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2

探析“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对策

马肖英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富宁小学 

摘要:随着双减的稳步推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暴露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令人十分的堪忧,严重阻碍学生的空间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本文以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为教学背景,具体分析当前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弊端与不足析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几何现状对策

随着双减的稳步推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现状令人十分的堪忧,严重阻碍学生的空间能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

一、 图形与几何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抽象内容涉及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的旋转,空间的变化想象等内容,学生难以理解。虽然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学效果一不理想

二、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弱

由于受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与生活经验的影响,他们缺乏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正处于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从认识理解各种形体的特征到抽象出概念,再到从抽象的概念想象出空间的具体表象,他们经常受想象的片断性、模糊性的影响而产生错误的认识,影响了空间观念的建立与发展。

三、课堂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乏味。

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准备不充分或条件有限,教学手段单一在课堂上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学习,只能被动地听讲,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导致经常开小差,讲小话,容易数学课堂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严重破坏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低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深入了解教学中出现各类问题的原因,找到有效解决对策,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有效提高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标中明确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要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不仅可以帮助他们经历体验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以生成新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仅仅简单明了,而且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水平,实现经验的升华。

在学习平移和旋转》时,由于学生本身就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如,缆车、滑梯、小火车、电梯上升、汽车地铁、推拉伸缩门、拉抽屉;旋转木马、秋千、螺旋桨、开关门、钟面指针的旋转车轮转动、风车旋转电风扇扇叶转动等现象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都包丰富的平移和旋转的知识

因此,把它们引入课堂中,让学生以数学的眼光认识和把握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进而发现它们共同特点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验,研究它的共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实物教具

据研究显示,在这一年龄段的小学生,他们的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的阶段,对事物的感知方式往往以形象认识为主,而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抽象性远多与形象性,小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而运用实物模型进行教学是一种最常见的直观教学手段,尤其对于模型的构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知,认识与理解各种形体的特征到抽象出概念,建立空间的具体表象,为构建数学模型奠定基础。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学具长方体,再让学生从的边特点,讨论交流,最汇报。物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在头脑中构建出了长方体的立体模型,逐渐抽象概括长方体的特征。教师通过让学生拼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更易理解吸收。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让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便于教师将精准的几何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节省了老师作图的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会在黑板上一一画出以上的图形,这样做既浪费课堂时间,又不能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鉴于此,教师要巧用多媒体,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并让学生观察对比这些平面图的相同与不同。通过运用多媒体,学生可以更加形象地认识这些平面图,提高学习效率。

四、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体验。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能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看得见,分得清的体验,

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把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从而不断获得深刻的数学体验。

在学习《认识锐角、钝角》时,先提问:(课件出示角)这是个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判断?然后进行小组活动探索判断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把三角形的直角和已知角进行比一比,将直角的顶点和已知角的顶点重合,其中一条直角边和已知角的1条边重合,看看另一条边指在直角的哪个位置,进而判断出它是什么角?这个过程,学生费时不多,但是亲自动手比一比,可以让学生对判断角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刻的体验和直观感受认识。

五、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程《标准》把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之一,把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位置与顺序一课,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让学生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又如认识物体一课中动手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搭出你喜欢的物品,使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得到自由发挥,并能感受复杂物体的形状与简单几何体之间的联系。

总而言之,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体验并懂得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实物教具、巧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龙飞雪,谈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概念的教学策略.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7(1):111-112.

[2]齐电红,创设具体情境提高“图形测量”教学效果.课程教育研究,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