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论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姜钧尧

山东建筑大学  2655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是衡量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质量的重要指标,要想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需做好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提高施工监管水平。基于此,本文对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探究,希望促进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

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对建筑物来说至关重要,只要提高耐久性和安全性,才能充分实现建筑工程价值。虽然当前我国土木工程建筑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工程质量差强人意。对此,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到影响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因素,进行针对性优化和强化。

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概述

(一)安全性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主要以牢固程度为衡量标准。如果牢固性达到要求,则建筑安全性高,而若是牢固性没有达到要求,不仅会降低建筑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在施工过程中危害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影响建筑工程结构安全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自然环境因素,像地震,台风等,社会因素像恶意破坏、车辆意外撞击等。要想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需要合理的结构设计、应用质量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以及在施工时使用合格的技术工艺,这样工程结构才能较高的安全性,具备抵御不同外部因素影响的能力,即使及时出现地震或其他事故,也不会引发连续的、大面积的坍塌[1]

(二)耐久性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主要指建筑使用寿命和环境适应能力。如果建筑的耐久性较高,则建筑的使用时间就会更长;如果建筑结构耐久性较差,则很容易出现氧化、脆化以及锈蚀等不良问。比如,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高质量的混凝土材料,一般情况下该建筑使用寿命可高达三四十年之久;而如果使用的是木材或者其他塑料材料,则使用寿命在几十年之内。同时耐久性和安全性两者联系紧密,当耐久性越好,建筑的安全性就越高;反之,耐久性较低,则建筑结构隐含的安全隐患就越多。

二、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常见问题

(一)质量标准低

我国关于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的质量标准尚不完善,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着眼于自己的利益,按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最低标准进行施工,进而导致了整个建筑工程质量在最低标准水平线上,有时甚至低于该标准[2]。此外,部分建筑工程结构施工中没有对安全性和耐久性进行严格标准管控,常常出现抗震性能不达标,房屋渗漏严重的问题。且质量管控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通过质量检测确定建筑结构已经达到了安全性和耐久性的标准,但是实际上没有。

(二)结构设计不合理

很多土木工程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具体而言:第一,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没有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勘察,都是用以往的数据作为参考,进而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不相符,进而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不符合标准;第二,设计人员常常把注意力放在经济效益上,为了削减成本使用低劣的建筑材料,进而降低了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第三,一些建筑构件和施工环节完全不契合,导致结构无法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进而产生诸多安全隐患,降低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三)缺乏有效维护

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施工时需要开展一定的养护和维修工作,但是实际上在后期维护方面,大多数施工单位的重视度不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结构维护,进而给安全性和耐久性造成了不良影响。如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和及时有效地维护,一些质量问题难以被发现,从而降低了建筑结构质量。

三、提升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策略

(一)做好质量监管工作

为了有效提高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建筑单位需要加强施工质量监管。从材料质量,施工质量以及验收质量等环节入手,将质量贯穿于整个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施工中。管理人员购买原材料时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施工要求,选择质量好、品质佳的施工原材料。同时,当原材料运输到施工现场时,要根据材料审核清单对材料的性能、种类,大小等方面进行质量检查,只有达标的原材料,才能够进入施工现场,以此保证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和耐久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施工设备以及施工人员开展质量监管。管理人员利用现代化技术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测,不放过任何细节之处。当发现质量问题时,立即要求施工人员进行调整和改善,从而保证工程整体质量。

(二)合理设计建筑结构

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是提高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设计人员要做好建筑结构设计工作[3]。首先,设计人员要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搜集详细的数据信息,并应用BIM现代化技术手段,构建建筑施工模型,将各个影响因素全部考虑在内,设计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策略,全方位保障土木工程建筑结构质量。比如,结合施工环境因素、建筑材料参数、施工工程周期等数据信息,借助BIM技术构建多个设计方案,从而充分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三)加强后续管理维护

后期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关系着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和使用安全。因此,管理人员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监管,亲身参与到各个施工环节中,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要求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开展操作,提升施工技术水平。同时,约束和监督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防止偷工减料、敷衍操作等现象的出现,全面消除施工质量隐患。具体而言:

首先,管理人员要加强施工技术人才的培养,定期开展教育知识讲座和培训会议,深化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施工专业素养,从而为施工奠定良好基础。其次,管理人员还要在培训中模拟风险事故,让施工人员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身规避风险的能力。最后,管理人员要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监管。在危险施工区域和高空作业环境下,设立相应的标识和提供高质量的防护工具,保障施工安全,并在每一次施工结束后,邀请技术专业人才对施工内容进行质量安全检测。此外,还要完善和优化责任制度,划分各环节人员的责任,保证人人有责,当发生施工事故时,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从而实现施工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做好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管理对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进度管理不到位,导致工期延长,进而建设成本提高。为了赶工期,施工单位会降低质量要求,忽视安全问题,进而降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对此,施工单位必须做好进度管理工作。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案,对各个环节的施工时间、人员、资源等进行合理分配,保证施工如约完成的同时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其次,管理人员实时监管和跟踪各项施工环节。根据进度计划按确定工程项目的完成时间,把控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如果出现工程变更或者进度缓慢的问题,管理人员要及时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解决策略进行,从而最大限度消除对工程进度管理的不利影响,充分保障工程施工顺利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衡量一个土木工程建筑结构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就在于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施工单位开展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好材料质量、施工质量以及养护质量,消除施工安全隐患,全面保障工程质量。同时,做好监督管理工作,约束施工人员的施工行为,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和操作水平。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和牢固性,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赵晓波.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J].房地产世界,2022(17):137-139+142.

[2]焦怡彬,梁俪馨.加强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安全性的措施讨论[J].居舍,2021(02):77-78.

[3]高原.土木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设计探析[J].江西建材,2020(02):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