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1

道德与法治教育要回归生活教育

侯银意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五小学510800

摘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如果过于理性化,一味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体现不出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教育是生活的需要,通过生活才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以构建生活的课堂,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教育是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回归生活; 道德与法制;         

我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育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充实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创造生活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在教学中,我除了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外,还根据本课程的特征,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实践,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情感的教育和陶冶了情操。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过程中,我针对我班男生多而且调皮的特点,谈谈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本班男生比较顽劣而且任性,不守规矩,不懂礼貌,不听从老师的教导。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跟他们拉好关系,每次一早回到教室,我就笑眯眯地跟全班同学打招呼:“同学们早上好!”学生也会响亮地回应我:“老师早上好!”看到某同学正在认真地看课外书,我轻轻走过去,在它面前竖起大拇指,说:“你认真看书的样子真棒!”于是,原本围在一起大声说话的几个男同学听到我表扬某同学认真看书,马上各自坐回自己的位置,也拿书出来看。这时,我也轻轻走到他们的身边,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微笑着说:“懂规矩的孩子,学习会越来越好的!”课间的时候,我会主动找他们聊天,耐心听他们说一些有趣的事情。有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慢慢地变得守规矩,而且很有礼貌,每次见到老师都会主动跟老师问好。

二、创设生活情景,在学习活动中再现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努力发现学生生活中的社会问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样化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学会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学会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走进生活,认识社会,健康成长。例如在教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我创设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让学生在没有定规则的情况下玩这个游戏,学生围在一起乱成一锅粥,玩得不开心。后来,我让他们按照游戏规则去玩,他们玩得很愉快。于是,我趁机说,游戏有规则才玩得开心、安全、公平,那生活也离不开规则,你们找找看,在生活中,有哪些规则?学生通过回顾生活,进一步明确了生活处处有规则,生活离不开规则。

三、到生活中实践,体验真实的生活情景。

在教学了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10课《爱心的传递者》,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体验,我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鼓励学生走进社会多参加一些有爱心的活动,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感体验。平时看见有需要帮助的人,主动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比如,看见邻居的老人家提着重东西上楼梯,主动帮老人家提东西;同学忘带学习用品,借给同学用。再如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了明辨是非,真善丑恶,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学生的知情行就会凸显出来,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作用。

《道德法制》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情景、再现情景,将应当遵守的行为模式表演出来,鼓励学生将体验活动中的行为拓展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以生活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德育产生实质性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品行发展与完善,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龚亮发.刍议如何实现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127.DOI:10.3969/j.issn.2095-3089.2017.12.119.

[2]饶吉开.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化的思考[J].读天下(综合).2020,(9).0143.

[3]吴金涛.如何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归生活[J].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读写).2019,(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