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5
/ 2

基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索

李响

430421199105143716

摘要: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电力公司已逐渐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对电力的需求以及电力系统最初使用的传统技术的缺点和不足。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引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将其应用于能源系统中,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员工的工作量,而且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促进能源系统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研究电气自动化技术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探索

随着电力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电力企业已逐步开始实施电力自动化管理。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促进了电力自动化的快速发展。目前,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组成相对复杂。为了保证电力设备或系统的正常运行,有必要做好其控制和维护工作。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看看如何更好地管理能源系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应运而生,这给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我国电力技术的发展水平。

1发电厂和自动化技术

1.1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电力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生产完成后,可通过合理输电供人类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用电量。同时,电气系统也是相关技术、设施和方案的总称。电力系统主要生产、运输和使用电能。电能是一种能量,但它在运行过程中最大的缺陷是不能储存电能。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合理使用电能,就会出现能源浪费现象。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出现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减少能源浪费,促进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1.2自动化技术

自动化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技术产生电能并将其传输给人们使用的特殊仪器。自动化技术是贯穿整个计算机的一项非常全面的技术和核心技术,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基于智能硬件进行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控制整个电力系统,保证电力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通用自动控制系统主要控制和安装电力系统,并由它们之间的监控信息通道组成。

1.3发电厂自动化技术的特点

1.3.1扩大电网规模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现代供电系统的能力,也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主要基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和控制技术,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有效保证了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了电网规模的扩大。

1.3.2远距离供电

目前,电力系统的配电领域正在扩大,一些环境较差的地区很难修建供电线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远程供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远程供电和输电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因此,有必要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水平,建立合理数量的供电线路,采用柔性供电技术,有效提高供电质量。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力

当前市场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能源系统的发展,例如,当城市达到用电高峰时,必须提高电压和输出功率,而当处于淡季时,可以降低输出功率。这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节省大量能源。该系统具有多层次、跨行业、高效的科学策略,需要对系统的数据进行汇总,突破传统的信息交换方式,更好地实现无缝连接和无缝信息交换。这可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目标。数据摘要中有几点:

①加强系统的计算机化和自动化。供电公司设计的系统应为用户提供便利,有鉴于此,程序员可以在设计过程中提高系统的可操作性。其次,电力系统应实时运行,因此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运行状态,特别是系统代码,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②提高电力公司的效率。电力系统将为各地区的配电和使用提供合理、科学的供电。根据每个地区的差异,建立不同规格的数据库。网络应用或数据共享可以很好地扩展数据处理和存储,以确保数据安全。

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分析

3.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管理系统必须在安装过程中连接现代自动仪表和控制设备,形成双向数字网络。现场总线技术具有数据计算和数字通信等功能,并通过控制仪表之间形成的网络系统监控现场数据和信息,并根据自身需要自动控制数据和信息。通用现场控制技术是一个开放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实现了网络监控系统的参数、报警、监控和分层显示等多项自动功能。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总线控制系统是分布式控制系统,它主要通过传感器将设备的状态和功率收集到控制室的主控制计算机,然后通过计算机的计算和分析向设备发送指令。

3.2具有活动对象的数据库技术

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广泛应用于能源系统的监测和管理过程中,它也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开发和设计。与一般数据库相比,主动对象数据库具有主动特性,并支持对象技术。主动对象数据库可以实现对系统中数据的评估和分析,以及对数据库中对象功能的检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统一性,并且在数据共享方面不会有差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电力系统的自动监测和控制可以向更复杂的方向发展。

3.3光耦合并行处理技术

光耦合并联加工技术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保障。光互连在输入和输出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会受到电容负载的影响。光互连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无终端限制长度和终端线输出端密度的问题,同时具有较快的扩展速度,可以有效减少时钟扭曲问题。光互连采用光子传输和电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它的宽度和长度之间没有直接的相关性。它具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为电力系统的高速数据通信和结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4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4.1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能源系统中央站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分配电能,为能源系统中的配电和输电提供功能服务。随着社会经济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对电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在能源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主要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供电自动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实现了计算机的屏幕显示、运行管理和记录统计的自动化以及变电站智能设备的互连和资源分配。同时,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还监测和控制变电站设备,优化现代高负荷变电站的设计,提高输电的稳定性。

4.2配电网等智能网络自动化技术的使用

智能电网是电网的智能化创新。通过使用智能通信网络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对配电、输电、变电、发电等环节进行智能自动化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最关键的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配电网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复杂的电缆、架空线路和配电变压器组成,在此基础上,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已成为一种更为复杂的系统技术。与原来的手工操作不同,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实现了配电网分析、测绘、设备管理等环节的自动化。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依靠智能软件从后代软件数据库中检索信息资源,并实时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和传输。

4.3远程控制自动化技术的使用

随着人们对电力消耗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系统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输电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远动自动化技术作为一种调度自动化技术,在加快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进程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远动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等技术。主要从数据采集、信道编码、通信传输技术等方面实现系统的远程控制自动化,有效地减少了错误的发生,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在某种程序中,它也是节约资源的体现。其工作原理在数据采集、信道编码和通信传输技术上有所不同。远程控制系统的数据采集主要采用变送器技术和a/d技术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远程控制系统的信道编解码技术主要通过向调度控制中心发送信道编解码、信息传输协议等信息通信信道来自动使用;远程控制系统的通信传输技术主要依靠调制技术和解调技术来实现远程控制自动化。

5结束语

未来,信息化、开放化和分布式是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自动化是现代电力的基础。随着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电气工程自动化也取得了很快的发展。它已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我们应该全面提高自动化水平,改善电气工程的运行,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领域。传统技术的变革促进了电力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佳佳.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石河子科技,2021(05):21-22.

[2]屈文博,辛岳芃,楚玉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20(07):116-117.

[3]吴炯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20(09):174-175.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09161.

[4]王飞,郑日红,孙伟.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2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