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

梅华勇

松桃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医院,贵州松桃554100

【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81~20217月收治的11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所有患儿均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效果。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56±2.3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23±1.21d117例患儿均治愈,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20个月,1例患儿治疗后复发,再次进行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治疗后治愈。结论: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操作简便、损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疗效

小儿腹股沟疝是儿科常见疾病,其在临床的发病率为0.8%~4.4%,作为一种先天性疾病,其症状在新生儿期即可出现,其发生时因为在胚胎期睾丸下降的过程中,腹膜鞘状未闭塞[1-2]。对于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其中常用手术方法为传统开放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治疗方法虽然有好的临床疗效,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损伤大、切口易感染,其疗效也因此而受到了影响[3]。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腹腔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但有效提高了临床手术视野和降低了手术难度,同时能发现对侧腹股沟是否存在隐匿性腹股沟疝,可同时行高位结扎术,减少了对患者造成的再次手术创伤,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恢复速度,因此其在临床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优势也越来越突出。为了探讨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在20181~20217月收治的11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在20181~20217月收治的117例小儿腹股沟疝患儿,其中男性患儿和和女性患儿分别有102例和15例,患儿年龄在2~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62±1.45)岁,患儿病程在6~14个月,平均病程为(12.43±2.18)月。纳入标准:(1)均符合腹股沟疝的诊断标准且经相关检查和临床诊断确诊[4];(2)年龄均在1岁以上;(3)患儿家属均对研究知情且签署了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手术相关禁忌症患儿;(2)临床资料缺损患儿。研究的开展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术前均完善术前检查,做好手术准备手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手术体位为仰卧位,在患儿脐部作一个5mm的观察孔,建立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7~10mmHg,在患儿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并进行探查,确定内环口位置,在内环口12点正上方位置进行大圆针针带线穿刺,使用普通7-0丝线,双线头,针尖于腹膜前疝内绕行半周后,经腹壁出针,套出双线头,再次经原进针孔穿单线头经腹膜未绕行另一半疝环绕行,针尖完整包饶疝环后经双线间经腹壁出针拉出单线,再次经双线拉出单线,仔细检查疝环完整结扎,排出远端疝囊内的气体,皮下打结固定,完成疝囊结扎,之后将脐部切口进行缝合。

2结果

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56±2.34min,平均住院时间为(3.23±1.21d117例患儿均治愈,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20个月,1例患儿治疗后复发,再次进行治疗后治愈。

3讨论

小儿腹股沟疝的发生于患儿先天发育缺陷有密切关系,鞘膜突未及时闭合和腹膜壁受损是导致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大多患者为单侧发病,也有部分患儿为发病部位为双侧[5]。小儿腹股沟疝不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而且对患儿的生殖器官发育不影响,随着小儿的成长,活动量及体力活动的增加,疝环很难自行愈合,疝内容物容易嵌顿、疼痛,严重时肠管坏死、穿孔,因此为了保证患儿的健康,其在发病时,必须及时接受治疗[6]

传统开放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主要治疗方法,其在临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因为在手术过程中对患儿的腹股沟解剖结构造成了严重破坏,不但术后并发症较多,而且对患儿的术后恢复造成了较大潜在影响[7]。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其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在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手术中已成熟应用,减少了对患儿造成的创伤,不但降低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促进了患者术后恢复。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后无法实现对侧隐性疝的探查,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可以弥补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存在的缺陷,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的小儿腹股沟疝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儿均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117例患儿均治愈,术后无腹腔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20个月,1例患儿治疗后复发,再次进行腹腔镜下高位结扎治疗后治愈,表明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术后快速恢复,不但术后并发症少、损伤小,而且术后复发率低。在进行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时,需要注意在进行手术中要防止对患者的输精管和索精血管造成损伤、误扎。

综上所述,在小儿腹股沟疝的治疗中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不但可以减轻患儿术后疼痛和促进患儿术后恢复,而且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唐莹,罗丽,王亚峰.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21,42(7):787-791.

[2]肖田,余运运,曹匡纬,.经脐单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腹股沟斜疝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1):4142-4146.

[3]葛月兰.健康管理联合腹腔镜对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患儿术后VAS评分、儿童QOL评分及康复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8):1380-1382.

[4]方丽莉,陆建平,李绍杰,.完全腹膜外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电外科器械无电输出的特殊病例及实验(1例报告)[J].外科理论与实践,2021,26(5):3.

[5]王燕惠,曾祥鑫,陈锦荣,.单孔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手术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对比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20,25(7):512-515,519.

[6]何朝升,苏毅,刘明学,.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原因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1,36(12):947-948.

[7]李三石,李从军,代景友.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联合脐正中襞修补术与传统手术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7):4.

[8]黄小惠,肖鑫,周金标,.腹腔镜下单通道腹膜外高位结扎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CRP水平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1):4124-4127.

[9]王明镜,黄鹤光,林贤超,.腹腔镜经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残端疝囊处理方式对术后血清肿影响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0,19(1):81-86.

作者简介:梅华勇(1987.06-),男,汉族,贵州铜仁人,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