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4
/ 2

关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及思考

邱林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610000

摘要: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转变,城市中可能面对的灾害情况也逐渐增加,为了防治和减轻城市受到的灾害影响,城市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抗灾能力,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基础环节,是减轻灾害影响、保障城市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本文结合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原则探索了建设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策略。

关键词:城市规划 应急避难场所 建设

前言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是城市中发生灾害时用来疏散、安置以及救助人员的场所,我国近年来逐步加大力度重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在城市整体规划过程中遵循统一规划、从实际出发、平灾结合、快速通畅等原则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因地制宜地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级建设,合理配置应急避难的基础设施和标志,在保障安全实用的基础上完善场所建设。城市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实际情况和需求,全方位地完善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也要注重应急避难常识的宣导,最大程度上减轻人们受到的灾害影响。

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至上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目的是在灾害发生时为人们提供避难的场所和基础设施等帮助,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首先应该遵循的就是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原则,在场所和设施建设中充分考虑人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应急避难的人们最大程度上提供便利,维护人们的生命安全。

2.统一规划,分级实施

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城市情况,将与应急避难有关的灾害预测、发展改革、住房建设、财政、民政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在灾害预防和避难场所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指导下协同合作合理制定建设的策略,统一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根据不同区域的人口数量、占地面积和基础条件等进行分级规划,分别建设相应的大型或者中小型应急避难场所,以此满足不同需求,更好地实现全面统一的城市规划。

3.突出重点,均衡配置

城市相关部门在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时,要充分结合实际,根据周边环境和人口情况均衡地设置相应的生活设施,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设置明确的方位和距离标志,引导居民尽快找到相应的场所。在应急避难场所中需要全面配置应急的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明确场所内不同功能的分区,完善场所内部的合理规划,最大程度发挥应急避难场所的作用。

4.因地制宜,安全便捷

城市相关部门在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要全面考虑当地的土地资源、人口数量和分布、建筑规模和密度等情况,综合考虑现有的基础设置和场地,因地制宜地规划多功能的场所。城市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要因地制宜的同时注重场所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在远离危险区域和建筑的位置建设避难场所,并考虑到场所与居民生活区的距离,在保障安全的同时提供最大的便捷。

5.平灾结合,综合利用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要遵循平灾结合的原则,也就是将场所日常的功能与灾害时的功能结合起来。在城市整体规划中考虑到公园、广场、空地等场所的应急避难作用,在灾害发生时可以快速便捷地将用于日常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等场所改造成为应急避难场所,以此扩充避难场所的规模和数量,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主要内容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原则,全面考虑对于受灾居民的生活基本供应、安全保障等,在设计应急避难场所时综合场地规模、物资储备、供水供电基本设施、环卫设施等方面的建设,保障人们在避难场所中的基本生活和安全。

1.场地规模规划

为了充分保障人们的安全和生活,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建设时首先要进行 场地规模的合理规划,结合当地的城市公共场所规划和地形合理选择适当的空地作为避难场所,实地考察并明确可用的实际场地面积,在场地整体规划时避免不便于避难和临时生活的陡坡、水域和植被密集的地点等。

2.生活物资储备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建设中需要考虑到人员避难时所需的生活基本物资储备和保存的问题。通常人们在应急避难的过程中必需的基本物资主要包括食品、药品、水、生活工具、帐篷等,城市相关部门在规划应急避难场所时需要考虑具体区域的人口情况,合理规划放置物资储备的仓库的规模和位置,在一定时间内为受灾人员提供完善的生活基本保障。

3.供水供电设施

除了食品、药品等基本的生活物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是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的重要部分。供水供电设施在建设时要考虑场地的方位和规模,保证每个取水点和供电点之间呈现合理的距离。应急避难场所需要尽量规划 独立的供水供电网络,保障避难场所相关的饮水、照明、医疗救助等活动。

4.排水环卫设施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时为受灾人员提供生活和安全保障的场所,与此同时也需要全面考虑到人们在场所中进行生活医疗等活动时产生的污水、垃圾等,城市相关部门在规划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时需要加大力度关注场所中的排水环卫设施建设,否则可能会对人员相对密集的避难场所造成不良影响。应急避难场所需要尽量建设独立的排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系统,避免对于城市环境造成污染。

5.基础通信设施

基础通信是城市受灾时防灾减灾过程中必备的工具,通过通信设施才能将灾害中的城市各区域和各部门联系起来,便于救灾和重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中也要关注基础通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保证无线通信信号和无线卫星通信设施等的覆盖,并配备固定电话和广播系统等,以此让避难场所中的人员及时了解防灾救灾的信息和进度,便于稳定受灾人员的生活和心理状态。

6.交通消防设施

城市抗灾救灾过程中,交通和消防措施是重要的保障,可以加快人员疏散和救灾的速度,维护相关受灾场所的安全。在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中,也要重视交通和消防相关的设施,为人们的应急避难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设置消防通道和消防站等保障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安全。

7.指示标志设施

城市相关部门在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时不仅要关注场所中基础设施和物资储备的完善,还要关注周边相关设施的建设。为了加快灾害发生时人员疏散和寻找避难场所的速度,应在避难场所周边布置明确有效的相关指示标志,为人们指明避灾的方向,引导人们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应急避难指挥中心和场所,同时也要完善并展示避难场所的平面图,以此保证受灾人员在场所中的安全。

结束语:

综上我们可以得知,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城市安全逐渐受到广泛重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建设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人口数量和密度、地形气候条件、建筑规模和密度等,科学合理地规划应急避难场所,遵循安全至上、分级实施、均衡配置、因地制宜等原则完善相应的设施和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明洁,吕飞.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苏州古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04):1-8+15.

[2]李海君,张耀文,杨月巧,刘京会.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与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J]. 地震科学进展,2022,52(04):168-175.

[3]吕伟,韩业凡,周雯楠,施申亮. 避难场所适宜性评价及服务范围空间相关性分析[J]. 安全与环境学报:1-10.

[4]吕伟,李承旭,马亚萍. 基于GIS位置分配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划分[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62(06):1102-1109.

[5]宋立军. 关于推进城市室内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的思考——写在汶川8.0级地震十周年之际[J]. 城市与减灾,2018,(0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