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技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8
/ 2

 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技巧

孙,浩

 四川省苍溪县鸳溪镇小学校    628458

摘要:多元化的作业设计形式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再加上作业方案的配合,提升小学语文作业完成效率,重点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明确设计目标,提质增效,引导学生高效率的完成课后作业。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设计;技巧

引言:教师教学理念合理优化,注重作业设计内容的趣味性、创意性、体验性等,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还会引导学生回归自主,从枯燥的作业中走出来,营创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作业布置方面增加阅读性作业,能使学生动手、动脑,综合能力不断提升,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素养。

    作业内容趣味性设计,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趣味性作业设计是吸引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作业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以多样性、生动性的内容计划增强学生探究欲望,为学生素养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并把课堂知识延伸到课后作业中,以不同的作业设计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1]。对此,教师在学科作业设计时要注重多维元素的合理应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在实践中自主完成作业任务。

没有良好的作业评价,教师就无法得到有效的教学反馈,更没办法在下一次作业设计中关注到学生的薄弱环节并针对这些薄弱环节进行训练。笔者认为,教师除了细心观察学生作答情况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外,还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制定评价标准来衡量作业的完成度,书写质量,正确率等。可以用“A、B、C”等级、打卡、评语等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这样教师就可以在每一次的作业设计后,能及时反馈作业信息,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其次,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家长参与、网络评价等多方互动评价作业,让作业实现评价的多样化,柔性化,趣味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10条指出: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有趣味性,实践性,创新性,跨学科等多种形式。除了传统的读背写作业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多与其他学科融合,多实践,多创新,丰富作业设计形式。

注重人文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语文作业作为语文课程学习的重要基石,也要具备此特征――人文性。我们老师和家长不能只把作业看成是简单的书面符号,而应该把作业看成是一座沟通老师、学生、家长三方心灵的桥梁,因为它反映了孩子成长的足迹――智的提升、德的同化、美的蕴量、劳的所获。我们知道教师在批改作业时都喜欢批个分数或打个等级,学生打开作业也只是关注有没有哪里做错,除此以外,教师和学生之间再没有什么过多的交流。所以,在这里不妨建议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要带着感情,充满激情,换一种批阅方式:简笔画,如彩色的星星、可爱的笑脸、鲜艳的花朵……鼓励或安慰性的话语,如“你真棒”、“你进步了”、“下次要细心点”、“继续努力哟”、“加油”……这些简单的图案、简洁的话语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那默默的关心和那份浓浓的爱!如果作业评价中注重了人文性,就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所说的:“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注重实践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所以,老师在布置语文作业时,要充分地注意到语文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性,开发学生的实践行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预学作业设计,提升学生自主能力预学作业设计是教师注重学生的预习情况,会在新课程开展前给予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保证学生对基础内容、大致结构等有效理解与掌握,通过预习要求的统一,引导学生自主预习,不再按部就班的“听从”教师的传授预习,确保课后作业高效完成。

       多元化作业设计,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作业设计是把课堂上的学科知识拓展到课后作业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增强学生探究能力,改变传统化的设计方式,在双减政策落实下强调质量与效率,注重作业类型的创新力、多元化作业设计内容调整等,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如:实践作业、项目作业、口头作业等,有较强的实践性、趣味性,保证学生在自主完成作业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2]。教师也会考虑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高效性,不再机械化的抄写或背诵文章内容,选择在作业内容设计方面有体验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语:

语文教师要考虑预习内容的不同,教学目标及方式还能及时调整,本着“因课各异”的设计原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任务,有助于提高效率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李海慧,张晓凯,周晓莉等.“双减”,从作业开始[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11(12):20-21.

[2]方建兰,汪潮.“双减”政策下语文作业的设计趋势[J].语文建设,2021,3(22):4-9.