻找写作的能源。但提问又不是没有边际的乱提问,而是环环相扣,步步相联,使上下浑然一体。

其实很多的作文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的思路有方向,这样也就可以让他们摸着石头过河了。

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在授课即将开始的时候,一个平时很淘气的男生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想知道将来松树林会是什么样子的。”“是啊,松树林里又会是发生什么样的故事”有同学附和着。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契机,于是我顺势将问题抛给学生:“你们有何高见?”问题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他们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这里将来有可能成为一个动物园”,“很多年过去了,这里可能一只松鼠也没有了,因为它们去了一个松树多的地方,继续创业去了。”“多年以后,这里的树木更好了,所有的动物都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等等。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又给学生布置了课后小练笔,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孩子们的想法真是五花八门,从一篇篇作文中,我们不看出孩子的童真、童心、童趣。他们用文字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的有效指导更是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的有效指导将学生带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为作文教学托起了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